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分子类生物试剂翘楚,多元延展打造自主可控“芯”生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分子类生物试剂翘楚,多元延展打造自主可控“芯”生态

2022-06-12张金洋、杨芳国盛证券九***
分子类生物试剂翘楚,多元延展打造自主可控“芯”生态

诺唯赞是兼具平台优势和强业务延展性的本土化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供应商,业绩高速增长。起于分子类生物试剂,基于四大共性技术平台逐步建立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事业部,业务领域横向拓展、纵向延伸,SKU已增至800种,广泛覆盖科研及工业诸多知名客户。2021年常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1.7%至7.19亿元,2018-2021年常规业务收入CAGR为61.5%。 生物试剂:“科研用+诊断用+高通量测序用”齐发力,铸就稳健基本盘。 生物试剂可用于基础科学研究、IVD原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下游高景气度带动上游“卖水人”需求放量。主要产品性能媲美进口,直销优势显著。预计动检等常规试剂将驱动板块增长,同时新冠核酸原料酶将继续贡献增量。 POCT:原材料高自产率,稀缺指标研发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2016年进入IVD领域,是下游应用领域的第一次延展。聚焦于开发进口垄断的稀缺指标检测试剂,且核心原料、仪器及设备均可自产,市场需求响应快且供应链稳定性强。22Q1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拉动业绩高增长。 生物医药:从探索向成熟期迈进,产品与服务兼修谋增长。主要提供研发试剂、抗体筛选、疫苗临床CRO评价、疫苗原料等产品及服务。2021年实现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774%,业绩增长的高弹性板块。 共性技术平台底蕴深+强业务延展性+科研与工业客户并重筑高护城河。生命科学上游各细分领域市场空间有限,通过建立共性技术平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并持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是业绩持续增长的源泉,公司四大共性技术效能已显。科研市场是新品研发及迭代的主战场,但长尾效应明显,工业客户单笔订单金额大且注重稳定性。公司坚持“科研+工业”客户双驱动,同时提前布局科研端到工业端人才流动的全生态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粘性。 国产替代+应用领域拓展+海外市场渗透夯实长期增长逻辑。海外巨头占据国内生物试剂主要市场,国产龙头有望凭借“质量+SKU+价格+服务”加速国产替代。公司每1-2年涉足新业务领域谋求增长,业务延展性优秀。新冠抗疫产品助力海外市场突破,随着品牌力提升叠加人员投入及销售渠道不断完善,后疫情时代有望带动常规产品的海外销售,长期看成长动力充足。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4/9.99/11.8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x/32x/27x。我们选用分部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给予公司12个月内目标市值401.45亿元,对应目标价100.3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产品销售下滑: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诺唯赞:高增长的分子生物试剂龙头,产品线持续扩容 功能性蛋白优秀企业,横贯上游技术开发与终端产品生产 诺唯赞是兼具平台优势和强业务延展性的本土化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12年,于2021年11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专注于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的研发及生产,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四大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和生物医药领域,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创新企业。 图表1:公司发展大事记 “一体三翼”的组织架构清晰完善,业务高效协同。 基础科学研究院是公司技术创新的源头和起点,负责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的研发与输出,研究领域涵盖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等。自成立以来已开发出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为三大事业部下游产品开发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原料供应。 三大事业部以“市场需求+核心原料与工艺”为基进行下游应用级产品研发。包括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技术的调研、论证,现有产品迭代更新等。 图表2:公司组织架构完善,业务高效协同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 图表3:横贯上游技术开发和终端产品生产的技术路线 图表4:公司生物试剂板块产品一览 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产品矩阵布局多元。自成立起,从生物试剂延伸至体外诊断、从科研客户拓展至工业客户,多元布局多点开花,业务延展性优秀。 2012年,公司成立之初首先聚焦生物试剂业务,通过自主开发的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对高端酶定向进化,推出PCR、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转录系列、细胞/蛋白系列等科研领域生物试剂;之后不断拓展产品管线,陆续进入工业应用领域,推出基因测序系列、提取纯化系列、基因编辑系列和Bio-assay系列等工业研发和生产领域生物试剂。 2016年,基于在生物试剂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抗体筛选和制备技术,公司切入IVD领域,目前产品覆盖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胃功能、自体免疫、肾功能、慢病管理和呼吸道8个系列的POCT诊断试剂,并自主开发了量子点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2019年,公司进入生物医药产品领域,主要提供研发试剂、疫苗原料等产品,以及临床CRO和抗体筛选服务,下游应用领域再次拓展。 图表5:公司体外诊断板块产品一览 股权结构稳定,核心高管系南大校友 公司实际控制人曹林和段颖夫妇合计持股54.56%,股权集中且结构稳定。曹林直接持有5.35%的公司股份,通过诺唯赞投资间接持有47.27%的公司股份,合计持有52.62%的公司股份;段颖直接持有公司1.94%股份,夫妻合计控制54.56%的股权。 诺泰投资、唯赞投资、博英维投资系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10.8%的公司股权。员工持股平台覆盖三大事业部核心技术及高管人员,将公司的长远发展与员工利益绑定,有利于公司稳健发展。 此外,公司核心高管均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医药专业,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创始团队经验丰富且稳定,是公司产品研发创新的强大保障。 图表6:公司股权结构图(截至2022年6月11日) 图表7: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专业背景深厚 紧握新冠防疫之契机,业绩实现大幅提升 抗疫相关产品需求剧增推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2020、2021、2022Q1新冠疫情相关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84亿元(占比75.7%)、11.49亿元(占比61.5%)、7.6亿元(占比77.8%)。公司提供的新冠疫情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核酸检测酶原料、抗原/抗体/核酸检测试剂盒,Q1新冠收入占比增加主要系公司国内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获批后需求剧增所致。 剔除新冠疫情影响后常规业绩增势亦迅猛。2017-2021年公司常规业务收入从1.12亿元增长至7.19亿元,2017-2021年非新冠业务营收CAGR为59%,增速喜人。 图表8:2017-2022Q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图表9:2017-2021年公司常规、新冠业务收入及同比增速 分业务来看,生物试剂是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2021年营收13.39亿元(占比71.64%),其中新冠业务营收8.06亿元(同比增长21%),常规业务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66%); 体外诊断业务营收4.33亿元,其中常规业务营收0.89亿元(同比增长104%),新冠业务营收3.44亿元(同比下降34%)。此外,公司于2019年成立的生物医药事业部逐渐从探索期走向成熟期,2021年共营收0.97亿元,同比增长774%。 分区域来看,国内业务是基本盘,新冠产品出海打开国际市场。2019年以前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国内业务收入2.63亿元(占比97.89%),2020年公司新冠核酸、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出口海外国家抗疫。公司产品质量媲美进口企业,借助新冠抗疫产品进入海外诸多客户供应链,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预计将带动常规分子诊断酶等拳头产品销售,海外业务放量具备可持续性,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图表10:2017-2021年公司分产品线营业收入拆分 图表11:2017-2021年公司分区域营业收入拆分 毛利率波动主要与销售收入结构有关,期间费用率随收入规模扩大而持续下降。生物试剂承担上游“卖水人”的角色,具有高毛利率、高附加值、高壁垒的属性,2019-2022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4.3%、91.5%、81.2%、74.8%。2020年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与新冠产品占比大且毛利率较高相关,2021年和2022Q1毛利率下滑主要系新冠核酸原料酶由于终端大幅降价倒逼公司原料端降价,同时低毛利率的抗原检测产品占比较高所致。受益于规模效应,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显著。我们认为短期毛利率波动主要与产品结构相关,随着新冠相关产品占比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向好且趋于稳定。 图表12:2017-2021年公司分产品线毛利率 图表13:2017-2021年公司分区域毛利率 图表14:2017-2022Q1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变化 图表15:2017-2022Q1公司期间费用率变化 生物试剂:“科研用+诊断用+高通量测序用”齐发力,铸就稳健基本盘 生物试剂为基础研究提供核心工具库,科研经费投入驱动增长 生物试剂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库,作为易耗性工具在生命科学科研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品类繁杂、数量众多等特点。生物试剂可围绕蛋白、核酸、细胞分为三大类,蛋白质有3至4级结构,分子量较大,具有生物活性,代表类型如重组蛋白、抗体;核酸类以1级结构为主,分子类较小,代表类型如多肽、酶;细胞为具有独立功能的完整体系,能完成基因改造、DNA扩增等工作。 图表16:生物试剂分类及下游应用情况 中国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增速远大于全球平均水平,研究热情高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从2016年的124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5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处于稳健增长期。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由2016年的49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78亿元,CAGR为18.5%,其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占比也从2016年的6.0%增长至2020年的9.0%,中国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越来越重视,相应的研发资金预计将保持高水平投入。 在生命科学研究总投入中,约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全球生物试剂科研市场规模在2016年为139亿美金,并以6.9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的182亿美金,预计于2025年达到272亿美金,2020-202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8.40%。中国生物试剂科研市场规模于2016年达到82亿元,并以16.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的151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全球市场,预计于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8.10%。 图表17:2016-2020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 图表18:2016-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 图表19:2016-2025E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2016-2025E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及增速 分子类是生物试剂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超一半。从试剂类型看,生物试剂可分为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2019年,我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约69亿元,占比为50.9%,是生物科研试剂中最大的类别;蛋白类试剂的市场规模约40亿(抗体27亿,占比约67%,重组蛋白9亿,占比约21.3%),占比为29.4%,细胞类试剂的市场规模占比为19.7%。 科研用户是生物试剂市场的主力军,预计工业用户占比将提升。从用户类型看,可以分为工业用户和科研用户两类。工业用户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试剂进行产品检测或研发;科研机构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试剂进行教学或科学项目研究,对生物科研试剂的检测效率、准确度和质量标准要求较高。以2020年生物科研试剂投入资金计算,全球科研用户占比约61.6%,工业用户占比约38.4%。我国科研用户占比为67.3%,工业用户占比为32.7%,我国科研用户占比高于全球,推测系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如日初升,预计未来工业端使用占比将提升。 图表21:2019年中国生物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