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晶科1期16gw满产,下半年合肥8gw、尖山11gw陆续投产。 1期量产效率24.8%,良率持平perc;二期量产效率25%以上。晶科能源-金浩Topcon晶科为何成为主流? 核心是产品和产品力,晶科率先推出落地topcon技术,初期设定未来路线图今年25%、明年25.5%、后年26%效率,公司引领行业大规模产能布局,已经量产16gw接近25%效率,是可以落地的技术。 过去很多技术说的多但落地不多,因为成本高,晶科能落地在成本情况,成本、良率很接近perc。 双玻72片组件官网已经更新580w,今年底明年初会销售档位组件,第一年组件从领先perc10w到年底20w,明年30-40w。 topcon投资和perc线初始设备投资差距20%目前缩至10多%,带来巨大效益进步。后续提升效率通道? 今年可能25.3%,大规模25%以上,明年效率25.5%,后年26%以上。 Topcon技术升级迭代,今年没有se也可以25%以上,建设se平台落地25.3-5%以上。 双面poly技术氧化层、poly层图形化、高效化做到26-26.5%,大部分实验室中看到落地模型,后年26%甚至26.5-26.7%。未来材料上提效降本空间? 硅片厚度? 核心降本还是功率提升降本,72片560-570w比perc提升20w就是3%,明年提升40w后年50w,差距10%,成本差不多功率提升降本明显。材料上单瓦成本都是少用的。 公司年初厚度170μm现在量产130μm,年底碳钢体系到120-125μm目前基本验证,后续钨丝线、新技术放量明年到100-120μm,后续能否 80-100μm不好说光会透过电池会损失效率,后年挑战100以内可期。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沈文忠Topcon技术学术界亮点? 13年欧洲光伏topcon大会,现在中国已经产业化,得益于perc技术快速进步,topcon和perc类似。 学术四个方面:1)只在背面做钝化,未来正背面都要钝化,试验效果不明显要时间,未来两块发展融合到一起和hjt融合。 背面poly层优化、浆料配合,正面不如perc没有se,研发正面se等优化到26%两年内可能,未来26.5-27%还要正面;2)perc都是p型,topcon的n型,p型做topcon有很多研究,p可以25.1%和n型差点,少子寿命、接触钝化有问题;3)topcon和perc兼容,p型ibc技术,欧洲7-8年前开始隆基现在良好,成本比较低,最大好处未来全铝浆,也不用硼扩。 4)叠层电池,单层钙钛矿很难和晶硅抗衡,叠层可以和钙钛矿结合28%以上效率,国内落后于欧洲但差距不大。目前两个N型topcon晶科、p型ibc隆基推动产业化。 深圳拉普拉斯-林佳继拉普拉斯新路历程? 公司不孤独,公司客户,晶科从实验室走通,到产线推广、大规模应用,给公司信心。 转化效率理论上限100%,现在没到30%,没有过渡、终极技术,光伏是能源唯一标准度电成本,考虑科技先进性、独特性,最终回到度电成本,高温、低温钝化、叠层电池我们都有产品,重点还是高温topcon。 高温、低温效率差异不大,如何更低成本实现最关键,topcon优点生态有perc积累,需要突破是点突破而非产业链全面突破。 Lpcvd优化路线图? Topcon关键是poly技术,lp、pe、pvd很多技术,任何技术都有优缺点,应该先看技术设备原理理论上限,和缺点问题,lp优点用气场、热场控制简单,隧穿层热氧更致密,管式设备水平放电产能大,半导体几十年技术成熟,lp降本增效新技术兼容空间更大。 )lp未来拓展:1)管式设备产能释放;2)石英是工程问题,可以石英涂层、加工处理解决延长寿命;3)前后道工艺设备配合从单插变成双插,降低工艺成本。 发挥lp效率、机台优势中科院宁波所-叶继春HJT和topcon观点? Topcon和hjt本身是同一个技术范畴不同体现,都叫钝化接触技术,极限效率差距很小。Topcon是过渡,Topcon钝化理论算28.7%hjt27.5%,两种观点都有异议。 从钝化接触角度看,hjt钝化比topcon好点,但topcon后续也会提升;topcon接触比hjt好。 Topcon单面正面没有寄生吸收影响,短路电流比hjt高,但是双面可能同样存在寄生吸收,也可以用se下面做topcon结构解决,hjt也有办法解决寄生吸收。 对比两种技术极限效率没意义,还是追求度电成本。 Pe路线应用空间? 最终哪个技术胜利要看成本,要企业数据有说服力。 技术角度讲,两种路线会长期并存,lp从半导体延伸,容易先入手,欧洲也是lp占路线,投入更多是行业主导。今年7-8月开始pe有不错结果,天合、通威、阿特斯等,部分选择pe技术,有大规模企业采纳才会成熟。 技术本身来看,lp已经很好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差不多,pe用在做非晶硅比较新,能量物质使用可能会有优势、多种物质掺杂多样性有优势(lp做完了要后扩散,扩硼有限制,topcon很少做掺硼poly,pe可以掺磷、原位掺杂硼行业可以探索掺硼topcon。 hpbc也是基于lp主导下的工艺开发,还有p型硅片背面掺硼poly,可能是过渡技术但性价比很好)。 最后面向27%或以上的技术,大家普遍认为ibc+Topcon结合有希望,p-poly都可以做,富余topcon新的概念。 Pe里面容易通甲烷、氨气,掺杂碳氮对光学响应好、寄生吸收好。理想晶延-奚明氧化铝ald是否topcon应用更有优势? 钝化效果业界有很多研究,perc有很多工艺,钝化层是把别人的优势发挥下来,把电池材料少子寿命发挥出来。所以n型电池效率做高,材料效率优势超过p型,氧化铝和n型搭配有更大发挥n型长处。 26%以上氧化铝材料还是可以充分发挥钝化作用。板式均匀度控制如何? 板式ald最大特点单面氧化铝镀膜设备,topcon上很适用,topcon只要正面做钝化,均匀性和其他的东西和硬件本身设计关联大,设备硬件演化过程如何做好满足降本增效,需要设备企业去配合。 江苏微导-黎微明管式ald设备?微导有哪些突破? 各个设备都有优劣性,管式设备感谢晶科突破。 新技术上,我们也最早做topcon13年做钝化接触,15拿新加坡基金,17年做产线,lpcvd和晶科有合作。 19年回国带新技术,目前突破进展顺利。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量产一代就是提升产能。 研发一代,双面poly我们也研究很久,10nm的poly也可以做好钝化,未来空间很大,掺杂等提效空间很多。最后这些新技术和hjt融合,这些新技术也可能适合pbc,期待未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