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 券 研2022年09月14日 究 报轻烃一体化龙头,发力低碳化学新材料 告—卫星化学(002648.SZ)公司深度报告 买入(首次)投资要点 分析师:黄寅斌S1050522060001huangyb@cfsc.com.cn ▌C2:项目全面投产,助力公司高速发展 2021年5月,公司乙烷裂解制乙烯一期项目顺利投产,今年 基本数据2022-09-14 当前股价(元) 20.19 总市值(亿元)486 总股本(百万股)2407 流通股本(百万股) 52周价格范围(元) 日均成交额(百万元) 2402 20.19-46.72 518.82 市场表现 (%)卫星化学沪深300 10 0 -10 -20 -30 -40 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 相关研究 公司研究 上半年,二期项目顺利实现中交,目前各主要生产装置投料试生产后已成功产出合格产品,生产运行稳定。公司C2项目具有先发优势,享受低成本且核心竞争力难以被复制,有望长期为公司带来超额收益。 ▌C3:周期底部静待利润修复,抗风险能力强 PDH成本端丙烷跟随油气走高,长期基本面仍偏宽松,价格有望回落;需求端进入金九银十旺季,下游终端订单大概率有所好转带动丙烯等产品价格上行,利润存在修复预期。长期来看,在能源转型背景下轻烃化工优势显著,供需格局长期向好。公司打造“丙烷-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聚合物”全产业链,具有较强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 ▌灵活调整产品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 C3方面,公司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和价格切换丙烯酸与丙烯酸酯之间的产能。C2方面,公司现有两套聚乙烯生产装置,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切换不同的产品牌号。环氧乙烷下游目前配套乙二醇和聚醚大单体,后续乙醇胺与电池级碳酸酯投产,组成环氧乙烷下游的产品矩阵,可根据整体的盈利情况进行产品间的生产调整,实现效益最大化。 ▌延伸下游业务,打造化学新材料产业链 依托C2、C3产业链优势布局下游产业,打造以低碳原料为核心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公司投资新建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年产20万吨乙醇胺、80万吨聚苯乙烯、10万吨α-烯烃与配套POE、75万吨碳酸酯系列生产装置及相关配套工程。公司具有低原料成本及高研发能力优势,随着新材料产能投放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8.77、544.51、 571.53亿元;EPS分别为4.04、6.19、7.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3.3、2.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 预测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主营收入(百万元) 28,557 37,877 54,451 57,153 增长率(%) 165.1% 32.6% 43.8% 5.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6,007 6,949 10,642 12,205 增长率(%) 261.6% 15.7% 53.1% 14.7% 摊薄每股收益(元) 3.49 4.04 6.19 7.10 ROE(%) 31.0% 27.6% 31.2% 27.5% 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 正文目录 1、轻烃一体化龙头,打造低碳科技型企业6 1.1、产业布局持续完善,C2、C3业务协同发展6 1.2、业绩持续提升,C2体系开始贡献增量7 2、C2项目成本优势大,复制壁垒高8 2.1、乙烯消费量稳定增长,下游仍存较大进口替代空间9 2.2、乙烷制乙烯成本优势显著,路径稀缺难复制10 2.2.1、乙烷供给增大,气制乙烯凸显经济性10 2.2.2、出口终端及运力建设构成护城河11 2.2.3、副产物氢气可实现高价值利用12 2.3、传统下游需求承压,低成本提升长期竞争力13 3、C3周期底部静待利润修复,一体化提升抗风险能力15 3.1、PDH长期亏损,曙光已在眼前16 3.1.1、原料端:丙烷跟随油气走高,长期基本面仍偏宽松17 3.1.2、供应端:碳中和背景下PDH优势明显,产能持续扩张18 3.1.3、需求端:疫情冲击需求坍塌,未来大概率边际好转20 3.2、丙烯酸及酯供需基本稳定,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21 4、布局高端新材料,切入新能源赛道23 4.1、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DMC供需两旺23 4.2、乘光伏发展东风,POE国产替代潜力可观24 5、盈利预测及估值27 6、风险提示27 图表目录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6 图表2:公司股权结构6 图表3:公司主要产品产业链简图7 图表4:公司营收(亿元)及同比增速7 图表5: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同比增速7 图表6:2022H1公司营业收入分业务占比8 图表7:公司各业务毛利率情况(%)8 图表8: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长期趋势向好(%)8 图表9:公司研发费用率维持高位(%)8 图表10:C2产业链(含部分新材料)产能情况(万吨)9 图表11:乙烯产业链概况9 图表12:国内乙烯供需平衡情况(万吨)9 图表13:国内乙烯下游需求占比9 图表14:美国NGL与天然气产量10 图表15:美国乙烷产量(千桶/天)10 图表16:美国天然气、乙烷($/mmBtu)及乙烯价格10 图表17:美国乙烷纸货远期曲线($/mmBtu)10 图表18:不同原料价格水平下不同乙烯生产工艺的烯烃完全成本对比11 图表19:不同工艺路线制乙烯成本对比(元/吨)11 图表20:经由美国4大出口终端的乙烷出口合约量(万吨)12 图表21:卫星化学VLEC订单12 图表22:中国中长期氢能需求预测(万吨)13 图表23:卫星化学氢气产量预测(万吨)13 图表24:国内PE供需平衡情况(万吨)13 图表25:2021年我国PE消费结构13 图表26:聚乙烯装置项目投产计划(万吨)14 图表27:我国EG供需平衡情况(万吨)14 图表28:我国EO供需平衡情况(万吨)14 图表29:乙烯、聚乙烯、EG及EO价格走势(元/吨)14 图表30:聚乙烯-乙烯、EO-乙烯价差(元/吨)14 图表31:我国丙烯腈供需平衡情况(万吨)15 图表32:我国苯乙烯供需平衡情况(万吨)15 图表33:丙烯腈价格及价差(元/吨)15 图表34:苯乙烯价格与生产利润(元/吨)15 图表35:丙烯产业链概况16 图表36:C3产业链产能情况(万吨)16 图表37:不同工艺路线制丙烯生产利润(元/吨)16 图表38:国内丙烷进口量及增速(万吨)17 图表39:2021年国内丙烷进口来源占比17 图表40:丙烷部分主流定价机制17 图表41:沙特CP价格与国际油价17 图表42:美国原油、天然气及MB价格17 图表43:美国PADD3丙烷+丙烯库存(千桶)18 图表44:美国丙烷+丙烯出口量(千桶/天)18 图表45:欧洲天然气库存(Bcm)18 图表46:EIA石油供需平衡情况(百万桶/天)18 图表47:国内主要PDH已投产产能(万吨)19 图表48:国内丙烯开工率(%)19 图表49:国内丙烯主要在建产能情况20 图表50:丙烯供需平衡表(万吨)20 图表51:下游PP价格及价差(元/吨)21 图表52:下游环氧丙烷价格及价差(元/吨)21 图表53:中国PP月度开工负荷率(%)21 图表54:中国环氧丙烷月度开工负荷率(%)21 图表55:我国丙烯酸供需平衡情况(万吨)22 图表56:我国丙烯酸产能CR5=62%(万吨)22 图表57:国内丙烯酸在建产能(万吨)22 图表58:丙烯酸及酯主要下游景气度(%)22 图表59:丙烯酸(丁酯)-丙烯价格/价差走势(元/吨)22 图表60: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情况23 图表61:碳酸二甲酯(DMC)产业链情况23 图表6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同比增速(万辆)24 图表63: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及同比增速(万吨)24 图表64:中国DMC产能及同比增速(万吨)24 图表65:中国DMC细分类型产能结构24 图表66:POE产业链25 图表67:我国POE消费及进口情况(万吨)25 图表68:2021我国POE消费结构25 图表69:光伏组件典型的结构及其封装材料应用25 图表70:光伏应用领域EVA及POE胶膜优缺点26 图表71:国内企业POE工业化进展情况26 图表72:公司盈利预测27 1、轻烃一体化龙头,打造低碳科技型企业 1.1、产业布局持续完善,C2、C3业务协同发展 卫星化学成立于2005年,主要业务为(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起步于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2014年投产PDH上游延伸打破原料的供应制约,形成C3“丙烷-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聚合物”全产业链布局。2017年签署《年产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布局C2产业链,依托乙烷裂解制乙烯保证低成本原料供应。随着连云港基地超百万吨乙烯的投产及持续建设项目的推进,公司实现C2、C3双产业链发展。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华鑫证券研究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持股较为集中。公司控股股东为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YANGYAZHEN与杨卫东为夫妻关系,两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二人合计持股比例达30.60%。 图表2:公司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华鑫证券研究 推进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的战略。2014年45万吨PDH投产,公司在C3方面稳步向上下游延伸,打造“丙烷-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聚合物”完 整产业链。2017年始,公司形成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的战略,在连云港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布局C2产业链。2021年底公司以C2项目为基础,向下布局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建成试产。 图表3:公司主要产品产业链简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鑫证券研究 1.2、业绩持续提升,C2体系开始贡献增量 产能扩张持续,公司经营向好。受C2项目产能释放,产品销量提升推动,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57亿元,同比增长165.09%,近5年CAGR4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60.07亿元,同比增长261.62%,近5年CAGR80%。在原料价格上涨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公司2022H1仍实现营收净利双增。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8.14亿元,同比增长74.69%;实现归母净利润27.81亿元,同比增长30.85%。 图表4:公司营收(亿元)及同比增速图表5: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 化学品业务贡献主要营收,新能源材料业务崭露头角。公司成立伊始主要由丙烯酸及酯贡献营收,随着上游两期共90万吨PDH的投产,(聚)丙烯产量大幅增加,在收入中的占比快速提升。目前从营业收入构成看,功能化学品和高分子新材料系列产品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22H1公司功能化学品业务实现营收110.73亿元,占比59%,毛利率30.89%;高分子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28.46亿元,占比15%,毛利率34.93%;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09亿元,占比1%,毛利率38.02%。 图表6:2022H1公司营业收入分业务占比图表7:公司各业务毛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资料来源:WIND,华鑫证券研究 毛利率均稳中有升,研发费用维持高位。随着公司全产业链布局的逐步深入,毛利率自2015年起逐步提升并趋于稳定,近年来稳定上升至25%以上。2022H1在原料价格上涨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毛利率回落至24.5%,未来随着轻烃裂解价差的修复,公司毛利率将重回上行轨道。上半年卫星化学研发投入达6.45亿元,同比增长72.56%。公司表示主要系研发项目增加,新产品开发投入增加所致。公司明确以科技创造未来,坚持轻质化原料为核心,打造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