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事件点评:货币宽松面临三大约束,警惕债市调整风险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事件点评:货币宽松面临三大约束,警惕债市调整风险

2022-04-16开源证券在***
事件点评:货币宽松面临三大约束,警惕债市调整风险

货币宽松落地,但均弱于预期 (1)没有OMO、MLF降息,政策利率下调预期连续三个月落空;(2)利率自律机制鼓励中小银行将存款利率加点上限下调10个基点,既没有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没有强制性要求,而且只针对中小银行,幅度也仅为10bp;(3)降准落地,但幅度仅为0.25%,为1985年以来首次,之前降准幅度幅度最小为0.5%。 中国货币宽松存在三大约束 一是汇率约束。央行表示,“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表明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无视美联储等全球央行的加息、紧缩,验证了我们在3月22日报告中提出:在全球加息潮中,我国可以“独善其身”,但是“逆水行舟”的必要性并不大。回顾2015年“8.11”汇改的经验,汇率大幅贬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在稳定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不应冒不必要的风险。此次货币政策组合拳绕开了政策利率,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更注重直达实体,有助于内外平衡;二是通胀约束。央行表示“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这是首次在降准的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关注物价或者通胀问题,关注通胀与降准本身的宽松信号意义是相悖的。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以美联储为鉴,美联储2021年无视通胀,称其为“暂时的”,导致2022年不得不大幅加息。尽管中国当前CPI并不高,但是PPI持续处于高位,全球通胀持续处于高位,之后可能还面临猪肉价格、稳增长提振需求等压力,对物价和通胀未雨绸缪是必要的;三是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约束。2022年的GDP目标设定为5.5%左右,考虑中国潜在增速逐渐下行,我们当前的政策利率并不算高,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由于中国有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因此中国政策利率“易下难上”,这导致降息时会考虑适当,而不宜过度。降准空间也是类似的逻辑,5%以上的准备金率可能是现阶段底线,因此货币政策虽有空间但已非常有限。 近期货币宽松主要针对疫情的冲击,但潜在经济增速并未下行,采用大幅宽松或者降低政策利率等难以退出的手段也并非最佳选择。 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很低,流动性存在收敛可能 4月政策利率降息落空,是否能期待5月?我们认为很难。4月美联储不加息,且是上海疫情高峰,是最佳的货币宽松窗口期。从2020年疫情来看,货币宽松不会等到疫情结束才发力,而是在疫情高峰的2-3月发力。2022年4月政策利率都没有下调,那么表明三大约束的制约非常强,5月政策利率降息难度更大。 近期流动性过量充裕,是导致债市特别是短端偏强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认为后期流动性可能收敛。此次降准执行日为25日,在缴税高峰之后,回顾2018年4月17日宣布降准到25日执行降准之间,出现过流动性的显著收敛。此外,近期货币市场成交量再次逼近5.5万亿,这也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纯债存在反转可能,转债无需悲观 我们在2022年1月提出“警惕债市调整风险”,当时的逻辑是市场预期“宽货币”,但实际政策组合是“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2022年4月债市如出一辙,市场预期疫情导致货币宽松加码,但实际宽松力度远不及预期。我们认为,短期的流动性过量充裕难以持续,货币宽松约束较强,稳增长组合仍为“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债市再次面临调整风险。对于转债市场,不用过度悲观。货币宽松并非2022年稳增长的核心,稳增长的关键是:(1)疫情后财政的首次发力, (2)宽信用的第二次加码,(3)房地产走向正常化。2022年政策与2021年是镜像关系,2021年是紧财政、紧信用、紧地产,2022年是宽财政、宽信用、宽地产,我们预期2022年内需向上,看好价值、消费板块的转债。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