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双轨并行,依托南网筑造储能超新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双轨并行,依托南网筑造储能超新星

2022-08-09倪正洋德邦证券佛***
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双轨并行,依托南网筑造储能超新星

南网旗下优质电力科技企业,打造技术服务+智能设备双业务体系。公司是南方电网旗下唯三的上市企业,南方电网共计持有公司64.12%股份,股权高度集中。公司立足电力行业,通过两次资产重组,围绕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打造“技术服务+智能设备”双业务模式,业务覆盖储能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领域。依托南网平台和技术研发优势,公司近几年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3.04亿元增长至2021年13.85亿元,CAGR为65.7%;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0.1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3亿元,CAGR为117% 储能业务兼具高增长性、高确定性“双高属性”,未来三年总营收有望突破100亿。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储能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公司立足研发,深耕储能系统集成,布局储能产线建设,深度受益南网“十四五”储能规划,在手订单充沛。2022年7月,公司公开招标5.56GWh储能电池,持续做大做强储能业务,未来公司储能业务前景广阔,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储能业务营收累计将突破百亿。 电力检测行业壁垒高,公司优势明显,有望保持稳步增长。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壁垒,作为公司的基本盘,公司具备电源特级调试资质与电网特级调试资质,拥有一批熟悉电力检测的专家技术员和得天独厚的客户资源,在南网地区有着显著的市场优势。随着火电灵活性改造与海上风电建设带来的检测需求,公司检测业务将保持持续稳步增长。 智能电网建设提速,智能设备迎发展空间。《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网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主要用于推进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公司智能设备包括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产品品类达56种。其中智能电表、模块化配电自动化终端、智能监控设备、线路运行环境监测及故障定位装置、电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以及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产品将深度受益于电网智能化建设。预计随着电网智能设备逐步进入规模化落地,公司也将不断拓宽智能设备应用场景,智能设备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南方电网旗下的电力科技公司,在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扩大,储能需求极高,智能电网建设加速的背景下,成长性高、确定性强。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2.60亿元、53.34亿元、67.76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到63.1%、136.0%、27.0%,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3.25亿元、6.36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7.8%、53.9%、95.5%,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集中度过高;上游组件价格上涨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股票数据 1.电源清洁化+电网智能化双轨并行,打造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双主业 1.1.源于广东电科院,两次重组确立以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业务体系 1988年公司前身全民所有制企业广华实业成立,主营省电力局所属企业生产产品的出口及电力生产所需设备、原辅材料、零部件的进口;2004年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即广华实业进出口有限公司;2017年2月,公司完成首次重组,并更名为能源技术,公司原代理的电力进出口业务和收取核电补偿费业务被剥离,并转进广东电科院市场化运营电源侧技术服务业务及相关资产、资质;2019年7月,公司进行第二次重组,转进广东电科院属下的与公司存在技术重叠或涉及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部门,包括:智能电网所、直流输电与新能源所、超导技术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5个专业所和电网试验检测、物资品控等业务领域研究积累的技术成果划转至公司;2020年11月,能源技术变更为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2021年12月,南网科技登陆科创版。 图1:公司发展历程 1.2.背靠南网布局黄金赛道,股权结构稳定 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一季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43.06%。南方电网通过广东电网、南网产投、南网能创合计间接持有公司64.12%股份。 表1:南网科技十大股东(截至2022年一季度) 图2:南网科技股权架构(截至2022年一季度) 1.3.聚焦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技术服务+智能设备双业务体系 公司致力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目前已形成两大业务体系,分别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其中,技术服务包括储能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智能设备包括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产品品类达56种。 图3:南网科技业务体系 依托南网优质平台,业务拓展或将得到有力保障。南方电网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18/2019/2020/2021年南方电网带来收入占比分别为55.58%、61.09%、51.18%、56.21%。公司的主要技术与资质源于1958年设立的广东电科院,电科院作为广东电网的分公司自成立60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在电网生产技术支持、电厂技术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并在电源侧等竞争性业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电网运营商在设备采购、建设与服务中,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长期合作关系和良好资质的供应商。公司作为南网旗下唯三的上市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或将得到有力保障。 表2:南方电网旗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及定位 1.4.业绩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3.04亿元增长至2021年13.85亿元,CAGR为65.7%;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0.1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3亿元,CAGR为117%,近年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主要系南方电网的两次资产注入。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4.2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25%,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由于服务区域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电厂无法安排停电,导致公司部分前期已有较大投入的电源侧业务无法正常投运验收,储能EPC项目无法开展并网调试,导致储能系统技术收入降低;同时广东省外业务因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未能如期履约。 导致2021年省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50%,预计随着2022年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缓解和进一步向广东省外拓展市场,公司的营收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图4: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5: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费用控制良好,期间费用率逐年降低。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从2018年的13.27%下降至2021年的10.64%,整体保持下降趋势,说明管理层加强内部管理,对期间费用把控良好。其中,销售费用率略有上涨,主要由于公司扩大销售团队规模,初期投入较多费用;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下降明显,分别从2018年的9.72%、0.19%下降至2021年的7.58%、-1.51%。 图6:公司近年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 图7:公司近年毛利率及净利率 毛利率和净利率稳步提升,盈利水平持续改善。2021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0.13%、10.33%,分别同比提升3.07pct、2.52pct,主要系主营业务构成变化所致。从业务端来看,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智能设备业务的高速增长。2018年智能设备业务仅占公司当年总营收的2%,而随着2019年进行资产重组转进广东电科院相关部门及资质,公司智能设备业务一直保持飞速增长,至2021年智能设备业务已占公司总营收的45%以上。从毛利率来看,试验检测与调试服务近年来一直保持在40%左右,其他主营业务的毛利率维持在25%的水平,均变化较小。智能设备、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变化显著。 其中,智能设备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9.02%提升到2021年的29.11%,伴随着智能设备业务营收占比的不断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储能系统技术服务的毛利率在2018-2020总体保持平稳,均在15%左右,但在2021年快速提升到27.3%,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储能集成业务由设备集成转向以EPC总包项目为主,且高毛利的调试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提升,整体提高了毛利水平。其他业务的毛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业务占比较低,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图8:2018-2021年公司分业务营收占比 图9:2018-2021年公司分业务毛利率 研发体系不断深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公司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战略目标,聚焦能源清洁化与电网智能化两大方向,持续优化自主研发体系。在智能试验检测技术、清洁燃煤电厂技术、新能源高效消纳技术、智慧巡检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6”大方向分别设立事业部,完善低碳发电、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直流及电能变换、智慧能源数据中心及软硬件中试等研发平台建设,以先进高效的研发体系及高标准研发平台,保障核心技术的高质量迭代、储备技术的高效产业化, 提升核心技术生命力。 2018-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由2018年的1836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9395万元。 从净现金流量来看,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630万元,同比降低96.39%,主要系2021年下半年,公司服务区域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电厂无法安排停电,导致公司部分前期已有较大投入的电源侧业务无法正常投运验收,储能EPC项目无法开展并网调试,影响项目验收与收款;另一方面,公司收入具有季节性特征,四季度完工的项目较多,因信用政策及收款周期的影响,项目款项大多于下一年度回款,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同时公司为保障项目履约进度,公司2021年购买原材料和服务等支付的现金较2020年大幅增加。此外,随着公司在建项目投入的增大,2021年公司投资现金净流出4877万元,筹资现金净流入9.28亿元。 图10:2018-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及增速 图11:2018-2021年公司现金流情况(百万元) 2.政策频出驱动新型储能发展,背靠南网拿单优势凸显 2.1.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迅猛增长,储能迎来发展机遇 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以超过15%的速度大幅增长,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0.9%,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16.6%。近十年来,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由2012年的6483万千瓦增长至2021年的63504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86%,远高于火电装机增速。在“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光伏、风电装机量仍将会维持高速增长。 图12:2012-2021全国电力装机结构(单位:万千瓦) 图13:中国各发电机组装机增速 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不可预测性等特征,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控制保护和建设成本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储能作为新增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将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储能装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由2016年的24.3GW增长至2020年的35.6G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2%,但仍远落后于新能源装机量增长率。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储能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比例(储新比)明显偏低:2020年中国的储新比约为6.7%,而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储新比为15.8%,未来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持续提高,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的关联性将越来越紧密,储新比或将逐步增至国际平均水平,储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图14: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GW) 图15:中国储能新增装机规模(GW) 新型储能迎来高速增长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当前较为成熟的储能形式主要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抽水蓄能存在地理限制、初始投资高、周期长等缺点,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新型储能可分为机械类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