深港合作人才 融合报告提纲 专业人才流动 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 序 张立钧 Photohere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 “ 2017年国家首次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 接,将人才的培育发展提升到引领产业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是推动人才、创新、产业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一直以来,我们看到深圳高度重视四链深度协同融合发展,并将其作为推动深圳创新驱动的组织模式。2019年,深圳市即提出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并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地方层面开始“四链融合”的实践探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要求“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协同”,并明确与香港联手推出联合政策包,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和国际规则对接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不谋而合的是,普华永道提出打造“政产学研金”联合生态圈,以专业顾问的角色、战略联合的方式打通政府、产业、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合作网络生态,主动推进深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融通发展。普华永道不仅是“政产学研金”联通理论的提出者,更是这一理论在深港两地的亲历者、实践者。普华永道汇集高端专业人才,进入深圳三十余年来,不断将香港的国际人才和标准输入到深圳、将深圳企业带入国际市场,形成深港双城一体化无缝隙的服务和管理模式。近年来,普华永道与深港两地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将这个“朋友圈”分享给更多的深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初创企业,帮助他们理解市场需求、互补协同发展。 值此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之际,普华永道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推出此份报告,就深港两地不同背景、不同阶段的人才交流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广泛邀请他们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并依托人才的流动融合反映他们带动深港两地经济产业融合的成果,推进两地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全球经贸往来的历程。希望此份报告总结的调研反馈的人才沟通历程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未来进一步落实深港在新时代各个领域的 融合发展。” 1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 Photohere “ 增强流动性是促进深港人才发展的关键。 郭万达博士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我们讲的流动性,即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有土地、资本、人才等传统要素的流动,以及数据、科技等新要素的流动。其中人才要素的流动,包括人才迁徙的流动以及工作的流动,对于创新发展最为重要。 首先,人才的流动性能够为社会带来活力和创新。我们移民精神往往带有开创性,深圳、香港以及硅谷都是很好的例子。企业家精神中的冒险倾向与开拓倾向,也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其次,人才的流动也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新的人口结构要与新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发展服务经济就需要专业服务人才,例如金融、会计、法律等。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重要优势,当一个城市想要进行产业升级,就必须依靠人才流动,来匹配其新的产业结构。 深港合作经历了从1980-2000年“前店后厂”模式的1.0版;到2000-2017年“香港服务、深圳科技”的2.0版;到从2017-2021年“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3.0版,到如今“双城三圈”概念的提出与践行,标志着深港合作从2022年起迈入4.0版本。不同的阶段实现了深港在经济、社会、资本、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如今的4.0版本我们称之为融合发展,在这一时期人才的流动性的增强就更显得必要。 人才流动在所有要素的流动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其创新的难度也较为复杂。在人员的流通方面,深港尚未实现如深港通、理财通和债券通为代表的资本流通和以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特殊行业流通中施行的管道式的流动。比如,前海的人才深港通,即给予所谓专业服务人才的备案制给予了香港人才来到深圳的平台,其人才流动主要是单向的流动,即香港人才北上,离真正的融合发展还有很远的距离。未来深港两地在人才流动方面的资格认证的问题、税收问题和通关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落实。 本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普华永道的合作,一个是国家高端智库,一个是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可以视为强强联手,也可以视为深港两地人才的合作。普华永道多年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相信对于跨境人才流动和市场上的人才需求更为了解,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对于政策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着长期的研究,双方的联手也可以视为融合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 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2 目录 一、人才交流推动深港合作高质量发展04 张玉阁访谈:以人才融合发展推进深港“双城”建设09 二、人才流动“四部曲”11 2.1.搭建人才沟通交流桥梁,助力两地人才“初相识”14 陈宣统访谈:人才融合打造金融行业发展引擎16 2.2短期驻地工作机会给予人才流动“初体验”18 2.3多方分工协作联合打通人才落地障碍20 卢丽华访谈:高等教育融合-深港合作发展的新基点22 2.4深港融合发展潜力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26 三、人才流动造就深港专业服务业比较优势, 发挥经济融合发展粘合剂作用28 3.1.人才流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助力资本流动29 江凯访谈:深港融合助力税务跨境共治模式升级30 3.2人才流动助力深港标准协同,双向合作开发国内外市场31 3.3人才融合发展有望形成深港创新合力和合作新模式34 陈国辉访谈:北部都会区合作建设迎来新机遇35 3.4普华永道助力企业解决人才流动中的文化融合问题36 四、提级深港人才政策,助力两地“统一大市场”建设37 方蕴萱访谈:深化深港制度衔接,助力人才融合39 谭刚访谈:“四链融合”开启深港经济合作新篇章43 鸣谢及进一步联系信息46 3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 一、 人才交流推动深港合作高质量发展 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4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深圳、香港两个大湾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港合作在20多年间不断发展与深化。通过将香港的资本、市场等优势与深圳的区位、政策等优势相结合,逐渐形成两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从早期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合作,扩展至高新技术产业、专业服务业、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并在跨境建设与公共服务,政策协同与机制运行等重点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双向门户,外资力量雄厚、资本市场蓬勃、金融机构众多、专业人才集聚。自回归以来,香港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排名中香港位居第6;在经济体全球竞争力排行中香港位居第5;香港也是全球第4大外汇市场、第2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在经济自由度指数中,香港多年排名第1。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两者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深港融合发展上具有先天性“地利人和”优势。通过与香港的制度衔接和要素流动,深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专业服务体系,内地与香港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已基本成型,在各个产业上也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了两岸服务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共同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的格局下,深港合作共建内外循环枢纽,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顺畅。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2022年2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正式发布了 《深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方向。而香港服务业发达,其GDP的93%由服务业创造,是全世界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通过多年的积累,香港具备先进的服务业国际经验及专业人才,可与深圳实现良性互动及优势互补,助推深圳尽早达成 《规划》中所期的“服务业质量与效率新的飞跃”目标。因此,深港两地便利的人才跨境融合与流动显得至关重要。在“一国两制”、“求同存异”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为两地间紧密的人才交流奠定了扎实基础。 5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 深圳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港澳人才融入内地“第一站”,在对港澳引才政策方面持续加码,增进了港澳人才对深圳的了解,增强了港澳人才对大湾区建设的信心,为推动深圳产业升级、人口结构优化增砖添瓦。自2021年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近500天来,深圳各区各部门已经至少制定了约百项配套措施。这一系列的人才措施及政策,体现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涉及出入境便利、安家入户、住房解决、医疗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城市服务方面,也有专业资格互认、规则制度衔接、营商环境优化等执业方面的政策支持。 深港融合的人才政策也体现出多层次的特征,人才梯队建设有方,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鼓励初创人才、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互补,精准有效。其中,对港澳青年人才的重视也是深港融合人才政策的重要特色之一。“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事业兴”,“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为促进香港青年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帮助香港青年更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2021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2022年7月,深圳推出服务港青十大措施,围绕拓展深港青年交流交往交融、搭建深港人才供需平台、解决港青居住需求的三大方面提出,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推进湾区青年事业发展,整合深港青年人才和资源优势。 深港人才融合发展已体现出深港合作过程中最具活力亦最有促进作用的一面。深港人才融合在两岸政府及机构组织各方的合作,和两岸各类政策措施的加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22年5月,在深圳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港澳居民近4万、参加医保的港澳居民近7万人。另据香港《大公报》2022年5月12日的报道,“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自推出后就广受关注,共接获417间企业提供约3500个职位空缺,毕业生提交超过20,000份求职申请。在创新创业方面,亮点突出,深圳前海梦工场成深港创业青年圆梦之地。截至2022年5月底,其累计孵化团队591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368家,累计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12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累计融资29亿元人民币。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结出硕果,诸多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落户,150多个优质项目落地,5所香港高校、8家港澳仲裁机构布局于此。 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6 香江潮涌,紫荆花开。值共庆香港回顾25周年之际,普华永道联合战略合作伙伴、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推出“新机遇大未来深港合作系列深度报告”,旨在回顾25年来深港合作的经验成果及对未来的展望。深港合作系列深度报告的开篇将聚焦促进人才要素资源流动的核心动力之一——专业服务业。 20世纪90年代普华永道入驻深圳,成立之初的20余名员工均为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香港及外籍专业人才,为跨国企业在本地的子公司提供服务。2001年,普华永道香港投资设立普华永道(深圳)咨询有限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落地,普华永道积极参与深圳发展建设与深港融合进程,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员工人数增至1,600余人,其中近五成为拥有硕博学历的高端人才。普华永道深圳不仅在审计、税务、咨询、交易等核心专业领域精益求精,而且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引,快速推进前沿科技在各项业务中的应用,针对数智重塑、数字产品及解决方案、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区域协调发展、未来人才这五大领域进行重点投资;同时依托全球网络、国际标准、成熟经验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造深港双城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两地人才融合发展的大型国际咨询机构,助力深圳及大湾区企业走向国际,同时为本地政府机构、企业等提供具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服务。 普华永道一直积极参与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工作,不仅为深圳多家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以及“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