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医药生物:创新药周报:2022 ASCO年会创新成果前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创新药周报:2022 ASCO年会创新成果前瞻

医药生物2022-05-29张金洋、胡偌碧、应沁心国盛证券.***
医药生物:创新药周报:2022 ASCO年会创新成果前瞻

本周聚焦:2022 ASCO前瞻——海内外创新成果盘点 2022年6月3日-7日,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在美国芝加哥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交流活动,会上将展示当前国际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新技术,是全球肿瘤医学研究、临床治疗和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学术盛会。 本周,我们对即将在2022 ASCO上展示的创新项目进行前瞻,侧重盘点我国创新药企入选报告,同时关注各分子类型全球前沿成果,跟踪肿瘤领域最新研究。 国内创新全局概览:2022年ASCO大会我国共有超过50家药企的近240项研究中稿,我国本土创新临床研究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发布数量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以49项研究成果领跑国内创新药企,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形成本土创新第一梯队; 分子类型方面,小分子抑制剂仍是国内药企目前重要的研发领域,但新型药物分子如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细胞疗法(CAR-T/TCR-T)、ADC相关研究逐渐崛起;康方生物&康宁杰瑞、传奇生物&科济药业、荣昌生物分别为各细分研究领域翘楚; 项目进展方面,多款产品推进具有突破性意义。君实生物自研抗BTLA单抗Icatolimab早期临床研究数据迎来首次披露;同宜医药2款双配体偶联药全球首创;香雪制药的国内首个原研TCR-T细胞疗法入围口头报告;信达生物、加科思KRAS G12C抑制剂也将公布研究成果。 本土创新药重磅盘点:恒瑞医药“双艾组合”全面覆盖黑色素瘤、头颈肿瘤、消化道肿瘤等癌种,显示广泛应用前景;君实生物全球首创BTLA单抗Icatolimab首次披露临床研究数据,单药、与PD-1单抗联用均具开发价值;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挑战伊布替尼疗效出众;亘喜生物双靶向CAR-T疗法设计表现亮眼。 国际前沿技术聚焦:双抗、ADC、细胞疗法、小分子抑制剂均有重要推进。百济神州/ZymeworksHER2双抗疗效优异、Adicet即用型CAR γδ-T疗法数据积极、PMV Pharma激活剂靶向精准,对我国创新药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医药板块创新药个股行情回顾: 本周沪深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罗欣药业、丽珠集团、科伦药业、神州细胞-U、华东医药。后5的为君实生物-U、科兴制药、南新制药、舒泰神、前沿生物-U。 本周港股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德琪医药-B、圣诺医药-B、和誉-B、丽珠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后5的为君实生物、荣昌生物-B、嘉和生物-B、康宁杰瑞制药-B、加科思-B。 创新药行业中长期观点: 近几年,政策刺激下资本涌入,国内迎来创新大风口。我国的创新市场有较强的政策属性,2017年10月8日,两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开启了第一波创新浪潮。叠加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药品谈判、医保动态调整机制等出台,从政策顶层设计彻底解决了历史上由于研发资源有限、审评不规范&进度慢、招标效率低、入院难度高、医保对接难等造成的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在纲领性政策刺激之下,叠加近年科创板、注册制等推动,创新药赛道资本蜂拥,创新药企业融资加速,也引领了我国创新药投资进入大风口时代。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资本推动下,国内创新崛起加速。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重磅创新产品在国内陆续获批上市。 不可忽视的是,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医保控费趋严、赛道日益拥挤,我们已经慢慢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我国目前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靶向药物同质化现象最为严重。创新药上市即重磅炸弹的时代慢慢过去,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期越来越短。我们认为,我国的创新药市场在当下已经慢慢从“泛泛创新”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单抗热门靶点未来同质化竞争将持续白热化,同质化产品将逐渐失去竞争力,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等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有技术沉淀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1)负向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一、本周聚焦——2022 ASCO前瞻——海内外创新成果盘点 2022年6月3日-7日,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在美国芝加哥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交流活动,会上将展示当前国际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新技术,是全球肿瘤医学研究、临床治疗和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学术盛会。 本周,我们对即将在2022 ASCO上展示的创新项目进行前瞻,侧重盘点我国创新药企入选报告,同时关注各分子类型全球前沿成果,跟踪肿瘤领域最新研究。 1.12022 ASCO国内创新全局概览 根据ASCO官网摘要信息及各家公司官方发布新闻稿,统计显示今年ASCO大会我国共有超过50家药企的近240项研究中稿,我国本土创新临床研究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发布数量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以49项成果领跑国内创新药企,恒瑞医药发布11种产品的36项研究,其中2项入选口头报告、1项入选壁报讨论环节,33份获得壁报发表; 君实生物33项研究成果密集输出,特瑞普利单抗显示与多种机制新药联合应用潜力; 百济神州发布13项研究数据,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的头对头研究成果出彩;信达生物多款在研产品研究进展接连披露。 分子类型方面,小分子抑制剂仍是国内药企目前重要的研发领域,但新型药物分子如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细胞疗法(CAR-T/TCR-T)、ADC相关研究逐渐崛起。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HER2 ADC)发布3项研究成果、亘喜生物FasTCAR平台输出创新双靶点BCMA/CD19 CAR-T产品IIT临床研究披露、康方生物和康宁杰瑞各以2款产品成为我国双抗研发的代表。 项目进展方面,多款产品推进具有突破性意义。君实生物自研Icatolimab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研究的抗BTLA单抗,本次ASCO其早期临床研究数据迎来首次披露;同宜医药2款双配体偶联药全球首创;香雪制药的国内首个原研TCR-T细胞治疗产品将进行口头报告;信达生物、加科思KRAS G12C抑制剂也将公布研究成果。 图表1:国内药企2022 ASCO入选项目(部分) ASCO大会的入选报告可分为大会报告、口头报告、临床科学研讨、壁报讨论、壁报、在线摘要等多种形式,其中口头报告入选摘要多为不同癌症领域更具代表性成果,更具临床价值。今年19项国内研究项目入选2022 ASCO大会口头报告,充分体现我国本土药物研究的含金量。 图表2:入选口头报告的中国研究 1.2国内创新层出不穷,本土新药闪耀国际舞台 国内药企在本次大会上公布了多项临床阶段试验结果。中国生物制药(安罗替尼、派安普利单抗、TQB2450)、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SHR3680、SHR-1316、SHR-1701)、君实生物(Icatolimab、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替雷利珠单抗、ociperlimab、zanidatamab)、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LAG-3单抗、KRAS G12C抑制剂、PD-1/CD137双抗)等多项积极临床数据公布。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亘喜生物BCMA/CD19双靶向CAR-T、科伦药业HER2 ADC亦有重要推进。 恒瑞医药:“双艾”组合用于多瘤种治疗疗效亮眼 公司抗肿瘤产品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达尔西利、SHR3680、SHR-1701、SHR2554、SHR-1316等产品的多项研究入选2022年ASCO年会。其中黑色素瘤2篇、头颈肿瘤4篇、消化道肿瘤3篇,另有乳腺癌、肺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原研产品研究中稿。 【CHART】SHR3680对比比卡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高瘤负荷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mHSPC)的III期临床试验 试验设计: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研究。654例mHSPC患者被1:1随机分组,接受ADT加SHR3680 (240 mg/d,n=326)或Bica (50 mg/d,n=328)。所有患者都有来自CHAARTED研究的高瘤负荷。主要终点是由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生存期(OS)。截至2021年5月16日,IRC评估发生209起rPFS事件,153人死亡,并对rPFS进行了预设的中期分析。 试验结果:数据截止时,SHR3680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2.1个月,Bica组为20.4个月。 有效性方面,与Bica相比,SHR3680显著降低了影像学进展或死亡的风险(HR, 0.44; 95%CI,0.33-0.58;p<0.0001;mrPFS为未达到vs25.1个月)。与Bica组相比, SHR3680组OS数据不成熟,但OS改善(HR, 0.58;95%CI,0.42-0.80;p = 0.0009)。 所有次要疗效终点均显示SHR3680 + ADT治疗更有效(如下表)。 图表3:SHR3680联合ADT用于mHSPC有效性数据 安全性方面,各组间任何级别、任何原因的不良事件发生频率相似。SHR3680组和Bica组中,分别有19.2%和13.9%的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SHR3680组未发生癫痫发作。 本次ASCO年会,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联合疗法有2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1项研究入选壁报讨论。 【NCT04397770】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替莫唑胺用于晚期肢端黑色素瘤(AM)患者一线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 试验设计:单中心、单臂II期研究,考察CAM/APA/TMZ组合作为晚期AM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RECIST1.1,主要终点为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所有患者接受静脉注射CAM (200mg q2w)、静脉注射TMZ (200mg/ d1-5, q4w)和po APA (250mg qd),直到出现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毒性。 试验结果:截至2022年1月,共纳入50例患者(48例可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IQR 8.4-14.5)。 有效性方面,31例患者达到最佳缓解(包括1例CR和30例PR), ORR为64.6% (95%CI 49.4 ~ 77.4%),DCR为95.8% (95%CI, 84.6 ~ 99.3%)。未达到中位PFS和OS (NR);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1.7% (95%CI 71.6 ~ 93.3%)和62.9%(95%CI 48.4 ~ 81.7%);12个月的OS为82.3% (95%CI 68.2-99.2%)。 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为94%(47/50)。5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3级TRAE包括γ-谷氨酰转氨酶升高(24.0%)、直接胆红素升高(22.0%)、天门冬转氨酶升高(20.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6.0%)和甘油三酯升高(14.0%)。 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试验结论:AM/APA/TMZ组合用于晚期AM患者的一线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必要进行III期随机对照试验。 【ChiCTR2000031932】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至少经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EC):一项单臂II期试验的中期结果 试验设计: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试验。至少经过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或复发性EC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注射,q2w)联合阿帕替尼(250 mg,口服,qd)。 采用minimax Simon二阶段设计。在I期入组21例患者,如果在至少4例患者中观察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将继续入组到40例患者。主要终点是RECIST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至客观缓解时间(TTR)、疾病控制率(D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