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量化专题报告:可转债资产替代策略与多因子策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量化专题报告:可转债资产替代策略与多因子策略

2022-08-31梁思涵、林志朋、刘富兵国盛证券.***
量化专题报告:可转债资产替代策略与多因子策略

量化专题报告 可转债资产替代策略与多因子策略 本篇报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如何构建偏债型转债的Beta策作者 证券研究报告|金融工程研究 2022年08月31日 略;2)如何获得转债的Alpha收益。基于此,我们分别建立了信用债替代 策略与多因子研究框架。最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按照不同的风险偏 好,提供了四种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策略的设计方案。 信用债替代策略。由于偏债型转债本身接近债券,因此使用权益市场的择时指标效果一般且逻辑不符。因此,我们以信用债YTM-转债YTM作为信 用债持有者移仓转债的机会成本,并且利用“转债YTM+容忍度>信用债YTM”作为高性价比转债的挑选规则,结合波动率控制的方法,生成绝对收益较高,同时波动和回撤低的债偏型转债Beta策略,称为信用债替代策略。 转债多因子研究框架。我们使用了三种回测框架细致研究转债因子的表现:1)多因子策略基础回测框架:研究因子在所有转债截面上是否能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2)因子超额收益的绩效归因:因子有效究竟是本身具有选债逻辑,还是单纯配置了很多偏股转债;3)多因子策略分域回测框架:研究因子在债性、平衡、股性不同分域适用性。四个大类因子结果如下: �正股基本面因子。主要是选股逻辑,有效性依赖于因子在股票中是否有效,在平衡偏股型转债中更加适合使用基本面因子; ②转债估值因子。主要是获得定价误差的收益,超额收益较为稳定,其中隐波差因子在债性、平衡、股性中都有较好的效果; ③正股动量因子。同时获得平价拉动收益与转债估值收益,主要获取转债相对于正股反应滞后的收益,在平衡偏债型转债中更加适合; ④转债动量因子。主要获取平价拉动的收益,转债估值收益有所亏损,本质是对情绪较热的转债进行追涨,超额收益不稳定。 转债相对收益策略设计。1)基于转债估值+正股动量因子,我们构建的进取型全局因子策略能够实现年化超额收益15.2%,信息比率1.63,绝对收 益28.9%。2)基于分域因子增强与中性化,我们构建的稳健型分域中性策略能够实现年化超额收益7.6%,信息比率1.76,绝对收益20.4%。 转债绝对收益策略设计。1)基于正股动量因子与信用债替代策略,我们构建的信用债替代增强策略能够实现年化收益9.62%,波动率2.61%,最大回撤2.8%。2)基于波动率控制与分域因子增强,我们构建的波动率控制增强策略能够实现年化收益11.3%,波动率4.7%,最大回撤3.8%。 风险提示:以上结论均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的测算,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不排除模型失效的可能性。 分析师梁思涵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2070006邮箱:liangsihan@gszq.com 分析师林志朋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100004邮箱:linzhipeng@gszq.com 分析师刘富兵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30007邮箱:liufubing@gszq.com 相关研究 1、《量化周报:市场依旧弱势运行》2022-08-28 2、《量化分析报告:择时雷达六面图:资金面大幅流出 2022-08-27 3、《量化周报:二浪反弹已经结束》2022-08-21 4、《量化分析报告:择时雷达六面图:情绪面有所弱化 2022-08-20 5、《量化周报:当下是日线级别下跌中的二浪反弹》 2022-08-1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一、转债的收益来源4 二、偏债型转债的Beta策略7 2.1转债的Beta策略7 2.2如何衡量偏债型转债相对于债券的性价比7 2.3信用债替代策略9 三、转债多因子框架与研究成果12 3.1转债多因子研究框架12 3.2转债主要的因子类别15 3.3正股基本面因子16 3.4转债估值因子18 3.5转债动量or正股动量20 四、可转债的相对与绝对收益策略设计24 4.1转债的相对收益策略24 4.2转债的绝对收益策略26 �、总结28 风险提示29 图表目录 图表1:转债收益分解示意图5 图表2:转债等权指数收益分解5 图表3:转债等权指数收益分解统计表6 图表4:转债的特征与Beta策略6 图表5:基于DRP的平衡偏股性转债的Beta策略7 图表6:基于DRP的偏债性转债的Beta策略7 图表7:转债与信用债YTM之差便是持有期权的机会成本8 图表8:偏债型转债性价比8 图表9:满足转债YTM+容忍度>信用债YTM的转债数量占比8 图表10:使用容忍度,可选出平价与估值更加适中的转债8 图表11:信用债替代策略9 图表12:信用债替代策略中转债权重10 图表13:信用债替代策略收益分解10 图表14:策略收益来源统计表11 图表15:有波动率控制的信用债替代策略11 图表16:转债多因子策略基准选取13 图表17:符合条件的转债数量13 图表18:债性、平衡、股性指数13 图表19:低转股溢价率因子的超额收益归因14 图表20:四种类型因子的特点15 图表21:基本面因子表现总览16 图表22:转债与正股在不同因子下的超额收益对比17 图表23:转债因子的收益来源17 图表24:债性转债中,各成长因子选股与选债的超额收益18 图表25:股性转债中,各成长因子选股与选债的超额收益18 图表26:转债估值因子表现总览18 图表27:隐波因子三分组平价拉动累计超额收益19 图表28:隐波因子三分组转债估值累计超额收益19 图表29:隐波因子择时收益更加稳健19 图表30:隐波差因子选债能力更强19 图表31:隐波因子配置估值较低的分域,择时能力较强20 图表32:动量因子表现总览21 图表33:高正股动量与高转债动量分组的平价拉动累计超额收益21 图表34:高正股动量与高转债动量分组的转债估值累计超额收益21 图表35:正股动量因子在市场下跌时出现择时收益回撤22 图表36:转债动量因子择时与选债收益波动均较大22 图表37:股性转债中,股票本身动量的超额会传导至转债中22 图表38:债性转债中,股票本身动量的超额在转债中反应较小22 图表39:有效因子选取23 图表40:因子打分策略净值24 图表41:因子打分策略统计24 图表42:正股动量+转债估值策略的收益来源25 图表43:正股动量+转债估值策略的绩效归因25 图表44:债性转债增强策略25 图表45:平衡转债增强策略25 图表46:股性转债增强策略26 图表47:分域中性策略26 图表48:因子增强与分域中性策略结果统计表26 图表49:正股动量优选下的信用债替代策略表现更优27 图表50:高YTM与高正股动量策略的平价拉动收益,容忍度=2%27 图表51:高正股动量因子的平价拉动收益、股票收益与转债收益27 图表52:波动率控制增强策略28 一、转债的收益来源 转债主要包含了三种收益与风险来源:债券、股票、转债估值。因此我们在构建转债策略时,往往难以判断转债策略的收益来源、风险点、策略有效或失效的原因。基于此,我们为了便于后文对策略的分析,首先构建了转债的收益分解模型,分别查看债券端、股票端、转债估值端所提供的收益特征,这便是本章所要介绍的内容。 我们曾在专题报告《大类资产定价系列之四:可转债收益预测框架》中介绍过转债的收 益来源分解,此处我们对收益分解模型进行了简化,主要是用BS公式将转债收益拆解成债底收益、平价拉动收益、转债估值收益。尽管转债本身条款复杂,BS公式可能并不是最优的转债定价方法,然而由于其计算快捷且便与理解,我们仍主要基于BS公式进 行收益的拆解。我们可以将转债每一天的收益率𝑟𝑒𝑡𝑐�拆解成如下三个部分(其中,𝑏𝑜𝑛�为债底价格,𝐼𝑛�为转债票息,𝑜𝑝𝑡𝑖𝑜�为转债中的期权价值,𝑐𝑏�为转债价格): 𝑟𝑒𝑡𝑐�= ∆𝑐𝑏� = 𝑐𝑏� ∆𝑏𝑜𝑛�+𝐼𝑛�+∆𝑜𝑝𝑡𝑖𝑜� 𝑐𝑏�=𝑟𝑒𝑡𝑏𝑜𝑛�+𝑟𝑒𝑡𝑝𝑎𝑟�+𝑟𝑒𝑡𝑣𝑎𝑙𝑢� 具体每一个组成部分收益构成计算方法如下所示(其中𝑏𝑠(𝑠,𝑘,𝑡,𝑖𝑚𝑝𝑣)为BS公式,标的价�为转债平价,执行价�为债底价格,转债剩余期限为𝑡,隐波为𝑖𝑚𝑝𝑣): 债底收益𝒓𝒆𝒕𝒃𝒐𝒏𝒅:债底收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转债支付票面利息;2)随着到期日的邻近以及折现利率的变化所产生的收益: 𝑟𝑒𝑡𝑏𝑜𝑛�= ∆𝑏𝑜𝑛�+𝐼𝑛� 𝑐𝑏� 平价拉动收益𝒓𝒆𝒕𝒑𝒂𝒓𝒗:平价变化对转债价格的拉动所产生的收益,呈现非线性的影响,主要源自于正股上涨或下跌以及转股价下修。计算收益时使用控制变量法,即假设只有平价变动,其他参数均不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收益: 𝑟𝑒𝑡𝑝𝑎𝑟�= 𝑏𝑠(𝑠1,𝑘0,𝑡0,𝑖𝑚𝑝𝑣0)−𝑏𝑠(𝑠0,𝑘0,𝑡0,𝑖𝑚𝑝𝑣0) 𝑐𝑏� 转债估值收益𝒓𝒆𝒕𝒗𝒂𝒍𝒖𝒆:由于隐波的增减、到期日邻近等除平价外其他因素所产生的期权收益,均被记为转债估值收益。计算时同样使用控制变量法,即假设平价不变,其他参数同时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收益: 𝑏𝑠(𝑠0,𝑘1,𝑡1,𝑖𝑚𝑝𝑣1)−𝑏𝑠(𝑠0,𝑘0,𝑡0,𝑖𝑚𝑝𝑣0) 𝑟𝑒𝑡𝑣𝑎𝑙𝑢�= 𝑐𝑏� 图表1:转债收益分解示意图 转债价 平价上涨带动 的非线性收益 平价 180 转债价隐波与到期时间变 化产生的估值收益 平价 180 160160 140140 120120 100100 8080 6060 40 406080100120140160 40 406080100120140160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基于如上公式,我们可以对各个转债的日度收益进行拆分,将余额在1个亿以上个券的 收益分解后等权平均,便可以衡量整个市场转债平均的收益来源。由图表2-3可观察到转债市场收益来源的几个现象: 债底收益:债底收益是转债最稳定的收益来源,平均每年能够获得4.5%的收益; 平价拉动收益:平价收益是转债最主要的收益来源,但是其收益波动也较大,是转债的弹性所在; 转债估值收益:估值收益往往为负,原因为:1)由于下修条款与赎回条款的影响,债性转债往往隐波较高,股性转债隐波较低,因此平价的上涨往往会伴随估值的消耗;2)转债本质是期权,因此长时间会存在时间价值损耗。 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2021年由于“固收+”基金的大幅扩容被动拉高了转债估值,同时与转债正股相关性最高的中证500指数也明显跑赢其他宽基指数,转债在2021年迎来了平价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2022年开始由于权益市场的大幅回撤以及市场情绪低迷,转债市场经历了短暂的“双杀”,当前又处于强势的反弹之中。 图表2:转债等权指数收益分解 80% 转债真实收益债底收益平价拉动收益转债估值收益 转债平价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60% 40% 20% 0% -20%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表3:转债等权指数收益分解统计表 年份 债底收益 平价拉动收益 转债估值收益 分解之和 真实收益 2017 -0.2% 2.7% -9.4% -6.9% -6.8% 2018 8.0% -8.4% -2.1% -2.5% -2.5% 2019 6.6% 18.8% 0.6% 25.9% 25.9% 2020 3.1% 15.0% -0.3% 17.8% 17.8% 2021 4.7% 20.7% 5.5% 31.0% 31.0% 2022 3.0% -1.6% 1.0% 2.5% 2.5% 全时间 25.1% 47.2% -4.6% 67.7% 67.8% 资料来源: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由此可见,转债本身是一种特征复杂的资产,其同时包含了债券、期权、股票的三种资产的特征,依次对应的是偏债型、平衡型、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