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收入增长14.25%,过去的收入增速都是超过15%,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主要是上海疫情影响到一两千万的销售额。今年上半年董事长有提到兼顾长短期利益均衡,不能仅靠销售投入来拉动销售增长。 去年很重要的海外电商业务在收入增长120%的情况下,部门利润亏损5000万,今年上半年不追求海外电商业务的高速增长,和去年差不多即可,经营上要保证利润为正。 从净利润角度来看,剔除尼普洛集团2000多万的赔款,净利润有1.46亿,同比+31%,环比也保持了好的增长。收入的4个主体构成:(1)三诺生物母公司:收入+10%,毛利率62%。 其中BGM业务增长10%;(2)海外电商:收入2个亿,同比32%。 三诺健康上半年盈利2500万元,去年亏损970万元,主要海外电商的亏损冲销了奇特业务的盈利;(3)PTS:上半年营收2450万美元,同比 +7%,净利润亏损35万美元,Q2单季度盈利40万美元,整体朝正向发展;(4)Trividia:上半年营收8650万美元,同比+8%,净利润方面收到美国尼普洛集团2315万美元赔款,剔除赔款后,上半年盈利260万美元。 Q1盈利215万美元,Q2盈利45万美元。 收入稳定增长,利润良好贡献的主要原因:费用控制良好。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上半年合计增长4%,其中有会计政策的调整(原来在销售费用中的运输和保险费用调整到了营业成本中),毛利有调整。如果把这个因素调整回来,费用的增长没有营收的增长快。 从合并报表层面来看,销售费用大幅下降,如果把前面运输和保险费用加回来,销售费用的增长也不高。 母公司研发费用增加了3400万元,合并报表增加了2900万,PTS的研发费用有节省,上半年相较于去年同期节省了500万元。公司研发费用增长的原因:CGM临床注册投入大;响应国家抗疫号召,上半年做完了新冠抗原的临床,目前在注册中。 管理费用增长的原因:22H1股份支付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多万。退税没有像去年拿到1200万,今年的退税可能都在下半年。 Q&A:Q:近期三明启动了血糖试条耗材的集采,这次集采和之前南京招标采购略有不同,是带量的,如何看待、应对?A:通过胰岛素和药物等集采,让糖尿病患者更好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费用。 很多地区(南京、山西、湖南、江西等)做了带量集采,三诺积极参与,拿到了一定份额。 公司从2015年做临床市场以来,2015~2020年实现了成倍的增长,2020年之后临床市场增速保持在20%~30%,没有大的增长。过去的策略是每年增加500家医院,通过医院数量的增加,产品进入医院数增多,带动销售额增长。 由于集采,调整策略,通过集采进入医院,对公司费用的节省、毛利和净利的稳定有积极作用。临床市场中,国内厂商份额低于20%,现阶段本土企业和国外企业比的是性能和价格。 三诺的优势:产品性能可对标国际大厂,甚至很多指标超过了他们;对比进口产品,三诺在价格、成本和服务方面有很多优势,这一轮集采可促进国产替代,本土企业份额会有大的增长,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国产企业从过去20%的份额增长至80%,甚至更高,那个时候可能又需要第二轮比较大的带量采购,国产企业之间比拼价格、性能和服务等方面,可能价格因素会影响更多。 目前这个阶段,集采可以增加公司的销售额和份额,但不会对毛利率和净利率有很大影响。Q:CGM目前在海外报批FDA的进程,后续海外销售CGM的规划?A:国内注册申请已经被注册受理,年底或明年年初拿到注册证。 CE的注册已经申报,预计明年一季度拿到注册证。 美国目前正在推动预临床,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开始正式的临床,希望在23Q3或23Q4拿到美国的注册证。 从销售的角度,在国内以三诺品牌销售;在美国,收购Trividia的三个梦想(帮助三诺成长;自负盈亏、经营稳定,目前账上有两三千万的美元,没有银行贷款;未来CGM在美国销售)。 Trividia目前在美国BGM市场排名第三,份额13%~15%,全美有55000家药店卖它的产品,和30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有将近200、300万糖尿病患者使用其产品,占美国糖尿病患者10%以上,公司希望能通过Trividia使得CGM在美国占有一定份额。 美国CGM市场规模在25亿美元左右,希望通过Trividia逐渐提升份额(1%-5%-10%),甚至做到像BGM同等份额。 欧洲的销售要通过PTS、Trividia、三诺的渠道优势来做一些销售,目前在东南亚、亚非拉国家,三诺建立了一些体系,通过这些体系在这些国家有销售。 虽然公司没有像雅培是全球大的跨国公司,但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开始了BGM在全球130多个国家的销售,希望未来CGM可以进入这些国家。 Q:雅培、硅基都有在国内销售,三诺CGM产品的优势?A:7家本土企业、2家进口企业拿到了进口注册证。 三诺优势:(1)实用性:三诺在MARD值、高低血糖、每三分钟一个值、植入装置的便利性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2)产能:在研发转工艺的过程中,公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希望这个产品拿到注册证的时候,能够稳定持续的生产,满足市场销售需求;(3)公司经营BGM有20年历史,零售端份额60%以上,覆盖医院数3000余家,国产BGM第一,有很好的渠道优势。 公司希望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CGM实现和BGM同等份额。Q:母公司同比去年销售费用率有明显控制,下半年销售费用率会继续下降吗?明年欧洲、美国CGM的临床开展预计研发投入大概会有多少? 上半年因为疫情营收增速没有做到15%,下半年能追回来吗? A:(1)费用控制背后的逻辑是业务的调整,前面有讲到海外电商业务的控制;基层医疗业务的调整,去年在终端卖了将近5000台iCARE仪器,今年调整为超过3000台。 上半年销售了1000台,目前今年全年预计在2000台左右,销售费用不会有大的提升,前面讲到公司在临床、线上、线下药店BGM业务的投入基本稳定,费用的增长不会超过营收增长,全年费用会得到有效控制。 (2)CGM研发投入,今年母公司研发费用增加了3400万元,一方面是增加了50个员工,加大从CGM向CXM、BGM向BXM的研发,下半年的临床基本上告一段落,不需要花很多钱,研发费用整体可控。 欧洲或美国的临床费用目前预测两三千万元,今年整体研发费用可能在两个多亿,明年也是两个多亿,不会有大的增长,研发费用率可能略有下降,根据未来长期发展需求做一些立项投入。 (3)22Q1营收环比+1.23%,22Q2单季度同比+7.18%,环比+8.56%,二季度有受疫情影响。全年收入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年15%~20%的增速是可以实现的。 整体而言,并不是收入增速出现了问题,而是对业务做了调整,收入未来会持续健康增长。Q:CGM在完整的财年预计可实现营收?A:公司内部有,否则无法体现公司销售的狼性。 从科学上讲,产品上市一个月、一个季度后,才能预测完整年度的情况,硅基上半年实现了四千多万的营收,预测全年营收1.5~2亿元。三诺通过十年时间成长为BGM第一,有信心利用BGM的坚实基础,通过5年时间成长为中国CGM第一。 五年之后,中国CGM市场至少20、30个亿甚至更多,三诺要达到30%、40%的份额。 Q:三诺CGM产品较其他另外九家企业,在性能方面的优劣势? A:第一代产品中,美敦力在中国有较大份额,销售额在2、3亿,微泰、移宇、九诺、美奇、凯立特(鱼跃)属于第一代产品,目前销售额在千万级或百万级的水平。 第二代产品,主要是雅培和硅基,雅培去年做了8个亿,硅基今年上半年做了4000多万。 公司采用第三代技术,性能方面有所突破,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实现了电子的直接传导,工艺上更为简单。 从6个患者15天佩戴的小样本数据来看,MARD值做到了7.9%,全球第一;测试频率方面,大量的第一代产品都是5分钟,雅培瞬感1是15分钟,公司产品是3分钟1个值,患者的CGM曲线更为平滑、精准;高低血糖提醒方面,3分钟出一个值,患者如果出现高低血糖,可以更及时去处理。 Q:公司技术的来龙去脉,产品出海销售会不会触碰到二代的专利壁垒?三代技术的专利保护有没有壁垒,对手做三代的进入障碍? A:三诺2008年开始做CGM的研发,早期利用了第一代技术,第一代技术做到了2017年,直至其他企业拿到了第一代技术产品的注册证,公司纠结在第一代技术上可以走多远,公司的第一代技术产品做出来之后,发现很多方面无法跨越,特别是生产方面。 2016年,公司有收购两家公司,在全球招聘优秀科学家,认证第一代技术产品发展存疑;第二代技术下雅培产品在全球注册刚开始,二代技术在很多专利方面无法突破,公司直接采用第三代技术。 第三代技术成功做出产品,其中有运气成分。 第三代技术产品做出后,在美国请了专利机构,对产品进行分析,确认不侵犯其他家专利,自己也申请了几十项专利,除专利以外,公司对几十项 knowhow也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Q:现在很多其他公司的销量不是很好,原因是什么? (销售者教育不到位、产品有缺陷? )A:产品实现很好销售的三个因素:(1)用户有很好的体验,刚才提到的九家企业中,有的用的是硬针,有的准确度不稳定,免校准、准确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2)产能:国内一些企业产品还可以,但可能产能做不出来,没办法形成很好的量产,目前国内有些企业产能无法构建起来;(3)贴近用户:要有渠道、服务,让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知道怎么用,如何使用产品反馈的数据等。 Q:BGM上半年增速10%,拆分一下量价? A:BGM主要受到的影响是海外电商没有增长,去年海外电商实现了100%+的增长,其他方面的增速是正常的。如果海外电商可以保持像去年4、5千万的增长,BGM的增速可达到15%+。 线上的增长持续,医院的增长不变,和原来比例差不多,线下目前没有在低价产品上进行投入,主要投入在价格优化方面,让金系列产品占比不断增加,如果把运输和保险费用调整过后,增速稳定。 价格方面,虽然近年原材料、人员工资、能源价格均在上涨,但公司产品价格没有上涨,也不会降低。 Q:公司下半年及明年POCT产品的推广计划,对销售费用的影响? A:POCT是三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14年之前,公司仅在零售市场销售血糖仪。 2019年开始,公司非血糖业务占比不断提升,目前非血糖业务的占比已经达到15%~20%。 未来POCT业务会不断成长,分钟诊所、iCARE在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增多、试剂使用量不断增长,会带动销售的增长。 Q:公司与韩国Eflow合作研发人工胰腺的推进进度? A:公司此前找过很多胰岛素泵的厂家探讨合作,公司CGM采用了次抛式的方案,在胰岛素泵上也需要采用这样的方案,Eflow做的是贴敷式胰岛素泵。 美国做贴敷式胰岛素泵的企业是Insult,去年营收10亿美元,韩国Eflow贴敷式胰岛素泵的路径和美国Insult存在不同,公司去年投资了Eflow,今年成立了福诺,目前该产品已进入注册阶段,目前正在做一些注册检测,预计2024年能够拿到注册证开始上市,目前公司相关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Q:海外电商没有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A:去年海外电商做到了1.1亿的收入,相较前年增长120%,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费用投入,海外电商部门亏损了四五千万元。 今年的目标是这部分业务实现盈利,在一些小国家停止了扩张,集中去做已形成规模国家的业务,今年目标海外业务收入不增长,但要扭亏为盈。明年复制成功国家的案例,去开拓海外电商业务。 Q:如何看待海外电商业务的长期潜在空间? A:全球大概80亿美元左右的BGM业务是被前四大厂商(强生、罗斯、拜耳、雅培)占领,拜耳和强生已经卖掉该业务;雅培原来有10多亿美元,去年BGM营收只有6亿多美元。 去年加上Trividia,公司在全球BGM业务的营收大概是4.2亿美元,和雅培有一些距离,希望在全球BGM市场份额发生变化时,三诺能承接更多份额。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