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银行业海外银行镜鉴系列专题: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负债变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业海外银行镜鉴系列专题: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负债变迁

金融2022-07-17田维韦、王剑、陈俊良国信证券娇***
银行业海外银行镜鉴系列专题: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负债变迁

存款是美国银行业负债的核心部分,存款占总负债比重由 1970 年代初期的约 95%降至 2008 年末的 63%,此后又进入持续上行阶段,2021 年末达 87%。 利率市场化后存款比重持续下行,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基金(MMF)诞生且发展迅猛,存款大量流向 MMF,另一方面是银行间市场融资更加便捷,尤其是1990 年代后混业经营下非信贷类业务快速发展,银行加大了借入资金、交易负债和次级债务等融资规模,带来存款比重下降。2008 年后存款比重又持续上行,主要是居民资产大幅缩水且风险偏好下降。另外,监管机构加大了对创新业务的监管,促使银行回归传统业务,因此非存款融资需求下降。个股来看,2021 年末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以及硅谷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分别为 71.4%、84.3%、88.1%和 97.1%,中小银行存款比重更高。 美国活期存款比例高,另外创新推出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与 MMF 抗衡,MMDAs 发展迅猛有效避免了存款大规模流失。美国存款账户主要分为支票账户、储蓄账户和定期存款账户,其中支票账户不支付利息或者利息非常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支付利息但存在法定的支取或转账限制。美国居民储蓄意愿较低,因此不计息或者低息的活期存款比例较高。另外,1982 年美国创新推出了 MMDAs,该账户不受存款利率限制,且可进行转账和签发支票,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避免了存款大规模流失。2021 年末富国银行存款结构:非计息存款 35.6%、计息活期存款 31.4%、储蓄存款(包括 MMDAs)29.7%,定期存款 2.0%,其他存款 1.3%。 美国存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变动,低利率环境中存款成本处在低位,带来美国银行业净息差高于我国。美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高,存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变动,同时,由于不计息存款和低息活期存款比例高,使得次贷危机后美国存款利率长期处在低位。2021 年末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和硅谷银行存款成本分别是 0.03%、0.04%、0.10%和 0.14%。2022年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净息差 2.54%,明显高于我国 1.97%的水平,一方面就是美国存款成本明显低于我国,另一方面是资产风险定价能力强,贷款收益率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仍处于较高水平。 投资建议:维持“超配”评级,精选个股。中长期来看,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转型效果显著,未来我国即使进入低利率环境,经营能力强的银行净息差仍将在较高水平。短期来看,预计 2022 年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银行板块估值将有所修复,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宁波银行和无锡银行。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2、经济下行风险;3、系统性风险。 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迁 银行业负债结构变迁 1970 年代利率市场化以来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迁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0 年代美国存款占总负债比重维持在 90%以上,1978 年至 2008年存款比重趋势性下行。美国利率市场化初期,1970 年代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稳定在 93%~95%的高位,1978 年开始存款占总负债比重趋势性下降,降至2008 年末的 63.0%。美国存款比重持续下降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居民投资渠道多样化的冲击,如 1978 年开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出现爆发式增长,对存款有较大的替代作用,居民的储蓄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市场融资更加便捷,同时开启混业经营后美国非信贷类业务快速发展,因此美国商业银行加大了借入资金、交易负债和次级债务等相关融资规模,带来存款比重有所下降。 第二阶段,2008 年次贷危机以来,存款占总负债比重持续提升,提升至 2021年末的 87.1%。次贷危机后居民资产大幅缩水且风险偏好持续下降,导致居民更愿持有低风险的存款资产,居民储蓄率持续提升。另外,次贷危机后监管机构加大了对美国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监管,促使美国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通过非存款方式融资的需求下降。 图 1: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占负债总额比重 图2:FDIC 担保的商业银行负债结构 图 3:美国居民储蓄率 图4: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增速 整体而言,美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迁主要受到银行负债成本、资产端资产配置行为、经济形势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与我国商业银行相比,长期以来美国银行存款增速以及占总负债比重都不及我国,这与我国间接融资体系以及居民高储蓄意愿等因素相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断提升以及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增速以及占总负债比重均持续回落,已低于美国商业银行存款比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着 1970 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存款流失和利率市场化后存款成本上行的压力。 图 5:中美商业银行存款占总负债比重 图6:中美商业银行存款增速 不同类型银行负债结构明细 我们主要选取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以及硅谷银行四家代表性银行为样本,分析不同类型银行负债结构。2021 年末四家银行总资产规模分别为 3.74万亿美元、1.95 万亿美元和 0.57 万亿美元和 0.21 万亿美元。从四家银行 2021年末负债结构来看,存款是美国银行业负债的核心部分,且规模越小的银行存款比重越高。2021 年末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以及硅谷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分别为 71.4%、84.3%、88.1%和 97.1%。 图 7:四家美国银行 2021 年末总资产规模 表1:2021 年末四家美国银行负债结构 美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和存款利率 存款结构:创新 MMDAs 与 MMF 抗衡 美国存款账户类型 美国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主要分为支票账户(Checking Account)、储蓄账户(Savings Account)和定期存款账户(Certificate of Deposit)三种,其中一些银行会将储蓄账户和定期存款账户链接在一起。各类账户体系下又会推出多种存款产品,产品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期限、利率、最低开户存款额、账户日均余额/联合账户余额、服务费用(优惠或者惩罚)、账户管理费等,这与我国存款产品体系仅期限和利率两个核心构成要素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富国银行个人存款账户为例:支票账户类存款就包含四种,分别是 Clear Access BankingSM、Everyday Checking、Prime Checking、Premier Checking。储蓄账户存款种类包含两种,分别是 Wells Fargo Way2Save ® Savings 和 Platinum Savings。定期存款账户(CD)根据账户余额和期限设计了多款产品。 表2:富国银行四种支票账户类存款 表3:富国银行储蓄账户存款种类 图 8:富国银行部分定期存款产品 按照监管要求,美国存款账户则被划分为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其中交易账户主要包括活期存款账户,该类账户主要是为了签发支票,不支付利息或者利息非常低。非交易账户包括定期存款账户和储蓄存款账户,该类账户一般不能直接签发支票,是客户为获取利息收入或存取资金的安全方便等目标而开设的账户。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支取或转账限制,其中,交易账户不限制客户支取或转账,但大多不支付利息;而非交易账户存在法定的支取或转账限制,其中定期存款必须设置提前取款支取罚金,储蓄存款仅提供有限的转账次数。以富国银行个人存款账户为例,期限少于 3 个月的定期存款提前取款罚金为 1 个月利息,期限在 3~12 个月的定期存款提前取款的罚金为 3 个月利息,期限在 12~24 个月的定期存款提前取款的罚金为 6 个月利息,期限在 24 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提前取款的罚金为 12 月的利息。 美国存款结构与 MMDAs 的创新 根据美联储统计,2020 年 4 月末美国活期存款余额 2.0 万亿美元,储蓄存款余额10.7 万亿美元(根据 2020 年美联储发布的存款准备金要求最新规则,商业银行将之前某些划分在非交易性存款账户的储蓄存款重新分类为交易性活期存款,美联储不再披露相关数据),定期存款余额 2.8 万亿美元。其中储蓄存款自 1980年代以来持续高增,尤其是 2008 年次贷危机后增速进一步抬升,定期存款增速则呈现持续下行的态势,活期存款自 1980 年代到 2008 年期间呈现小幅扩张态势,但 2008 年后活期存款增速大幅抬升。 图 9:美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高增 美国储蓄存款余额中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比重处在高位,商业银行创设MMDAs 主要是为了应对货币市场基金(MMF)的冲击。美国国会于 1970 年取消了“Q”条例中关于 10 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制的规定,但却造成对存款小户的利率歧视,1972 年美国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20 世纪 70 年代末,由于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导致市场利率剧增,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的收益率超过了 10%,但由于美国 Q 条例对存款利率上限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改革进程中存款仍然受利率上限的限制,于是出现储蓄存款不断流向货币市场基金的现象,货币市场基金从 1977 年的不足 40 亿美元跃升到 1982 年三季度末的约 2400 亿美元。除了储蓄替代功能,支付功能创新对于货币基金市场的繁荣一样功不可没,著名的富达基金在 1974 年就率先推出了可以开支票的货币基金,开创性的增加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支付功能。之后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到可以即时赎回、即时到账,且投资者还可以直接支付消费账单,通过 ATM 提取资金等。2008 年末货币基金规模高达 3.83 万亿美元,2022 年一季度末达到 5.09 万亿美元。 货币市场基金爆发式增长给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构成了巨大冲击,这也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存款产品创新也层出不穷。1980 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决定设立存款机构自由化委员会(DIDC),并明确提出在6 年内逐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 Q 条例。随后,美国国会于 1982 年 10 月通过《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该法案授权存款机构可以为客户开立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和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DIDC),这两种账户可进行转账和签发支票,且不受存款利率的限制,以期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并形成竞争,推动解决利率双轨制问题。1982 年 12 月,MMDAs 正式诞生,该账户具有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没有利率上限。银行参照货币市场利率自行决定 MMDAs 定价水平,可以提供高于传统存款产品、更为市场化的利率。MMDAs 利率与货币市场基金利率相当,高于一般储蓄存款利率。 第二,属于储蓄存款,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安全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MMDAs是法定范畴的储蓄存款并且纳入核心存款监管,且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安全性高。2008 年金融危机后,MMF 出现大规模的赎回,而 MMDAs 的高安全性使得其规模大幅扩张,拉开了与 MMF 的差距。 第三,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MMDAs 根据《联邦储备法案》的标准划入非交易账户,而《联邦监管法典》规定非交易账户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 第四,具备支付和转账功能,流动性好。MMDAs 最初规定了最低 2500 美元的账户余额,每个月最多 6 次转账(其中不超过 3 次支票转账);随后 1986年,最低账户余额被取消;1988 年,每个月不超过 3 次支票转账的要求被取消。随着最低账户余额和支票转账次数限制的取消,MMDAs 的交易和转账功能进一步增强,流动性不亚于 MMF,在 ATM 取款等方面的便利性还要强于 MMF。 图 10:美国商业银行推出 MMDAs 与货币市场基金抗衡 图 11:美国货币基金机构化越来越明显 以富国银行和美国合众银行为例,两家银行活期存款(包括非计息活期存款和低息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MDAs)比重超过 90%。2021 年末富国银行存款结构:非计息存款比重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