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受大众影响短期承压,新产品新客户加速突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受大众影响短期承压,新产品新客户加速突破

2022-04-22陈宁玉、王逢节、佘雨晴中泰证券键***
受大众影响短期承压,新产品新客户加速突破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一季报,全年实现营收28.07亿元,同比减少3.6 8%,归母净利润3.89亿,同比减少24.44%。拟每10股派5元(含税)。2022Q1实现营收7.36亿元,同比减少2.76%,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减少24.67%。 疫情缺芯等因素影响产业链,短期业绩承压。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深受疫情和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公司大客户大众集团销售占比由上年74.33%下降到69.73%,但仍然是占比较高。2021年大众集团在亚太地区交付量同比下降12.4%,中国是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半导体短缺的重灾区,交付量下降了14.1%,我们判断这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原因。分产品来看,2021年公司实现照明控制系统营收13.80亿元,同比减少4. 64%。电机控制系统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10.78%。车载电器电子营收5.25亿元,同比减少19.09%。能源管理系统营收0.69亿元,同比增长2.06%。分地区来看,国内营收18.1亿元,同比减少9.87%,海外营收9.3亿元,同比增长7.93%。毛利率34.5 6%,同比下滑1.84个pct,主要受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和欧元贬值影响。费用率为19. 21%,同比提升3.6个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下滑0.61个pct,管理和研发费用率提升。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控制器供应商,短期虽受外部影响较大,中长期汽车智能化创新和控制器的国产化将驱动市场的高增长。公司积极布局新产品新客户,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高研发投入,新产品将持续爬坡放量。2021年研发投入为3.04亿元,同比增长26.4 2%,占当期营收比重为10.83%,同比提升2.58个pct。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发实力,具有自主开发符合AUTOSAR标准架构的汽车电子产品,可与整车厂商车型开发平台直接对接的研发技术。公司从车灯控制环节起家,近年来围绕电子控制技术,升级灯控等优势产品,同时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导入,提升单车的价值量。 公司新推出的智能执行器、USB、舱内智能光源、商用车国六排放系统等主要新产品销售实现了稳步增长,进一步优化了产品销售结构,2022年公司计划灯控、底盘控制器、智能执行器、USB和商用车国六排放相关新品转产项目近55个。此外公司重点加强域控制器相关的底层算法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整合现有资源搭建新的业务平台,打造系统集成的智能化总成产品。目前公司通过底盘空气悬挂控制器的技术积累,培育了与底盘域控制器技术相关的DCC、ASC底盘智能控制器等多个产品系列,同时涉及到汽车底盘的自适应调节和车辆行驶安全与舒适的功能,并已获得多个客户10多个定点项目。目前单车销售额最高已超过1300元/车。 新能源客户开拓顺利,客户结构优化。公司完成国内外新能源车头部企业的市场布局,市场已覆盖了大众集团MEB和PPE平台、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东风、蔚来、小鹏等客户不同新能源车型,客户定点新能源车的项目逐年增加,产品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渗透率快速提高。2021年公司共获得新能源车型定点项目22个,同比增长约50%,面向新能源车销售额为1.58亿元,同比增长135.82%。核心客户大众全球的产品销售占比由2020年74.33%下降到69.73%,前期铺垫定点的宝马尾灯、雷诺前大灯、福特前大灯也将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对于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积极作用。公司在继续巩固并稳步发展大众业务基础上,设立英国子公司加大海外市场投入,积极拓展其它优质客户,优化市场布局和客户结构,目前公司市场客户覆盖率达到90%。在日系客户方面,公司在原有客户基础上导入广汽丰田、铃木全球等日系客户市场,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与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系客户在全球市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争取将公司更多产品导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车载控制器龙头,在大众市场体系渗透率持续提升,新客户不断突破,产品从灯控向其他控制系统产品延伸。随着汽车芯片短缺缓解,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整车厂排产恢复,业绩有望进入高成长期。考虑到疫情和俄乌战争对产业链的影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09亿元/7.2 2亿元/9.39亿元(2022-2023年原预测为6.46亿元/9.0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 27元/1.81元/2.3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全球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毛利率下滑风险 图表1:盈利预测(百万元,以2022年4月21日收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