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周报:电力与煤矿,IT为能源而战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计算机行业周报:电力与煤矿,IT为能源而战

信息技术2022-06-04吕伟民生证券劣***
计算机行业周报:电力与煤矿,IT为能源而战

市场回顾 本周(5.30-6.3),沪深300指数上涨2.21%,中小板指数上涨4.08%,创业板指数上涨5.85%,计算机(中信)板块上涨5.87%。板块个股涨幅前五名分别为:卓易信息,鸿泉物联,安博通,道通科技,优刻得-W;跌幅前五名分别为:立思辰,浪潮软件,顺利办,汇纳科技、中科金财。 行业要闻 上海浦东推动汽车产业“链式复工” 工信部:前4月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小幅回升,利润总额降幅扩大公司动态 盛视科技:拟使用自有资金150万元受让深圳米菜联持有的圳品科技3%股权梅安森:公司向93名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总计42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2639% 本周观点 “双碳”趋势下,电网是核心的建设环节之一,相关升级改造需求持续释放。“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信息化智能化是投资重点。从“发、输、配、售、用”等环节看,各个环节的领军企业均有望受益。同时,三大因素促成智慧矿山行业高景气度:增产及长协政策明确,煤炭开采企业短期盈利大幅提升;华为布局智慧矿山,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国家持续制定矿山安全及智能生产的相关政策。三山峦叠下的煤炭精细化和安全化管理将会是未来主线。 电力IT:1)发电环节:重点关注功率预测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国能日新。2)输、配电环节:重点关注设计、运营管理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恒华科技、国电南瑞、南网科技。3)售、用电环节:重点关注营销侧、用电侧信息化领军企业远光软件、朗新科技、国网信通。 煤矿IT:重点关注梅安森、龙软科技、工大高科、精准信息、科达自控等相关公司。 风险提示: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国产化、智能化与云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本周观点 1.1电力IT:“电网转型大势所趋,高景气下多环节受益 1.1.1“双碳”趋势下电网转型大势所趋,信息化是重要抓手 多个政策鼓励实现“双碳”,改革的推进大势所趋。《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 全社会碳中和需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协作配合,能源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第一,能源系统是“双碳”改革的先行者,智能电网、能源数字化、能源服务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第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服务业等长期看都将受益。 根据《中国碳中和目标和气候路径报告》实现“双碳”的抓手有以下几点,包括能源结构转型、模式升级、能效提升、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在以上四类举措中,能源结构转型的减碳影响最为显著,将贡献约70%的温室气体减排,主要由能源部门的清洁能源发电、交通部门的电动化转型带动。模式升级、能效提升、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对减排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图1:“双碳”改革下,能源系统先行,长期看多个产业将受益 电网是“双碳”改革中坚力量,政策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信息化、智能化在能源改革中的重要性。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包括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也提出加大对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力度。 表1:《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要点 1.1.2“双碳”带来持续信息化需求,“十四五”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 国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预计将维持在5000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间投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加51%。1)2022年国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电网结构复杂性大幅提高,电网加速升级改造的需求显著提升。2022年1月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年电网计划投资将达501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84%。2)南网发布《“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投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十四五”期间,南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从投资额来看,“十四五”期间,南网的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年均投资额为1340亿元,较投资额最高年度的2019年同比增加27%。 图2:国家电网公司历年投资额(亿元) 图3:南方电网公司历年投资额(亿元) 1.1.3能源IT在电网的各个建设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电力行业有五大重点环节,分别是“发、输、配、售、用”。我们接下来分别对信息化在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进行梳理。 发电侧:1)“电力BIM是发电侧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设计工具。双碳”改革将伴随着分布式电源、清洁能源发电占等建设,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将逐步提升,储能、分布式电厂、县域光伏等建设有望带来增量。进行上述建设,首要就是要对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建设,从事建设、电力BIM设计等领域公司有望受益。2)功率预测帮助发电单位减少考核电量,提高发电效率。“双碳”趋势下,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较差,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集中并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发电单位需要实现根据实际波峰波谷对发电进行调节,提升发电效率的同时加强管理,因此功率预测将发挥更大作用。 输电、配电侧:“双碳”改革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对输变配电的要求提升,智能化设备有望发挥重要作用。1)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网建设涉及输电线路BIM设计、变电站BIM设计、配电BIM设计等工作,因此电力设计领域有望受益于输、配电建设的加速。同时,输-变-配过程中还需要信息化厂商提供电网基建、电网运行等工程软件服务。2)随着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基于清洁火电、海上风电、核电等发电模式的相关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需求提升。以海上风电为例,根据南网科技招股书、WFO(世界海上风电论坛)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未来5年全国海上风电建设期,建设期的电气调试和并网试验以及运行期的技术监督、运维技术服务等市场规模将不低于5.4亿元,同时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行业每年的产值将超过100亿元。3)在输变配电运检等设备领域,机器人及无人机、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等领域规模均达到百亿以上。 图4:恒华科技三维BIM产品示意图 表2:输变配电运检等多个细分领域,政策目标、市场空间测算等 售电、用电侧:电网内部升级改造+企业端长期节能预测需求。1)电网内部升级改造:分时电价是大势所趋,电网售电侧不仅承受更大挑战,而且需要提质增效,提升售电效率,分时电价也将催化用电侧建设。2)企业端节能、负荷管理等建设:对于企业端,节能、预测等需求也将愈发凸显,碳资产管理、用电负荷等产品需求有望持续提升。3)碳交易:碳交易成为调节能源分配的重要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是长期趋势。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2021年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整体来看,售电、用电侧信息系统作为承载相关业务的重要载体,其改造、新增需求可期。 与此同时,伴随着多个环节的建设和变革,电网内部管理能力也需要随之提升。以领军企业远光软件为例,已经推出了新一代企业数字核心系统远光达普(YG-DAP),采用“云原生”技术,按照“全栈国产化、组件式接入、全业务协同、嵌入型分析、服务化运营”的设计理念,建设“战略规划、资源管理、生产经营、共享服务、数据运营”五大核心领域应用。 1.2煤矿IT:煤矿智能化深度联动煤炭核心竞争力 煤炭行业高度受益海外煤价长期倒挂和我国现今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产出的双轮驱动,映射至煤矿智能化呈现高景气。随着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煤炭需求修复,促使海外煤价走高,截至5月27日,纽卡斯尔NEWC动力煤现货价为415.60(美元/吨),创历史新高;同时海运费大幅上涨,进口煤在价格方面不具优势。价格劣势加上澳煤进口禁令持续严格执行,使得煤炭进口量难有增加,缺口将由国内煤炭产量弥补。而在增产及长协政策明确的背景下,煤炭企业显现高盈利态势。为确保煤炭行业自身实现持续以及扩大生产,相关企业需要解决三大难点:1)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中,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2)如何获得较大生产量的审批,即获得核增许可;3)一线操作人员逐年下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减人提效。而煤矿智能化是目前解决三者的最优解之一。 1.2.1多方位政策精准面向矿山安全,智慧矿山实现多维度保护 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条件复杂,煤矿地质灾害频发,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2021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4.4%,虽然较2015年大幅下降,但仍高于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而我国于2021年出台《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中,将安全监控系统、供电与供排水系统、通风与压风系统等列为必备指标,由点至面的整合出数十项相关指标;同时,政策端于2008年至2022年2月共出台21项针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多方共同发力,旨在通过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多维度确保开采安全。 表3:《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相关安全系统 1.2.2“增大减小”背景下,智慧矿山成为核增的先决条件之一 国内煤炭增产保供继续推进,将逐步实现以大煤矿为主要生力军。2022年4月20日及5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均提出2022年能源保供增供举措,继续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优化煤炭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新投产等,2022年新增产能3亿吨。”而近年来,新增矿井减少,小型矿山逐步关闭等背景下,新增产能的核心指标将以大型煤矿为主。智慧矿山通过对生产链条优化、运输环节梳理、二次采掘加速等方面实现升级,成为相关矿井获批核增的先决条件之一。以位于内蒙古的麻地梁煤矿为例,相关煤矿通过三大智能矿山建设周期,于2021年9月,由原核定煤炭开采量为每年500万吨,核增至800万吨/年。产能核增获批标志着矿井智能化水平助力矿井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为矿井充分发挥生产能力释放产能、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创造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1.2.3煤矿智能化实现人效比全面优化 人力成本的攀升驱动煤炭企业全面推行智能化减人。煤炭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映射着招工人数大幅下滑。我国煤炭开采余选洗业人数从2010年的527.19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284.68万人,下降约46%,企业人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煤炭企业转型智能化,通过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有效减少煤炭企业人员需求,降低人力成本。平煤股份实施“降本增效”战略,部署《人力资源改革十年规划》,稳妥推进“万名矿工大转岗”,2020年公司员工7.43万人,同比减少1.16万人,总薪酬同比减少5.24亿元,计划未来5-8年把煤矿职工降低到4万人以下,大幅提升人均工效。 而以麻地梁煤矿为例,在获得核增产能的同时,此矿山同时实现多项指标:1)用工人数少,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80人;2)取消检修班和夜班;3)是原煤完全成本仅为83.31元/t,周边同类矿井吨煤成本通常是在130/t-170/T;4)实现了低碳运行,2020年吨煤电费为3.5元;5)提高了生产效率,全矿井员工分为3班制,2班在矿生产,1班集中休班,员工每月休班10天。 基于以上能力升级,在人员维稳下,充分形成人+机器的快速融合,实现人效比全面优化。 1.3从重点环节寻找核心标的 电力与煤炭,IT为能源而战:1)电力IT:“双碳”趋势下,电网是核心的建设环节之一,相关升级改造需求持续释放。“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信息化智能化是投资重点。 从“发、输、配、售、用”等环节看,各个环节的领军企业均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