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加工龙头,产能业绩超行业增长。公司始建于1986年,主营铜加工(包括铜板带、铜线、铜排、电磁线、铜棒等多类型产品),2022年公司铜加工产能预计扩张到约200万吨,12万吨落地铜合金带材产能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2017-2021年公司铜加工产量GAGR=18.3%,远高于行业平均3.7%。公司2021年营收811.59亿元,同比+73.31%,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44.70%,产能业绩高速增长。 加工费模式不惧价格周期,行业开工率分化明显。铜加工采用加工费模式,公司的单吨加工毛利受铜价变化较小,近年铜加工行业不同规模开工率分化明显,公司作为大型铜加工企业受益于行业分化。未来下游需求传统领域保持稳定,预计2025年光伏及风电领域将提振铜消费规模约200万吨,新能源汽车将拉动铜消费139万吨,未来铜加工费稳中有升。 新增2万吨扁线产能,积极布局800V高压扁线新需求。2万吨扁线产能将在2022年建成,原材料无氧铜杆由公司自产提高成本控制能力;800V平台对扁线的耐电晕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已布局高压扁线业务。扁线电机相较圆线电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具有性能优势,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扁线需求22.51万吨,市场规模141.82亿元,2020-2025年GAGR=39.02%,市场需求旺盛。扁线业务对未来业绩增长贡献逐步提升。 永磁行业老兵,扩产8000吨高性能永磁材料。公司布局钕铁硼材料长达21年之久,牌号齐全、技术成熟,公司目前产能5000吨,应用领域主要有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消费电子、医疗器械,作为公司高毛利率产品将在2023年和2024年投产包头一期、二期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预计产能共13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受新能源汽车、风电、变频空调、消费电子、工业节能电机拉动需求旺盛,预测到2025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材料需求20.47万吨,2020-2025年GAGR=25.79%,需求旺盛叠加翻倍扩产,钕铁硼业务盈利有望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随着公司高端产能释放,铜加工材销量将稳步增长,钕铁硼磁材投产放量,预测公司22-24年营收分别为1015.14、1080.73、1114.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0、11.91、13.10亿元;对应22-24年PE11.20、9.02、8.2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铜加工产量不及预期;扁线产量不及预期;钕铁硼行业竞争加剧 股票数据 1.公司概况 金田铜业始建于1986年,主营铜加工业务,在宁波、江苏、广东、重庆、包头、越南等建设七大生产基地。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铜加工产品和磁性材料。2021年铜加工产品产量达151万吨,稀土永磁产品产量达3,279吨。多年来,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及规模扩张并举,实现产业链完整性逐步提升。2001年,公司业务领域拓展至磁性材料及稀土材料,改制成为“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得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定。 2017年,成立金田铜业(越南)有限公司,成为首个海外生产基地。2019年,金田铜业综合铜材加工量突破100万吨。2020年,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图1:公司发展沿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楼国强及家人。董事长楼国强、陆小咪、楼诚共计持股45.67%,其他楼家人共计持股8.23%,股权集中于楼家人,有利于公司决策。上市公司金田铜业持股12家子公司,其中七家负责公司的铜加工业务,三家负责公司的新材料业务,另外两家分别负责建筑材料业务和国际贸易业务。 图2:金田股权结构图(截止2022年Q1) 2021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811.59亿元,同比+73.31%,2021年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44.70%。主要得益于铜加工和永磁材料业务的增长。 图3:2017-2021年公司营收 图4:2017-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铜加工业务贡献主要营收,永磁材料业务保持增长。2021年铜加工占营收比例保持90%以上,占毛利比例保持80%以上。铜加工方面的增长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图5:公司2016-2021年分类营收 图6:公司2016-2021年分类毛利 公司铜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加工费模式下铜价变化。公司铜加工业务毛利率在2021年下降到2.85%,主要系铜价上涨过多,实际上公司单吨毛利相对稳定,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少,公司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图7:2016-2021年公司各业务毛利率(%) 2.传统铜加工业务快速扩张加工费模式不惧价格周期 2.1.传统铜加工业务快速扩张、高效落地 公司可转债募投项目+子公司对外投资项目约共64万吨,其中的广东金田铜业高端铜基39万吨铜加工产能已投产。可转债募投项目主要包括年产8万吨热轧铜带项目已于22年一季度投产、年产5万吨高强高导合金棒线项目预计22年投产,广东金田高端铜基新材料项目共计39万吨。 表1:公司近期募投项目汇总类型扩产项目可转债 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铜产品产能规模约160万吨,随着可转债项目的投产,产能将达到近200万吨。假设广东金田铜业高端铜基新材料项目第二年产能可释放80%,年产8万吨热轧铜带项目2022年产能可释放70%,5万吨高强高导合金棒线产能可释放50%,2022年公司铜加工产能预计约199.3万吨。如果不算未公告和未来新建项目,2023年公司铜加工产能约212万吨,到2024年铜加工产能约224万吨。 选取江西铜业、海亮股份、博威合金等龙头铜加工企业与公司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17年以来,各企业铜加工产品产量均实现一定增长,其中金田铜业2017-2021年铜加工材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8.3%,仅略低于海亮股份(19.9%),远超国内铜加工材产量增长水平(3.7%)。 图8:同业公司加工材料产量(万吨) 图9:2017-2021年各公司加工产品产量CAGR 2.2.行业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2018年以来中国铜材产量整体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21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1990万吨,同比增长4.9%。细分品种来看,铜线材占据半壁江山,铜棒、铜管及带材占比相当,均占10%左右。铜箔及铜带近年来产量增速迅猛,2021年分别增长31.9%及15.7%。 开工率方面,大型铜杆线及铜管企业开工率近年来均较为稳定,且长期来看较中小型企业开工水平呈现显著优势,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图10:2018-2021年中国铜材料分类产量(万吨) 图11:2021年中国铜材生产占比 图12:分规模铜杆线企业开工率(%) 图13:分规模铜管企业开工率(%) 2.3.加工费模式不惧价格周期 铜加工行业产品主要的定价逻辑为“原材料价格+加工费”,下游盈利情况主要受产品工艺技术及供需方面的影响,与铜价相关性较小。随着公司产品附加值逐步提升,铜加工产品吨毛利近年来实现持续增长,2021年吨毛利水平达1576元,2018-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 图14:公司铜加工产品吨盈利&铜价(元)(16-21年) 2.4.下游传统领域稳步增长新能源发展拉动新需求 我国铜下游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中电力行业占比近半,是铜最大的终端消费领域。未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进一步普及,电力行业用铜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光伏及风电领域将提振铜消费规模约200万吨,新能源汽车将拉动铜消费139万吨。 2.4.1.传统领域稳步增长 家电方面,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刚性及改善型住房需求受到提振,此前低迷的地产销售及投资状况有望企稳回升,地产转好将带动家电消费增速提升,从而进一步支撑铜消费需求。 图15:中国铜行业消费量与终端结构(万吨) 图16:2021年中国铜消费终端占比 图17:2017-2021年国家电网年度实际投资额 图18:2018-2021年家用空调产销量变化(万台) 2.4.2.风电、光电稳步发展 清洁能源发电是实现“双碳”战略背景下铜需求的主要增长点之一,风电和光伏将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体。近年来,火电在我国电力结构的占比不断下滑,风力和光伏发电占比则呈稳定上升趋势。 铜在风力发电中应用主要包括电线电缆,升压器等,光伏发电则主要是太阳能电池组和部分配件,根据国家铜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平均用铜量超过传统发电系统的8~12倍,据SMM测算,预计2025年光伏及风电领域将提振铜消费规模约200万吨。 图19:中国发电装机量(万千瓦) 图20:风电、光电装机占比 表2:光伏、风电耗铜量 2.4.3.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兴增长点 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迎来井喷式增长,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近160%,占比由5%左右跃升至13%,其中纯电动汽车贡献大部分增量,插电式混动汽车亦有明显增长。 根据SMM,纯电动汽车单车用铜量约83kg,插电式混动汽车为60kg,主要用于电池、电机等系统,而传统汽车用铜量仅在8-22kg左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释放大量铜产品需求,据SMM测算,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拉动铜消费139万吨。 图21:2018-2021新能源汽车与行业整体销量变化对比(万辆) 图22:2018-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产品分布(辆) 表3:新能源汽车耗铜量 3.固本求新发力扁线、永磁业务 3.1.布局扁线业务发力800V高压扁线产品 公司扁线产能在2022年末计划扩张到2万吨,800V扁线正在验证过程中。 扁线毛利率高于传统圆线电磁线,未来对公司业绩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自产无氧铜杆节约成本、保证铜杆原材料供应。公司持有双头大拉机、扁线漆包机等设备,能够完成从电工用铜线到漆包铜扁线的一体化生产流程,通过大拉机或双头挤出机自产无氧铜杆,不向外采购无氧铜杆,减少了铜杆的加工费,也能够保证铜杆供应。 图23:公司扁线生产流程 扁线仅有电磁线龙头精达股份、长城科技、冠城大通、金杯电工和金田铜业能够量产,预计2025年我国扁线企业产能达18.7万吨。金田铜业目前规划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扁线产能要到2万吨。精达股份规划到22年产能4.5万吨,金杯电工到25年产能5万吨,冠城大通到25年产能2万吨,长城科技到25年产能5.2万吨,产能共计22.2万吨。 表4:扁线行业各公司产能企业产能(吨)2021金田铜业0.5精达股份1.95金杯电工0.7冠城大通0.4长城科技0.7共计4.25 图24:扁线电机结构 扁线电机(也叫发卡电机)相较圆线电机作为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电机产品,具有明显性能优势。 (1)槽满率高、顶部尺寸减少带来耗铜量少、体积和重量更小,最终电机产品功率密度更高,成本更低:扁线绕组采用矩形铜线衡截面积更大,能够有效降低绕线电阻从而降低铜耗。矩形导线绕组相比细圆导线绕组扁线间间隙更小,相同定子槽体积下能装更多绕组铜线,因此具有更高的槽填充率。根据论文《能源汽车扁线电机技术分析》兰鹏宇,圆线电机槽满率40%左右而扁线电机槽满率可高达70%,高槽满率下相同电机功率扁线电机铜线填充量更少,节省材料成本8.3%。定子铁芯和端部尺寸得以减小,使得电机尺寸也更小,提升电机功率密度18.63%。 图25:电机损耗65%来自于铜耗 图26:扁线电机和圆线电机的指标比较 (2)散热好,高温动力性更佳:矩形导体内部空隙变少,导体与导体和导体与铁芯槽间接触面积更大,热传导和散热性能更好。绕组端部导体间都留有最小空气间隙,更方便散热,同时配合端部喷油冷却技术进一步提升扁线电机散热性能;更低温升条件下,整车具备更好加速性能,有效提升车辆高温动力性。如下图研究所示扁线绕组电机的平均温升比圆线绕组电机的温升低5%左右。 图27:随电机工作绕线平均温度变化 (3)噪音小:扁线电机相比圆线电机定子具有更小的槽口尺寸,能够有效降低齿槽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