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人民网]: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

文化传媒2022-07-27人民网点***
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

1 目录 前言1 一、全球防溺水面临挑战2 (一)全球面临预防溺水严峻挑战2 (二)我国青少年溺水安全隐患高5 二、青少年溺水现状7 (一)河道成为溺水高发地海域获救率高7 (二)暑期成溺水高峰农村儿童事故多发10 (三)初高中生溺亡率高傍晚为高发时段12 (四)八成青少年为男性群体溺亡成隐患15 (五)“两广”成溺水重灾区极端天气引次生危险16 三、溺水事故原因剖析20 (一)安全意识匮乏与心理作祟20 (二)技能不足与救援方式偏差21 (三)乡村环境制约与留守儿童看护23 (四)家庭社会监管与防护力度欠缺24 (五)安全教育盲点与政策引导落实25 (六)缺乏有吸引力的替代性活动26 四、防溺水教育普及与宣传27 (一)基层宣教新常态安全课堂驻校园27 (二)科学信息新窗口防护教育有的放矢28 (三)新媒体平台形式多样融合传播提质增效29 (四)德育不落潮流影视助阵宣传33 五、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普及与发展35 (一)建体系:编写教学指南明确评估标准36 (二)补短板:完善场地设施培育专业师资37 (三)有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39 (四)常巩固:推广等级认定组建常规赛事40 六、防溺水监管任重道远40 (一)防溺水政策出台推动宣传教育落细落实43 (二)各地响应部署要求全面铺开防溺治理44 1.属地联动建立健全监管责任链44 2.精准施策聚焦留守儿童和暑期46 3.完善设施智能助力防溺水预警47 4.尽早施教防溺教育趋向低龄幼童47 (三)文旅应声协同作战拧紧景区防溺水“安全阀”49 结语51 前言 在《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Globalreportondrowning:preventingaleadingkiller")中,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呼吁:“最近几十年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显露了往往不太引人注意的杀手。溺水就是这样的一大杀手,造成无谓的生命损失。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实行世卫组织提出的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95%以上。青少年因溺水而亡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受到社会强烈关注。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提高青少年的防溺水安全指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此,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梳理了2018-2022年以来青少年 (0-18岁)溺水事件,通过文献资料考察和大数据分析,对溺水舆情特征大数据、溺水原因、防溺水教育发展特点与治理探索等方面进行综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对近年来溺水事件及社会防溺水教育发展概况及特点,做整体的数据交叉分析,旨在充分认识目前国内青少年溺水事故特征、问题现状,以及防溺水教育、普及、应用与发展情况,增强未成年人、家长及社会的防范意识,敲响安全警钟,为防溺水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全球防溺水面临挑战 (一)全球面临预防溺水严峻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至少有236,000人死于溺水,超过半数的死者年龄在 30岁以下,青少年成为溺水的主要受害者——溺水是1-24岁儿童 和青少年的十大死因之一,其中1-4岁儿童群体的溺亡率最高。 尽管溺亡率会随着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增加而下降,但世界各国在预防溺水方面仍然面临严峻挑战。2019年西太平洋地区溺亡人数超7万人,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有区域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区域。其中,15岁以下儿童因溺水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毒/艾滋病、脑膜炎、疟疾、登革热、营养不良、呼吸道疾病和肝炎的总和,占总死亡人数的20%以上。东南亚地区2019年溺亡人数仅略次于西太平洋区域,其 15岁以下儿童溺亡人数占比高达33%。据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由于良好的儿童免疫和持续进步的公共卫生服务,溺水已取代脑膜炎和艾滋病毒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 图:2019年世卫组织地区溺亡人数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自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 和2017年发布后续资源《预防溺水:实施指南》以来,预防溺水逐渐获得国际广泛关注。 2021年4月28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全球预防溺 水决议,将每年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鼓励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在自愿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包括设立国家预防溺水协调中心、制定国家预防溺水计划、颁布施行水上安全法、强化溺水事件统计、提高公众预防溺水意识以及将水上安全、游泳、急救课程纳入教学大纲等。 目前,世界各国已纷纷启动国家水域安全计划,预防溺水战略初见成效。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溺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其水上安全战略的实施使其过去十年间的溺亡率降低了26%;英国于2016年启动 溺水预防战略,搭建了水上事故数据库(WaterIncidentDatabase),对溺亡事件进行识别、报告和分析;美国国家疾病与预防中心牵头启动全球溺水预防计划,先后在乌干达和加纳开展溺水数据收集与分析;菲律宾于2010年成立了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咨询论坛——菲律宾溺水预防委员会,致力于为水产行业和沿海社区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集体发言权,并发布了菲律宾2021-2025年预防溺水计划。我国也在国家战略中涵盖了预防溺水相关举措。 表:部分国家溺水预防的战略、政策或计划 数据来源:西太平洋地区溺水状况报告、美国国家疾控中心 (二)我国青少年溺水安全隐患高 溺水事故不仅是全球多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故的头号杀手。 图:全球0–14岁儿童伤害致死主要原因构成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编制 在我国,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落、中毒等是构成青少年伤害的常见类型。其中,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1-14岁溺水事故的比例超过40%,青少年溺水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图:0–17岁儿童各类伤害年龄别死因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编制 溺水事件一旦发生,很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对近五年网络公开资料统计整理发现,溺水事件中溺水者的获救率仅有11.34%,而溺亡率高达88.66%。 图:青少年溺水事件溺亡率统计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10月,我国发布首个淹溺急救指导性文件《淹溺急救专家共识》,旨在帮助广大民众掌握防溺水知识与急救方法,提高防溺水能力,得到社会广泛传播。此外,教育部每年多次发布公告,强调溺水事故的严重性。青少年溺水问题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溺水安全教育被写进教科书。然而由于多数学校缺少必要的游泳设施、防溺水教育照本宣科以及默认防溺水教育等同于禁止下水的行为,难以传授学生正确的游泳技巧和紧急情况处理,使得学生缺少游泳安全意识,从而导致防溺水教育的教学内容难以落实到实践中,造成溺水教育收效甚微的结果。截至2022年上半年,多起新闻报道不减反增,青少年群体溺水事故频发。加强防溺水安全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迫在眉睫。 二、青少年溺水现状 (一)河道成为溺水高发地海域获救率高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通过梳理2018年-2022年上半年报道的溺水事件发现,青少年溺水多发生于河道、水库、池塘、海域、泳池等地。其中,河道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受水流、天气、地质等影响,易暗流汹涌,水深、湍急等危险的地理环境易与溺水事故关联,意外发生率极高。水库、鱼塘、江河等发生场所也受到密切关注。即便是相对安全的泳池,也会受到年龄、姿势、防护、看管等因素影响,从而发生溺水事故。 图:青少年溺水事发水域类型占比统计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显示,超六成的溺水事件发生在河道,并且溺亡率高达91.6%,溺水人群占比最大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为39.6%。其次,溺水事件在水库、池塘的发生率达14.59%、11.59%,溺亡率同样居高不下。 河道、水库、池塘成为青少年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且溺亡率较高的危险场所,与之关联的是被频频提及的游泳、教育、预防、施救、监护、急救,家长、学校、街道等责任监护人也不容忽视。而且受害群体多以有自主判断力的青少年为主,加强对其防溺水教育尤为重要,以避免此类溺水悲剧再度重演。 图:“青少年溺水”相关热词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在海域溺水的孩童获救率相对较高,专业救助相对完善;而在绝大多数的泳池溺水事件中,溺水者通常年龄偏小,多数与家长或教练未及时关注或泳池设施不到位等外界因素有关。因此低年龄段的孩子在下水游泳时,周围务必要有人时刻监护,避免意外发生。 图:青少年溺水高发地溺亡率统计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二)暑期成溺水高峰农村儿童事故多发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显示,自4月起进入春夏更替、汛期时点,溺水事故易发,社会关注度与媒体报道热度逐渐增加。5月份起明显攀升,6、7月份成事故发生高峰期,且热度整体呈逐年上升走势,“青少年溺水”社会形势目前仍然严峻。 图:“青少年溺水”媒体热度 (热度来源:微信、微博、客户端、论坛、网络媒体、数字报刊、博客等)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从溺水事件的发生场合来看,乡村成为溺水事件的高发场合。相比于城市,河道、水库、池塘、水坝等水域广泛分布于乡村,而且水域的复杂程度远高于城镇水域,相应的防护措施也更为薄弱,警示牌隔离设施、救援设备等不够完善。同时,乡村拥有着数量庞大且由老年人照顾的留守青少年群体,监管者监管能力有限与孩童玩耍的天性,造成乡村儿童溺水的比例超过一半。杭州消防数据显示,每年一百多起报警的溺水意外高发区域在城郊水域,高发人群为外来农民工子女。 相较之下,城镇防护措施更为健全,但也因此暴露出居民对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的问题。居民掉以轻心而酿成溺水事故,使城镇事发率超4成。此外,也有6%的溺水事件发生在野外与景区,与出行游玩不可控因素有较大关系。 图:青少年溺水事发场所分布统计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三)初高中生溺亡率高傍晚为高发时段 从溺水人群的年龄分布上看,学龄前儿童溺水人数占比为12.7%;由于年龄较小、自身尚未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使得事故发生多与外因有关。7-12岁的小学生占比40.1%,已有随年龄溺亡率上升的趋势;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被对眼前世界的好奇心驱动着,加上家长带领孩子下水时的监视疏忽和孩子游泳能力的欠缺等,会让他们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意外。 人数最多的当属46.9%占比的初高中生,这一人群往往有充分的自我行动力和一定决策权;部分青少年游泳技能有限或对自身游泳技 能过度自信、未能充分认识到高危行为的严重性、缺乏游泳安全意识与经验、渴望获得他人认同等自身原因让他们更容易出现溺水高危行为,从而发生溺水意外事故。因此,需着重加强对该群体的防溺水教育普及。 图:青少年溺水学龄段分布及获救率统计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从溺水事件发生后的获救情况来看,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高中生三大年龄群体获救率分别为15.4%、13.4%和7.3%。整体获救率较低,依靠救援力量远远不够,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才是根本。 此外,据界面新闻发布的《“注定发生的悲剧”:中国青少年溺水报告》显示,统计数据证实,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在局报和体感气温 最高日的下午或黄昏。从溺水事故表现来看,暑期傍晚为高发时间点。伴随着夏季高温、午后炎热时段过后,傍晚晚间的闷热消散,吸引孩童结伴下水,玩耍纳凉、戏水游泳。假期傍晚成为事故报道中最频出现的时段,值得重点关注。 图:溺水事故高发期时段表现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四)八成青少年为男性群体溺亡成隐患 从溺水人群的性别分布上看,超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信息技术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2022-09-17
hot

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信息技术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2022-09-15
hot

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

公用事业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