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观点均来自公司业绩发布会,不代表我司观点问:长航行动启动1年有余时间,如何评价长航转型效果,转型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收获?公司有何具体措施? 答:经过一年多的设计,2022年1月1日,公司推出18个月个险转型路线图,这不仅仅是太保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供给侧改变的挑战。基于当前形势下,在经济不确定下,公司在逆周期进行转型,这是挑战,也是让我们更彻底解决长期行业面临的调整。 2022年1月1日,推出新基本法后,70%项目正在执行中,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职业营销三化五最的推动(职业化、专业化和数字化),核心队伍质量指标有明显提升。无论是核心人力的成长,到产能和活动率的提升,都有初步的改善。 我们多元渠道的策略,价值银保在价值产品和网点合作上,取得卓越的成绩,同时公司业务品质(退保率、费用成本等)也取得明显改善。基本符合战略预期。 困难在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和市场环境。 NBV逐季来看,4-5月各地疫情,使得逐月改善业务趋势被打断,但是队伍没有放弃,客户关爱和关怀活动线上延续。6月单月实现NBV正增长。 新模式带来的积累,公司从过去产说会转变为需求导向一对一建设。从过去大进大出的人海战术转变为优增优育。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公司如何保持定力,坚持做对的事和难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往前。 未来措施,执行长航18个月路线图,经营模式继续深化,队伍能力提升,以及数字化平台推进。问:新业务价值率出现率15个百分点的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单产品的价值率没有下降(分红、重疾、寿险等),最大的改变来自:1.渠道占比变化,1Q22银保战略布局以价值网点战略导向落地后,影响政策价值率;2.产品结构改变,尤其是2Q22疫情后阶段,消费者对保险产品购买倾向短缴(不过,我认为是短期现象),长缴产品需求短期有压力。 我们会未来持续提升价值率。 我们不会刻意管理价值率,而是在管理客户需求,产生增量的整体新业务价值是我们的目标。问:今年上半年公司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大增原因? 答:银保监会合并之后,银保的大生态与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从海外市场来看,银行是半壁江山的发展,在中国也是未来的趋势,尤其是价值创造能力。 银行更专注于客户需求,而不是产品销售,银行聚焦中间业务和长期服务/客户品牌。在银保监会合力监管下,银保渠道是双轮驱动的主要策略,而不是暂时性的推动。 目前的银保聚焦三大核心策略:1.以私人银行为主的高客;2.深度合作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普遍撒网的模式,我们与共同价值观和客户理念的银行合作,实现系统、服务、产品对接。 3.四高的队伍建设,高素质、收入、举绩和留存队伍的共同打造。问:个险队伍大幅下降的原因? 答:整个个险渠道供给侧转型第二曲线核心在于职业化和专业化改变。 我们从去年开始,公司坚决按照银保监会清除三虚方针(虚假人力、虚假保单、虚假架构)。如果是虚的,迟早是要走掉的。 在转型阵痛中,宜快不宜慢,这是供给侧改革的行业特征。 本次转型是三个核心:1.价值观改变,太保核心价值诚信天下,稳健一生。我们对虚假零容忍。 投资者也乐见其成每个数字的真实性。 我们加大对于无法上岗和承诺的虚假人力的清理。 2.模式的改变,从人海到优增,从短期激励到常态化销售。 我们业务是稳定的,同比大降是因为2021年同期1月有业务节奏差异。 2Q22来看,从绝对数量来看,如果没有疫情,和1Q22量保持稳定,实现季度间的平稳。 3.能力改变。 我们能力有过渡期,与其让主管保留虚假人力,不如将虚假人力清理,在新的优增基础上。对内外勤得到普遍支持,按照新模式工作,业务出现许多亮点。 问:哪些因素驱动营运利润的增长? 答:OPAT增长9.9%,产险增速是23.3%,受疫情影响赔付率下降,寿险增速是6%,受疫情影响带来赔付率的下降包括退保率的缓解以及税率的下降。 问:如何应对资本市场的变化? 是否加大权益类投资获取更高的回报? 答,在稳增长措施下,经济可能会出现韧性,基建投资会乏力,对债市来看,利率呈现震荡格局,经济温和复苏下利率很难快速提升。在利多因素定价逐步反映下,货币政策会出现定力,大水漫灌预期减少。 在固收资产配置上,我们策略关注配置久期,长久期配置机会,在利率高点关注长久期配置,关注配置资产质量,对高信用等级品种关注,应用多种品种增强收益。 权益方面,我们积极做了预判和研究,在哑铃型结构下利率债拉长久期,权益增配。 我们在二级市场流动性丰富股息价值上增加比重,我们关注到权益投资净值增长率大幅低于市场回撤,得益于股息价值头寸增加。 净投资收益上,权益分红增长50%体现出股息价值策略上,ESG方面,公司加大增量配置新能源车、光伏、风能行业,上半年收益不错。下半年关注科技、消费、医药、交运等行业配置,迎接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我们特别在市场低迷期,对优质企业做好布局。 问:1H22核心月均人力环比2H21提升,改善趋势能否延续? 答:基本法改变后,从过去集中在开门红后变为季度奖和年终奖,季度奖按照产能,年终奖按照每个月的达优次数给予更高奖金,来驱动行为的改变。 核心人力是最低档的达到季度奖的标准。 由于中国非常大,每个机构标准不太一样,如果达到核心人力,可以与当地全职收入匹配,支撑全职营销员养家糊口。 核心人力的趋势来看,1H22核心人力专注在存量读物的留存和转换,使他们进入常态化模式,月计划、周经营、日拜访的模式,核心人力20%增长,下半年工作重点在成功吸引成功,我们在优增方面推动主管有系统性地选择优质人才。 过去主管只增不育,只生不养。 未来在保住留存基础上,强化培养。 问:产险盈利大幅改善,如何展望未来保费增长和综合成本率,尤其是非车盈利改善由政保业务带来,未来能否延续?答:作为总部在上海的大型财险公司,我们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增速高于行业2.9个百分点,到12.3%,实现公司成立以来车险、非车业务同时两位增长的良好态势。 COR和利润、现金流等主要财务指标取得了十年以来最好成绩。 从发展和效益来看,从宏观面来看,稳中有变,大概率经济发展会实现复苏,对业务增长是正面,另一方面社会流动性逐步增强,对COR带来挑战。 我们坚持“精中再优”,两精一精准经营,精确管理,靶向施策,守住发展势头、合规底线和发展成果。三季度聚焦防损任务,聚焦品质管控,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和未来三年能力。 从车险来看,系列政策推动下,未来新车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关注新能源车险特点和规律,守住传统燃油车续保率,专注客户经营能力。 未来随着出险率上升到正常水平(7-8月相比6月来看出险率增加了一个点),在业务调整同时,加强费用配置优化,加强理赔管理,优化人员提高产能,降低直接赔付成本,加强零配件管理,实现“得人伤得天下”管理,在人伤诉讼上下功夫,研究新能源车新的理赔模式。 目前新能源车险COR还有亏损。 从非车险来看,盈利的持续性可以保证,上半年财险公司传统业务占比2/3,盈利比较高,虽然增量贡献不大。新兴业务保费占比低,成本不是特别理想。 我们力争不断提高新兴业务盈利能力,并且在关键时期的重大课题,例如在政保类健康业务核心提升营运能力,上线智能审核系统、大数据风控手段,控制医保支出合理管控。 优化政保业务结构,加大长护保险建设,加强项目管理,使得产能达到最优效果。 问:集团在养老产业布局和进展,包括养老社区,个人养老金产品,养老服务等。在养老板块中,我们与银行和同业有何优势? 答:太保集团在养老产业布局,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从开业情况来看,成都和大理去年底开业,杭州社区于7月底开业,形成东西并进连锁化态势。从营销态势来看,大理社区抓住康养旅游旺季。 从运营角度来看,社区客户满意度超过80%,各项制度不断规范。 2022年上半年,合计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次,超过2700件,下一步太保家园做好两项工作。 运营服务不走样,提升服务品质,将“舒心、开心、欢心、安心、省心”五“心”闪耀的太保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轻资产服务,这是下一步养老社区考虑。 从集团整体大健康布局来看,养老社区只是其中一环,在去年十四五规划来看,大健康是保险主要发力点,大健康下公司持续发力,落实战略布局,在业务增量贡献和核心业务贡献上,上半年取得一定成效。 太保优势来看:1.专注保险主业,做精主业。 公司明显标识在于主业专注,通过大健康布局拓展产业链和服务,实现产品+服务一揽子计划。 2.发挥生态圈效应,公司与头部医疗、投资机构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引入健康医疗、互联网产品,Al技术,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3.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董事为各个领域领军人物,有独到理解,很好指导经营层落实大健康战略。 保险产品期限长,规模稳定,养老产品、养老服务、养老金融三者上公司实现有机优化。问:公司如何看待NBV转正态势? 7月是否延续? 是低基数还是结构性反转? 答:我们不给预测,但从上半年来看,除了4-5月疫情影响,2、3、6月份经营平台基本符合预期,稳定的每一天的新业务价值,而不是过去大起大落的状态,我们预计能延续到年尾。 如果延续的话,这个不再是人头了,不是多少人带来多少业绩,而是关注产能,希望一个人顶十个人。如果一半的人可以做所有人的事情,这是好事。 我们减少写字楼,缩减经营成本,其他人力和间接成本大幅下滑在上半年已经开始,这也是未来我们打造精英营销员的模式。问:居民消费需求下滑,公司如何看待保险需求的压制? 是否会考虑培养新的动能? 答:寿险深度转型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从过去两位数增长变为平稳增长,行业面临困难和调整。 1.过往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代理人队伍数量和质量有水分,自保件和虚假人力带来的保单品质下降,退保黑产毒瘤影响行业声誉;2.行业新动能亟待培育。 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不是一日建成的,需要长期能力培养。 产险产品中车险让利于民,新能源专属产品上市,非车领域探索都面临风险认知和积累过程。全球气候变暖,巨灾赔付增加会对未来增加。 3.经济下行,长端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再投资压力,信用风险上升调整,也对负债端业务展业带来影响。偿二代二期工程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保险业作为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特殊作用没有改变。 疫情后,大众保险消费需求逐步激发,储蓄型业务得到青睐。 人员结构的变化,居民财富积累将有效支持保险需求,重点区域策略将满足将会中国保险市场注入新的动能。在医疗费用补偿,财富管理和养老金上,中国时保险业仍具有较大空间。 客户需求仍在,但客户对保险公司供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主动开启供给侧改革,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启动寿险长航转型满足养老、健康和财富需求,不断衍生上下游生态链,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公司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共供给能力。 产险在加强体系化能力下,加强新能源、农险等新型险种能力,资产端实现穿越宏观周期配置能力,为负债端提供坚强后盾。问:产险的未决赔款准备金率提升原因? 是哪些险种上提升? 答:产险准备金是因为业务增长而增长。 疫情影响下,上半年部分地区与出行相关险种赔付下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配对会逐步正常,公司精算团队上半年适当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合理反映业务情况,夯实业务基础。 历次准备金回溯结果,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足水平。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业务增长和结构有关。 问:公司全口径来看,股债物业投资房地产敞口比例如何?公司如何管理信用风险? 答:公司在房地产风险敞口大概是5%以内,主要分布在权益(股票,reits),固收(债权投资计划、其他金融产品),另类投资(不动产基金,投资性房地产)。 我们主要持有的是大型央企和国企,抗风险能力强。 在控制信用风险上,公司坚持集团信评制度,做好风险管控,宏观上压缩信用风险,审慎控制敞口,对交易对手控制比较严格。整体来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