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水利、交运等建设加码,绿色低碳城乡建设规划出台。7月11日,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了上半年水利投资全面提速,投资方向重点聚焦防洪安全、供水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采取金融支持、水利PPP模式、水利REITs试点“三管”齐下,投资保障力度明显增强;12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44项任务举措,推动我国城镇化由高增速转为高质量发展;12日,发改委、交通部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将国家公路网布局总规模扩大至46.1万公里,再提鼓励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高速公路、基建等领域具有较大增长空间;13日,住建部、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需达到峰值,并对推进绿色低碳城乡建设作出规划安排,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环保和房地产等行业;13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数据显示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优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后续货币政策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取向,兼顾内外平衡;14日,上半年财政数据显示收入边际如期改善,后续或继续加大对基建类项目的预算内支出。 海外:原油市场仍较紧张,全球紧缩浪潮持续蔓延。7月11日,日本第26届国会参议院选举结果出炉,执政联盟获议席远超预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迎来执政的黄金三年,修宪势力在参议院超过三分之二,日本政坛右翼和修宪势力正在增强,若最终修改宪法成功可能加剧亚洲地区不确定不稳定;OPEC和IEA发布6月份月报显示国际原油市场仍持续紧张,当地时间12日,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支持G7对俄石油设定价格上限,但有关价格上限的具体数额各国尚未达成实质性共识,短期原油价格受市场多空情绪的博弈可能仍呈现震荡走势;迫于通胀和美联储加息压力,新西兰、韩国和加拿大央行本周均宣布上调基准利率,紧缩的货币政策已成为目前发达国家市场的主导策略;当地时间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未季调CPI同比9.1%,创1981年底以来最大涨幅,预计美联储加息短期内幅度仍会较大,但可能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美国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高频数据:上游:布伦特原油价格周环比下降5.24%,铁矿石、阴极铜价格周环比下降6.15%、6.43%;中游:螺纹钢、水泥价格周环比下降1.81%、0.93%,动力煤上升1.06%;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下降58.06%,汽车零售表现继续改善;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上升4.13%、猪肉价格周环比大幅上升17.04%。 下周重点关注:新西兰第二季度CPI(周一);欧元区6月CPI(周二);中国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英国、加拿大6月CPI和核心CPI,欧元区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周三);日本、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周四); 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7月Markit PMI初值(周五)。 风险提示:疫情形势进一步恶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影响超预期。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水利、交运等建设加码,绿色低碳城乡建设规划出台 上半年水利投资不断加码,投资方向聚焦防洪、供水、生态等多个领域。7月11日,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水利部2022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我国上半年水利投资全面提速,1-6月我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449亿元,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59亿元,有11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完成投资占全国的68%。 从平均投资量来看,1-3月全国完成水利投资10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0亿元,增长35%,4-5月全国完成水利投资2031亿元,而6月单月全国水利投资就完成1341亿元,单月投资量最大。从投资方向来看,防洪安全、供水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依然是重点领域,其中上半年对于防洪防汛工作的推进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其中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方面完成投资1313亿元,重点推进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广东潖江蓄滞洪区、四川青峪口水库等重点防洪工程,以及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涝区治理等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建设;供水和粮食安全方面完成投资建设1898亿元,引江包括济淮、云南滇中引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湖南犬木塘水库、贵州凤山水库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生态安全方面完成投资建设835亿元,重点推进永定河、吉林查干湖、福建木兰溪等重要河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其他水利项目建设投资完成403亿元。从水利建设支持政策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先后出台了许多推进水利项目的政策文件,今年1月9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其中的55项重大工程建设中就包括了国家水网基础设施建设;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中提出今年要开工一批以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这些工程加上其他水利项目,全年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这一目标相比2021年实际完成额增长5.6%;5月31日印发的一揽子六方面33条措施也对水利投资有特别安排;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就市场关注的“稳经济”、“稳投资”、“稳外资”、“稳物价”等方面回答了媒体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将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发挥新基建的产业引领和促进城镇化的重要作用,例如推动全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水电工程与相关的“新基建”项目将不断落实完成。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完成水利投资2320亿元,2014年增长至4083亿元,2020年超过8000亿元,2021年出现小幅下滑,当年完成水利投资7576亿元。水利部表示,2022年全国水利投资完成要超过8000亿元,争取达到1万亿,届时水利投资增速将达到32%。今年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券持续增加,金融支持、水利PPP模式、水利REITs试点“三管”齐下,投资保障力度明显增强。从近期水利建设投资政策安排,及上半年水利投资相关投入看,我国今年水利建设投资都在不断加码,建议关注相应方向和机会。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出炉,推进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7月12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等六大主要目标,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44项任务举措。其中,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方案》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城区常住人口规模100万-300万的有65个城市,300万-500万有10个。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疲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方案》的出台有利于加快中小城市的城镇化率提升,加快当地房地产去库存进度。另外,《方案》还指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此前,国务院于5月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截至2021年底,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2019年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人均消费支出约2/3,具有较大的扩内需空间。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目前处于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的中后程,后续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将趋缓。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问题,如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全、大中小城市发展协调性不足、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等,《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方向、路径和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由高增速转为高质量发展。 深化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国家公路网布局规模进一步扩大,鼓励REITs再被提及。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需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实现国际省际互联互通、城市群间多路连通、城市群城际便捷畅通、地级城市高速畅达、县级节点全面覆盖、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此次《规划》中国家公路网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相比《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增加了约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增设12条都市圈环线、11条并行线和58条联络线,调整了6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增设101条联络线,调整了41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聚焦“十四五”期间国家公路建设重点,国家高速公路方面,一是优先打通主线和省际待贯通路段,实现“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二是对京沪、京港澳等高速公路主线拥堵路段扩容改造。普通国道方面,一是优先打通G219和G331线等沿边国道,基本消除普通国道等外及待贯通路段;二是稳步推进出疆入藏战略骨干通道建设;三是推进城市群地区拥堵路段和城镇过境路段改造;四是继续推进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聚焦公路建设实施要求,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修复、碳减排,加强大气、水及噪声污染防治;三是注重创新赋能发展;四是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公路网发展通道经济;五是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公路建设并开展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对照《规划》要求,我国未来公路建设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2.4万公里、在建约1万公里,仍有约2.8万公里的待建路段,同时有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要扩容改造;普通国道有约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4%,其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6%左右。据此,推进国家公路网建设有望成为我国当前“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建议关注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等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 聚焦绿色低碳城乡建设,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需达到峰值。7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策略部署的重要保障。《方案》要求,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需达到峰值。 聚焦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规划安排,第一,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推动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第二,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第三,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第四,建设绿色低碳住宅。积极发展中小户型普通住宅,限制发展超大户型住宅。第五,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 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到2030年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第六,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第七,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