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浪潮激涌:产业浪潮中的投资范式、节奏与启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浪潮激涌:产业浪潮中的投资范式、节奏与启示

2022-07-23林荣雄安信证券向***
浪潮激涌:产业浪潮中的投资范式、节奏与启示

根据基金二季报的观察,目前公募投资群体对于高景气成长赛道继续选择坚守。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Q2机构持有比例进一步提升至18.96%(含上下游口径估算),达到历史新高,光伏全产业链大多均呈现加仓,储能大幅加仓,上游锂资源、下游整车、部分中游电池材料均获得增配。这一点与2017年末“漂亮50”行情与2020年“茅指数行情”的集中配臵存在明显差异(此前基本上在大跌之后的第二个季度就大幅减仓)。 对于这种坚守增配,我们认为有三种可能解释的方法:1、基于景气投资的视角;2、基于资金交易的视角;3、基于产业浪潮的视角。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当前机构投资者对于新能源(车)的坚守增配不能用资金交易的角度简单解释,确实与景气投资相关,但并不是单纯的景气投资,核心是基于本轮以“新能源(车)”为核心的大产业浪潮。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景气多数呈现为供需缺口,景气投资的本质是基于较高估值容忍度下的动态GARP策略。而产业浪潮更多是基于产业生态的思考,形成以产业生命周期、行业竞争格局、产业全球全球竞争力( 全球比较优势和全球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赛道认知和评估体系。 因此,如何认知在产业浪潮下机构配臵特征、规律和节奏成为当前摆在新能源(车)产业链面前最关键的问题。在此,我们以2012-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为参考样本,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复盘,我们得到以下八大启示。对应到当前本轮新能源 (车)产业浪潮,我们认为当下机构配臵处于随着产业潮浪发展,不断向纵深延伸(例如,当前的储能、微逆、一体化压铸)。目前,新能源(车)产业链虽然渗透率在上升(25%左右),但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方兴未艾,其对于相关领域公司仍处于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过程,意味着产业生态仍将不断丰富完善,还有会不同领域的大量中小公司接入到这波产业浪潮中。同时,一旦新能源(车)产业浪潮中形成一批具备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不仅能让产品走向全球的同时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那么对于杀估值的忧虑则可以大幅缓解。 此外,另外一个明显的迹象Q2机构投资者对于防疫政策更为科学精准给予更多的期待,疫后修复品种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其中白酒获得大幅度增持,持仓占比上升3.44pct,贵州茅台重新成为机构第一大重仓股,占比达到3.1%,创出新高。除食品饮料之外,机场、航空、酒店餐饮均获得明显增持,一级行业上体现为食品饮料与交通运输均位于增持前列。客观而言,机构大幅增配消费的逻辑应该不是出于防御,也不是出于房地产回暖,可以看到Q2机构投资者对于房地产链配臵下滑,其中房地产、银行、建材、白色家电等均呈现减持。 对于投资逻辑层面,基于我们对大量基金季报观点的观察,在机构投资群体中产业赛道逻辑依然是首位(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车相关)、储能、数智化(机器视觉、工控自动化)与新材料(尤其是传统化工品转型新材料)),第二梯队是疫后供给侧出清叠加需求修复等带来行业竞争格局改善投资逻辑关注度明显上升(眼科、养殖、农化、航空、啤酒、快递等)和成本冲击减弱的逻辑(调味品、电机、风电、小家电);第三梯队是经济在稳增长下弱复苏(主要是多数品种弹性不足+长逻辑不充分)和全球通胀的逻辑。其中,我们认为疫后修复+成本冲击减弱是最大边际变化变量,业绩具备较高弹性的中游制造业和下游服务业值得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模型测算存在偏误 面对这份基金二季报,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对机构投资者的最新仓位和重仓股配臵进行深入观察。在这次梳理的过程中,确实能够感知到当前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逻辑和观点上的激烈交锋,尤其是对于高景气成长赛道股配臵上的分化与争议,对我们思考当下市场带来很多启发。 整体而言,目前公募投资群体对于高景气成长赛道继续选择坚守。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Q2机构持有比例进一步提升至18.96%(含上下游口径估算),达到历史新高,光伏全产业链大多均呈现加仓,储能大幅加仓,上游锂资源、下游整车、部分中游电池材料均获得增配。这一点与2017年末“漂亮50”行情与2020年“茅指数行情”的集中配臵存在明显差异(此前基本上在大跌之后的第二个季度就大幅减仓)。 对于这种坚守增配,我们认为有三种可能解释的方法:1、基于景气投资的视角;2、基于资金交易的视角;3、基于产业浪潮的视角。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当前机构投资者对于新能源(车)的坚守增配不能用资金交易的角度简单解释,确实与景气投资相关,但并不是单纯的景气投资,核心是基于本轮以“新能源(车)”为核心的大产业浪潮。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景气多数呈现为供需缺口,景气投资的本质是基于较高估值容忍度下的动态GARP策略。而产业浪潮更多是基于产业生态的思考,形成以产业生命周期、行业竞争格局、产业全球全球竞争力(全球比较优势和全球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赛道认知和评估体系。 因此,如何认知在产业浪潮下机构配臵特征、规律和节奏成为当前摆在新能源(车)产业链面前最关键的问题。在此,我们以2012-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为参考样本,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复盘,我们得到以下八大启示: 1、产业浪潮最明确的表现是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核心指标是新产品渗透率,反映在上市公司层面,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业绩持续超预期。例如,智能手机渗透率11年开始由10%上升至15年末的80%以上,呈现大批上市企业业绩持续超预期。 2、在产业浪潮过程中,机构配臵路径往往遵循产业发展的内生规律,例如从上游到下游,从硬件到软件,从主业到配套等。在产品和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过程中,产业生态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提供更多的配臵标的。在产业浪潮并未结束且上市公司盈利较为确定的环境中,产业容量空间越大,可延展性越强,机构对于产业的配臵惯性较强,产业链发展重心或盈利贡献倾斜延伸到什么领域,机构配臵就增配哪些领域。 3、在产业浪潮过程中,在渗透率快速上升的过程中,机构对于相关产业集中持股初步形成,持仓方向为渗透率(一阶加速)快速上升阶段直接受益板块和龙头企业;在渗透率(二阶放缓)位于较高水平时,持仓向纵深扩散,向产业链中的其他板块和参与产业链的中小公司转移(往往此时中小公司的投资收益会明显超越龙头的投资收益),这会使得机构持股集中度会逐渐降低,如2012-2017年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自机构对个股持仓集中度下降50%左右。 4、在产业浪潮过程中,机构持股仓位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以2012-2017年过程中机构对于移动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持仓占比最高值达到35%左右,期间会出现阶段性减持,减持仓位比例约10%-20%(例如,某领域持有仓位比重20%,减持约2pct-4pct),往往是由于宏观环境或市场风格切换导致。在产业浪潮与企业盈利确定的情况下,短期扰动结束后(约持续1个季度左右)机构会再度选择加仓。 5、在产业浪潮过程中,相关板块的行情演绎伴随渗透率提升大致呈现出估值提升(渗透率在5%-15%时)—戴维斯双击到杀估值——戴维斯双杀(渗透率超过60%时)的过程,这点在以制造业为代表产业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效应和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存在,渗透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并不一定意味着会有杀估值的过程,更为重要是观察企业核心投入产出比的变化。 6、在产业浪潮过程中,业绩增速爆发阶段是最佳投资期,但这段时间投资收益多为估值驱动。错过了业绩高速增长阶段,投资收益会大打折扣。即便后期业绩增速回落后处于较高水平,估值均会显著回落(例如产能过剩的忧虑以及远期业绩不确定性增强),这个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可以看到2016-2017年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浪潮仍在持续,主产业链业绩增速中枢持续下降,估值出现迅速下滑。 7、在产业浪潮过程中,机构对于产业链的持仓配臵理论过程遵循从少数行业少数环节(渗透率快速提升直接受益的部门)——多数行业多数环节(当产业生态处于蓬勃发展期时,不断向细分环节扩散)——少数行业少数环节(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还能实现业绩增长的领域)。从实际评估来看,如果后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不能带来进一步业绩增长,而是边际成本上升或者陷入价格战,很有可能在多数行业多数环节演绎完结束后,投资过程就会出现“盛极而衰”的剧烈转变。2016-2017年处于移动互联网浪潮后期,公募基金开启大幅减配,仅保留消费电子中盈利增速维持在30%左右的群体。 8、在产业浪潮过程中,机构对于产业链的持仓配臵最终会因为产业链整体业绩,尤其是龙头公司利润增速下滑或者不及预期结束。虽然可以用渗透率进行解释这一过程,但从产业角度观察,本质上是因为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会因为路径依赖而遇到瓶颈,表现为过程中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边际成本开始大于边际收益。根据我们的跟踪观察,2012-2015年移动互联网产业浪潮中的“宠儿”多数在估值泡沫破裂后很难东山再起 对应到当前本轮新能源(车)产业浪潮,我们认为当下机构配臵处于随着产业潮浪发展,不断向纵深延伸(例如,当前的储能、微逆、一体化压铸)。目前,新能源(车)产业链虽然渗透率在上升(25%左右),但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方兴未艾,其对于相关领域公司仍处于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过程,意味着产业生态仍将不断丰富完善,还有会不同领域的大量中小公司接入到这波产业浪潮中。同时,一旦新能源(车)产业浪潮中形成一批具备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不仅能让产品走向全球的同时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那么对于杀估值的忧虑则可以大幅缓解。 此外,另外一个明显的迹象Q2机构投资者对于防疫政策更为科学精准给予更多的期待,疫后修复品种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其中白酒获得大幅度增持,持仓占比上升3.44pct,贵州茅台重新成为机构第一大重仓股,占比达到3.1%,创出新高。除食品饮料之外,机场、航空、酒店餐饮均获得明显增持,一级行业上体现为食品饮料与交通运输均位于增持前列。客观而言,机构大幅增配消费的逻辑应该不是出于防御,也不是出于房地产回暖,可以看到Q2机构投资者对于房地产链配臵下滑,其中房地产、银行、建材、白色家电等均呈现减持。 对于投资逻辑层面,基于我们对大量基金季报观点的观察,在机构投资群体中产业赛道逻辑依然是首位(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车相关)、储能、数智化(机器视觉、工控自动化)与新材料(尤其是传统化工品转型新材料)),第二梯队是疫后供给侧出清叠加需求修复等带来行业竞争格局改善投资逻辑关注度明显上升(眼科、养殖、农化、航空、啤酒、快递等)和成本冲击减弱的逻辑(调味品、电机、风电、小家电);第三梯队是经济在稳增长下弱复苏(主要是多数品种弹性不足+长逻辑不充分)和全球通胀的逻辑。其中,我们认为疫后修复+成本冲击减弱是最大边际变化变量,业绩具备较高弹性的中游制造业和下游服务业值得重点关注。 此外,在本次基金二季报中,还存在其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线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浪潮激涌:2012-2015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对于当前投资有哪些启示? 2、面对这份基金二季报,机构配臵仓位变化有哪些特征,对于高景气赛道配臵出现哪些变化? 3、Q2主动型机构配臵大幅增减持了哪些上市公司,哪些行业配臵拥挤度偏高? 以上三个问题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能够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需要提醒的是我们选用主动型基金重仓股配臵作为整体仓位研究对象,数据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误,仅供广大投资者参考。此外,若无特殊说明,风格研究采用中信风格指数。 图1:2022Q2主动型基金仓位变化速览 1.Q2机构仓位特征:加仓新能源和疫后修复,白酒仓位上升明显 先简要总结一下Q2主动型基金机构配臵的特征: 当前市场对于增持方向集中于新能源+疫后修复,对于房地产链和海外衰退的担忧明显上升。 具体而言:Q2主板环比增持,创业板和科创板环比减持。分行业看,环比增持靠前的行业集中于疫后修复与高景气两条主线上,前五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环比减持的行业仍集中在部分受到海外衰退影响较大以及地产相关的行业,前五分别为医药、电子、银行、农林牧渔、房地产等。 绝对净增仓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3.57pct)、电力设备及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