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况(人民币) 投资逻辑 基建类贷款的高速增长,引致了对公存款稳定、资产质量优异、信用成本低 、 高回报率 (1H22年化ROE/ROA/RORWA分别为18.58%/1.07%/1.61%)等特征。(1)成都市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且拥有多重战略加持 。(2) 成都银行基建类贷款高速增长 (1H22对公贷款yoy+38.4%,五类基建类贷款占对公贷款62%,yoy+36.4%)。 拓宽小微覆盖面,发力零售信贷。(1)优化“政银”产品体系,小微产品从覆盖成都市延伸到覆盖全省;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将供应链金融打造成新增长点。(2)房贷受限,其他贷款高速增长(住房贷/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贷同比增速分别达11.7%/23.0%/203.8%/62.0%)。此外,积极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理财收入已经成为中间收入的主导(中收yoy+35.8%,理财及资管业务收入yoy+21.7%,占比59.7%)。 预计当前到2025年公司贷款规模同比增长可达17%-20%。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实际GDP目标为6%,预计名义GDP增速和贷款增速可达9%(假设GDP平减指数是3%,名义GDP同比增速和贷款相同),且成都银行贷款省内占比逐步上升至7%,反推贷款总额增速在2022-2025年期间分别为20.28%/19.18%/18.21%/17.49%。 可持续性强,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80亿可转债,若转股成功则可有效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3个百分点(转股价13.90元/股,以1H22 5995亿RWA为基准),为后续信贷派发夯实基础。1H22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至474.4%,较上年末上升71.56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在“十四五”内对公贷款强劲增长,零售转型支撑个贷增长。 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45/121.93/146.13亿元,同比增长28.3%/21.4%/19.9%,对应EPS分别为2.70/3.30/3.97元。采用股利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和相对估值法预测合理股价为20.26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收缩,国内疫情反复,贷款质量超预期恶化,贷款增速不及预期。 1优质对公贷款驱动的高回报率 追溯发展历程,成都银行是由基建类对公贷款和按揭贷款驱动、资产质量稳健的银行: 回报率:ROA、RORWA和ROE分别提升至1H22的1.07%、1.61%和18.58%(年化)。横向对比,ROE水平位于上市银行首位。 成长性:资产规模稳健增长。1H22总资产达8939亿,同比增长21.4%。 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0%和31.5%。横向对比,公司净利润2017-2021年复合增速为14.9%,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三。 利润结构:营收方面,1H22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8.3%,占营收比重达7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5.8%,占营收比重提升至3.6%;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0.3%,占营收比重为12.7%;支出方面,1H22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23.8%,占支出比重为45.3%;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2.1%,占支出比重为25.5%。横向对比,公司业务管理费用和信用减值总和占营收比重 (47.6%) 在上市城商行中较低 , 为实现高利润率(44.6%)提供支撑。 资负结构:贷款方面,1H22对公贷款同比增长38.4%,占比达76.7%,以基建相关行业贷款为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23%);零售存款同比增长20.6%,占比22.8%。其中,住房贷款和消费贷稳健增长,经营贷和信用卡贷实现爆发式增长。住房贷/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贷同比增速分别达11.7%/23.0%/203.8%/62.0%。存款方面,公司存款同比增长14.4%,占比达58.4%(活期37.9%,定期20.5%)。零售存款同比增长32.5%,占比39.8%(活期7.5%,定期32.3%)。 收付息率: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影响,净息差下行。贷款收益率边际回落(1H22为5.02%),而存款成本从2017年以来持续上升(1H22为2.13%)。1H22净息差回落至2.07%,较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横向对比,公司的净息差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持续改善。1H22不良率0.83%,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至474.4%,较上年末上升71.5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迁徙率自2019年的191.32%降至2021年的65.82%,1H22受疫情冲击回升至137.27%。 图表1:回报率自2020年以来有所回升 图表2:1H22公司ROE(年化)水平在上市银行中居首 图表3: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图表4:净利润2017-2021年五年CAGR位于上市银行第三 图表5:投资净收益高速增长,占比提升 图表6:公司业务管理费和信用减值占营收比例较小,为高利润率提供支撑 图表7:公司贷款为主导,保持高速增长,聚焦基建相关行业 图表8:零售存款高速增长,占比逐年提升 图表9:贷款收益率边际下行 图表10:存款成本率边际上升 图表11: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影响,净息差下行 图表12:净息差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图表13: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拨备充足 图表14:不良贷款迁徙率自2019年以来有所下降,1H22受疫情冲击影响有所回升 2区位和银政优势明显,推动贷款高速增长 2.1自上而下测算:预计“十四五”期间贷款增速可达17%-20% 四川省“十四五”规划中实际GDP增速目标为6%,预计名义GDP增速可达9%,贷款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成都银行贷款省内占比逐步上升至7%, 反推贷款总额增速在2022-2025年期间分别达20.28%/19.18%/18.21%/ 17.49%。 图表15:基于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目标,成都银行贷款增速下限测算 2.2贷款:区位趋向均衡,小微和个人贷款高速增长 成都对人口具有虹吸效应。2016-2021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复合增长率为5.89%,省会城市中仅次于长沙。此外,2022年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名中,成都在所有城市中位列第六,说明在吸引人才方面有明显优势。从收入看,成都市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12年以来的大部分时候高于全国水平。 图表16:成都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图表17:成都市常住人口复合增长率(2016-2021)位居第二 图表18:成都市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12年以来的大部分时候高于全国水平 多重战略加持。成都市同时受益于多个不同级别的发展战略,例如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等,但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投资和创新,涵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立体化推进成渝经济圈的建设。 图表19:成都区域经济布局示意图 图表20:战略支撑:人力资本、投资和创新,涵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立体化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 2.3竞争:区域竞争优势稳固 分支机构市占率不断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由两个核心城市(重庆、成都)和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宜宾、达州、绵阳、德阳、乐山、泸州、南充)组成。2021年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总和达6.65万亿元,占四川省与重庆市GDP总和的81.4%,为成都银行贷款增长提供支撑。除了达州以外,成都银行在其余城市均设立了分行级机构,如果用分部机构的资产余额和当地GDP或者贷款余额的比例来衡量其竞争力,其在大部分区域竞争力边际提升。 图表21: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分支机构市占率不断提高 2.4银政优势:基建类贷款高速增长 国资委控股,构建对公业务优势。成都国资委通过成都金控、成都产投等合计持有成都银行超过30%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以此为基础,成都银行在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有机更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力度较大。此外,负债端依托财政专户沉淀存款,由于财政招标有时间限制,先开立的专户具有先发优势。 对公贷款中,基建类行业占比高且质量优异。从增速看,公司类贷款自2018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截至1H22,公司贷款达3495.79亿,同比增长38.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5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同比增长25.3%,两者占比稳步提升。从结构看,基建相关的五类的贷款:(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务,合计占比超过对公贷款的60%。从质量看,除了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其他行业贷款不良率均有所下降。 图表22:国资委控股,构建对公业务优势 图表23:对公各行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图表24:除了房地产业外,主要行业贷款不良率下行 对公贷款的强势增长,导致两个业务条线的存贷比明显分化。对公业务的存贷比自2018年以来持续下降,1H22为1.05,个人业务存贷比自2020年以来持续上升,1H22为2.42。 随着对公贷款的高速增长,资本充足率自2019年以来持续下降。我们用贷款增量/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增量、风险加权资产增量/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增量两个指标来衡量单位资本的撬动系数,发现从2016年以来,贷款增量/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增量持续走高至1H22的19.37,风险加权资产增量/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增量走高至1H22的15.77。2022年3月,公司发行80亿可转债,按照1H22的5995亿的RWA规模,如果全部转股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3个百分点,为后续的信贷投放夯实基础。 图表25:对公业务存贷比持续下降 图表26:资本充足率下行 图表27:单位资本增量撬动的贷款增量和RWA增量系数上升 3小微和零售:拓宽小微覆盖面,发力零售贷款 3.1小微贷款:科创+制造+文创,提升服务能力 拓宽小微覆盖面,供应链金融成为新发力点。小微产品从覆盖成都市延伸到覆盖全省。成都市内以行业覆盖广的“蓉易贷”为重点,并推出针对制造类、科技类、文创类、高新区内优质企业的政银合作产品。在巩固成都市内业务的同时,推出面向全省小微企业的“天府科创贷”、“服保贷”等融资产品,有效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此外,公司依托特色金融专营支行和团队,借力金融科技并加强与第三方合作,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打造小微业务新增长点。 1H22全行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0.42%。 图表28:小微业务产品体系 3.2零售业务:零售贷款蓄势待发,个人理财发展迅速 公司坚持大零售的转型方向,以手机银行APP为发力点,嵌入理财和相关贷款板块。 个人贷款:房贷受限,其他零售贷款蓄势待发 房贷增速下行,其他个人贷款高速增长。2020年政策导向限制房地产贷款和按揭贷款以后,成都银行房贷增速缓缓下行,且明显低于消费贷、经营贷和信用卡贷的增速。1H22住房贷款/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贷同比增速分别为11.7%/23.0%/203.8%/62.0%。房贷占比压降至18.7%,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监管要求的17.5%(中资小型银行),但由于调整过渡期还有3年,整体可控。 监管对房贷占比的限制使发展其他零售贷款成为必需。1H22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18.37亿/71.57亿/96.06亿,由于基数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零售贷款质量需要密切关注。1H22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分别为3.43%和2.31%,但自2019年以来已经持续下降。 中间收入:财富管理收入已成主导 成都银行加速扩大AUM规模,丰富中间业务产品体系,个人理财发展迅速。1H2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3.65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7%,占比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