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聚焦:2022年医保谈判创新品种前瞻 6月29日,《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意味着第五轮医保谈判正式启动。本周,我们梳理了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首次获批的创新药物(不包括已上市药物新获批适应症),聚焦获得2022年国谈入场券的重要创新品种。 创新加速进行时,国产创新成果丰硕:药物审评数量增长展现创新加速,国产高质量创新不断涌现。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国内多款创新药物首次获批上市,创新靶点涉及PD-(L)1、PPAR、CD4/6等热门靶点,同时包括单抗、双抗、CAR-T多种药物类型,覆盖肿瘤、免疫、新冠治疗等多个疾病领域。 重点创新品种介绍: 【恒瑞医药】国内上市创新药物达到11个,3个新品种冲击医保谈判:首个国内原研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入局乳腺癌市场; 首款国产自研SGLT2抑制剂恒格列净获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二代AR拮抗剂瑞维鲁胺为国内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康方生物】全球首个PD-1/CTLA-4自研双抗卡度尼利单抗获批上市; 【先声药业/思路迪医药/康宁杰瑞生物制药】三方合作共筑全球首款皮下注射PD-L1恩沃利单抗; 【药明巨诺】全球第六款CAR-T瑞基奥仑赛(CD19)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获批上市; 【微芯生物】PPAR三亚型平衡激动剂西格列他钠,有望切入肝病市场。 2021年医保谈判结果回顾,2022年谈判启动在即:2020年以来,医保谈判机制趋于成熟,谈判成功率稳步提升,国谈降价平均水平稳定在60%左右,不同品种降幅差异较大,以量换价行业氛围已经形成,高定价思维逐渐摒弃,新药上市后在定价上已日趋理性。热门靶点、高质量创新品种逐渐成为医保谈判焦点,今年CDK4/6、PD-L1、PD-1/CTLA-4双抗多个重磅创新品种谈判结果值得期待。 二、医药板块创新药个股行情回顾: 本周沪深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恒瑞医药、南新制药、复星医药、 华东医药、舒泰神。后5的为艾力斯-U、贝达药业、泽璟制药-U、众生药业、君 实生物-U。 本周港股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三叶草生物-B、和誉-B、中国生物制药、北海康成-B、丽珠医药。后5的为康宁杰瑞制药-B、加科思-B、科济药业-B、康方生物-B、药明巨诺-B。。 三、创新药行业中长期观点: 近几年,政策刺激下资本涌入,国内迎来创新大风口。我国的创新市场有较强的政策属性,2017年10月8日,两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开启了第一波创新浪潮。叠加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药品谈判、医保动态调整机制等出台,从政策顶层设计彻底解决了历史上由于研发资源有限、审评不规范&进度慢、招标效率低、入院难度高、医保对接难等造成的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纲领性政策刺激之下,叠加近年科创板、注册制等推动,创新药赛道资本蜂拥,创新药企业融资加速,也引领了我国创新药投资进入大风口时代。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资本推动下,国内创新崛起加速。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重磅创新产品在国内陆续获批上市。 不可忽视的是,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医保控费趋严、赛道日益拥挤,我们已经慢慢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我国目前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靶向药物同质化现象最为严重。创新药上市即重磅炸弹的时代慢慢过去,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期越来越短。我们认为,我国的创新药市场在当下已经慢慢从“泛泛创新”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单抗热门靶点未来同质化竞争将持续白热化,同质化产品将逐渐失去竞争力,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等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有技术沉淀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1)负向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一、本周聚焦:2022年医保谈判创新品种前瞻 6月29日,《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意味着第五轮医保谈判正式启动。根据国家医保局《工作方案》,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药品、罕见病治疗药品等可以申报参与2022年药品目录调整。这就意味着,2022年6月30日成为入门本次医保谈判的时间节点。 本周,我们梳理了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首次获批的创新药物(不包括已上市药物新获批适应症),聚焦获得2022年国谈入场券的重要创新品种。 1.1创新加速进行时,国产创新成果丰硕 药物审评数量增长展现创新加速,国产高质量创新不断涌现。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医药创新政策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医保谈判政策的推进速度及强度不断超出预期,其背后核心逻辑是鼓励创新,提高药品创新质量,优化医保支出,“腾笼换鸟”的作用也逐渐显现。根据CDE发布的2021年审评年报数据,自2019年来,创新药临床申请受理数量及上市申请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创新药物研发进展势如破竹。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国内多款创新药物首次获批上市,创新靶点涉及PD-(L)1、PPAR、CD4/6等热门靶点,同时包括单抗、双抗、CAR-T多种药物类型,除此之外,覆盖肿瘤、免疫、新冠治疗等多个疾病领域。 图表1:2021.7.1-2022.6.30获批国产创新药物(不包括中药和疫苗) 图表2:2021.7.1-2022.6.30获批进口创新药物(不包括中药和疫苗) 图表3:2017-2021年创新药IND受理量(件) 图表4:2017-2021年创新药NDA受理量(件) 1.2重点创新品种介绍 1.2.1【恒瑞医药】国内上市创新药物达到11个,3个新品种冲击医保谈判 截至2022年6月30日,恒瑞医药在中国上市的创新药已增至11个。作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恒瑞医药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累了强劲的创新实力和丰硕的创新成果。目前,除已上市的11个创新药外,公司另有60余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5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形成了梯队化的丰富产品管线。 【达尔西利】首个国内原研CDK4/6抑制剂入局乳腺癌市场 达尔西利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适应症为: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达尔西利高选择性提供更优肝脏安全性。达尔西利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CDK4/6抑制剂,在药物分子结构上通过经典电子等排体替换,引入哌啶结构,消除了谷胱甘肽捕获风险:谷胱甘肽具有稳定肝细胞膜,增强肝脏酶活性,促进肝脏发挥合成与解毒的功能。达尔西利哌啶结构的引入,使其成为强效且肝脏安全性更优的CDK4/6抑制剂。 图表5:细胞周期和CDK4/6的抑制作用 达尔西利的国内获批主要基于DAWNA-1研究: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研究,旨在对比达尔西利与安慰剂加氟维司群治疗既往经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试验设计:DAWNA-1研究对2019年6月25日至2020年9月2日期间的547例患者进行了筛选,36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达尔西利+氟维司群组(n=241)或安慰剂+氟维司群组(n=120)。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两组间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一致。总体中位年龄为51.0岁,60.1%存在内脏转移。值得注意的是,DAWNA-1研究入组的361例患者为100%中国患者,达尔西利研究组入组人群中,27%在既往解救治疗中接受过化疗,44%为绝经前(围绝经期)人群,相比较之前进口原研药物临床入组基线特征,DAWNA-1更贴近中国患者诊疗现状,更具参考意义。 试验结果:研究者评估的达尔西利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5.7个月和7.2个月,中位PFS提高8.5个月。达尔西利组的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8%[HR = 0.42(0.31-0.58),P=0.00000002;排除疫情影响,HR=0.40 (0.28-0.55),P<0.0001]。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主要终点获益与研究者评估的相一致。此外,至首次后续化疗时间的评估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达尔西利组至首次后续化疗时间的风险降低53%[HR =0.47, (0.32-0.69), P=0.00003555]。其中,安慰剂组至首次后续化疗时间为14.2个月,而达尔西利组尚未达到。 图表6:达尔西利+氟维司群组与安慰剂+氟维司群组的PFS(研究者评估与IRC评估) 全球市场规模超70亿美元,国内市场大有可为。根据Ibrance(辉瑞)、Kisqali(诺华)、Verzenio(礼来)三家CDK4/6抑制剂2021年销售情况来看,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70亿美元,其中Ibrance2021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54.37亿美元,礼来Verzenio在2021年医保谈判中成功被纳入。目前,中国HR+/HER2-乳腺癌患者整体使用CDK4/6抑制剂的比例仅为10%左右。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强效、肝脏安全性更优、100%中国循证,其上市将有力提高CDK4/6抑制剂的应用可及性,令更多HR+/HER2-乳腺癌患者能够从规范治疗中获益,有望改写中国HR+/HER2-乳腺癌治疗格局。 图表7:CDK4/6抑制剂全球销售收入(单位:亿美元) 【恒格列净】首款国产自研SGLT2抑制剂获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12月31日,NMPA官网显示,恒瑞医药1类新药脯氨酸恒格列净片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恒格列净是国产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申报上市的SGLT2抑制剂1类新药。 SGLT2分布在肾小管,发挥着将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的作用。当SGLT2受到抑制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就会受到抑制,尿糖增多,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SGLT2的降糖效果不依赖于胰岛素,并且空腹会增加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代偿性生成,因此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除降糖作用以外,SGLT2抑制剂的作用还包括:心血管保护作用、降压作用、体重减轻、尿酸减少、肝脏保护作用等。 图表8: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 糖尿病市场广阔,SGLT2未来有望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口服降糖药。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最新报告指出,全球约有5.37亿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预计跃升至惊人的7.83亿。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0.9%,占世界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近30%。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全球第一,但几乎所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是进口药或是其仿制药。据知名行业调查机构EvaluatePharma预测,2022年SGLT2抑制剂份额将超越DPP4抑制剂,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口服降糖药。而国内的降糖药市场格局还是以传统降糖药为主,SGLT2i这类创新降糖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尚处于初期,与国际上存在明显代差。 SGLT2全球市场群雄并起,恒格列净领跑国内原研。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共有五种SGLT2抑制剂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分别是: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索格列净。除恒瑞医药已经上市的恒格列净,还有处于Ⅲ期临床的四环医药的加格列净和东阳光的荣格列净。由于现有的SGLT2抑制剂不仅可降低血糖,同时具有减少心力衰竭、保护肾脏、减轻体重等优点,使得其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及市场份额,前景非常可观。 图表9:SGLT2抑制剂竞争格局 【瑞维鲁胺】二代AR拮抗剂为国内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6月29日,NMPA发布公告,恒瑞二代AR拮抗剂瑞维鲁胺(SHR3680)获批上市,用于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