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为行业领先的3D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公司布局3D视觉感知技术,为国内少数研发一系列深度引擎数字芯片及多种专用感光模拟芯片并实现量产的公司。全栈式自主研发包括深度引擎芯片、感光芯片、专用光学系统等底层技术,以及SDK、行业应用算法等。在产品方面布局消费及工业级设备,应用结构光、iToF、dToF、Lidar、工业三维测量等软硬件技术。公司全球已服务全球客户超过1000家,多款产品销量已突破百万。 国家扶持人工智能发展,多领域布局产品空间可期。人工智能发展,3D视 觉感知技术迎来机遇,根据IDC数据,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规模有望增 至2218.7亿美元,五年CAGR约为26.2%。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 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E年超过184.3亿美元,硬件占比将达到 54.37%。根据Yole发布数据,2025E年全球3D成像和传感器市场将达 到150亿美元,其中2025E年预测消费电子行业中3D成像及传感器市 场将达到81.65亿美元,占比54%,汽车行业将达到36.73亿美元,占 比25%。 奥比中光全栈式技术发展+全领域技术布局,突显技术创新硬实力。公司 以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为牵引,涵盖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 学系统、软件开发、量产技术等底层核心技术,基本覆盖了产品从设计、 研发到制造的全周期研发流程。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基于不同应用场景 对3D视觉感知技术要求不同的现状,梯次开展包括结构光、iToF、双目、 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等六种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研发 布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2E/2023E/2024E营收8.04/12.76/18.80亿元 ; 归母净利-1.98/-0.66/1.18亿元 ,yoy+36.28%/66.48%/277.99%;公司2021年尚未盈利,但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适用于PS估值,公司2022E/2023E/2024E对应市销率为18.8/11.92/8.08。选取寒武纪-U、睿创微纳、云从科技-UW为可比公司,公司具备估值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开发或客户验证不及预期风险,供应商及客户集中度高风险,国内外疫情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一、3D视觉感知技术整体方案商,位列第一梯队 1.1 3D视觉传感器,布局消费及工业领域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为行业领先的3D视觉感知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公司布局3D视觉感知技术领域,全栈式自主研发包括深度引擎芯片、感光芯片、专用光学系统等底层技术,以及SDK、行业应用算法等。在产品方面布局结构光、iToF、dToF、Lidar、工业三维测量等领域。公司全球已服务全球客户超过1000家,多款产品销量已突破百万。 公司致力于3D视觉感知技术系统研发方案,为国内少数研发一系列深度引擎数字芯片及多种专用感光模拟芯片并实现量产的公司。公司努力践行“让所有终端都能看懂世界”的使命,推出的产品应用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工、娱、医”等领域设备。公司先后开发3D结构光应用于手机前置上,同时延伸其产品至支付领域、3D建模领域等一系列应用的设备上,协助消费级、工业级设备更好的看懂三维世界。 图表1:公司历史发展情况 1.2公司股权架构稳定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黄源浩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奥比中光实际控制人黄源浩拥有公司27.23%股份,蚂蚁集团通过上海云鑫创业持有公司12.21%股份,其中奥比中芯为员工持股平台,黄源浩先生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调动公司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保护公司核心技术及公司架构稳定性。 图表2:股权架构 核心领导层产业链技术深厚,带领团队持续创新。公司现任董事长黄源浩先生,为国际知名光学测量专家。公司核心研发技术人员肖振中先生为资深光学算法专家,梅小露先生为资深3D感知芯片专家。专家团队掌握核心技术,带领公司技术能力创新,多数核心人员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科研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公司高管及核心研发人员多数拥有光学及芯片相关技术背景,公司博士、硕士学历人员共占公司31%以上,其中博士58名,硕士261名,构成公司核心人才竞争力。 图表3:公司高管履历 1.3整体营收水平持续提升,产品凸显核心竞争力 公司营收情况整体稳定,归母净利库存收窄有望转正。2021年公司营收4.74亿元,同比增长83.1%,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49.4%。2020-2021年收入相较于2019年收窄,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线下零售业务冲击较大,随着疫情的缓和,以及公司各类业务的快速增长,2022年收入有望超过2019年。 图表4:奥比中光营收情况 图表5:奥比中光归母净利润情况 公司产品毛利水平较高,期间费率持续优化。公司定位工业级及消费级3D视觉传感器行业,整理毛利水平维持在50%左右,高研发费用投入,且施行多次股权激励政策,带来较快的研发转化率,其他费率不断持续优化。 图表6:奥比中光利润率情况 图表7:奥比中光期间费用率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及工业级应用设备,其中3D视觉传感器为主要组成部分。2021年公司随疫情影响恢复,及下游细分领域渗透率增长,3D视觉传感器呈上升恢复态势。此外,随着公司产品组合不断完善,消费级及工业级应用设备收入也成稳定增长趋势。公司主营3D视觉传感器业务毛利率2019-2020维持在60%以上,2021年有所回落,主要为手机、智能门锁等成本敏感下游客户需求提升造成。另外,工业级应用设备毛利率也较高,2019/2020/2021毛利率达到66%/78%/64%。 图表8:奥比中光营收结构(亿元) 图表9:奥比中光营收结构毛利率(%) 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同时施行多次股权激励政策,2019/2020/2021年分别确认股份支付费用为5.5/4.6/1.1亿元。公司在人才布局方面拥有一定竞争力,技术人才占公司总人数62%以上,2021年包括博士58人,硕士261人,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人数31%以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471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67项、美国专利授权9项。 图表10:研发费用及占营收 图表11:公司人员构成情况(人) 二、3D视觉感知技术,市场空间可期 2.1国家扶持人工智能发展,3D视觉感知迎来机遇 3D视觉感知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共性基础技术,受到国家持续关注和重视。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章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将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重点;第五章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确提出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得益于国家的持续关注以及大力支持,3D视觉感知行业也迎来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 根据IDC数据显示,预计全球人工人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达到885.7亿美元,并在2025年增至2218.7亿美元,五年CAGR约为26.2%。中国市场规模将以24.4%的CAGR增长,有望在2025E年超过184.3亿美元,硬件占比将达到54.37%。 图表12: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支出预测(百万美元) 图表13: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支出分模块预测 3D视觉感知技术即将迎来发展期。各类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大规模应用需经历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步爬升复苏期、生产成熟期五个阶段。Gartner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曲线图描述,3D视觉感知概念在该阶段突破了早期的期望膨胀期,并逐渐步入产业化前的重要发展阶段,3D视觉传感器正不断探索潜在的细分领域应用,寻找潜在的增长爆点,但进入生产成熟期仍需要2-5年的时间。伴随着未来成本的下降和技术不断成熟,3D视觉感知技术有机会进入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在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汽车自动驾驶及多个潜在领域持续拓展并深入产品化。 图表14: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曲线图 推动终端应用场景创新,提供更优用户体验。随着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传输速率、芯片处理能力、软硬件成本等3D视觉感知技术应用难点将得以解决。人工智能和3D视觉感知技术的结合可帮助计算机进行物体的数字重建,缩小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的差距,基于3D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如AR/VR、虚拟购物、自动驾驶汽车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应用将有望大规模落地。同时,3D视觉感知技术的普及能够帮助机器视觉从2D向3D转型,提高精度和稳定性,并在各行业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科学技术的普及将变革众多细分领域和行业,并为3D视觉感知技术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23D视觉感知为“机器之眼”,未来空间广阔 3D视觉感知技术经历了从工业级向消费级的拓展过程,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迭代,逐渐成为规模化产业应用,经过十余年的起步、发展阶段,后续将迎来行业大规模发展,主要应用于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汽车自动驾驶等主要场景。 图表15:3D视觉感知应用领域 通过3D视觉感知技术,机器设备可获取三维空间信息。人类约70%的信息是通过人眼感知获取的,未来的机器人也将和人类一样,大量信息都将通过视觉感知获取。现实物理世界是三维的,发展多年的2D成像技术难以完整重现各类三维场景,3D视觉感知技术则可以让终端获取更多精准的三维信息,助力各类终端更好地看懂三维世界。从技术发展看视觉感知逐渐从平面2D成像技术发展到3D视觉感知技术,从3D维度补充2D成像中缺少的空间深度信息,即视场内的空间几何尺寸信息,通过视场内获得人物、物体、空间深度的信息作为输入,应用场景可以大大增加,还原更真实的场景信息。目前主流3D视觉感知硬件技术包括结构光、双目、iToF、dToF、Lidar、工业三维测量等。 图表16:三维测量图 1)技术启蒙期:3D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作为零部件设备的3D测量及加工中测量变形量等应用,技术代表公司多为国外企业,如德国高慕、瑞典海克斯及美国CSI公司等,但由于测量设备成本高、体积大、功耗高等原因使得应用普及较为缓慢 2)技术起步期:2010年,随微软发布第一代基于结构光的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Kinect面世,将3D视觉感知技术从工业级逐渐推动到消费级设备中。其设备可以捕捉三维空间人体的运动实现通过体态的人机交互。随后,2013年英特尔发布结构光技术的产品RealSense,2014年谷歌发布基于iToF技术的ProjectTango。同期2015年,奥比中光也成功开发其产品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型号,搭载于3D视觉传感器Astra。 3)技术发展期:2017年,苹果将3D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应用于iPhone X系列,应用于FaceID等功能,带给用户体验区别于传统指纹加密方案。苹果公司引领3D视觉传感器在手机领域形成规模化普及。 4)技术增长期:2018年以来,非接触式支付成为新型线下支付方式。人脸解锁,人脸支付,3D看房等应用也在加速落地。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也越加丰富,国产安卓厂商基于iToF应用于后置相机拍照,IPhone基于全新DToF及Lidar技术完成空间扫描测绘等应用拓展。同时谷歌已将视觉传感技术应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大疆已用于无人机领域通过扫描环境感知障碍物。 图表17:3D视觉感知发展情况 3D视觉感知行业经过历年发展,逐渐形成由上游3D视觉传感器硬件供应商、中游3D视觉感知方案商、下游应用算法方案商及应用终端的产业化链条。而随着应用终端的旺盛需求将要求3D视觉感知技术的再一次迭代进化,从而推动产业加快发展。不同领域或场景对探测距离的要求差别巨大,要求其行业发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