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看点及IPO发行募投:(1)公司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先生产商,在核工业机器人领域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唯一可批量供货电随动机械手的企业,并成功研制分析用取样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显著提升了我国核工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2020年公司获得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一4A级履约供应商的称号。受益于下游乏燃料后处理市场需求增长及国产设备替代进程,公司成长空间广阔。(2)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206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为8040万股。本次募投项目拟投入资金合计6.01亿元,预期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高公司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升公司在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主营业务分析:公司多年专注于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设备领域,主要收入来源于核工业领域,核工业智能化系列产品趋于成熟,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公司毛利率近年来呈下滑趋势,期间费用率随着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增而逐年下降。 行业发展及竞争格局: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作为产业发展核心的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占比平稳增长。核工业智能设备及机器人市场需求和进口替代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庞大的核电退役市场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市场需求增长推动核工业智能设备及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核工业机器人涉及核工业特殊作业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国内企业数量较少。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公司所在行业“C34通用设备制造业”近 一个月(截至4月11日)静态市盈率为31.23倍。根据招股意向书披露,选择机器人(300024.SZ)、先导智能(300450.SZ)、申昊科技(300853.SZ)、亿嘉和(603666.SH)作为可比公司。截至2022年4月12日,可比公司对应2020年平均PE(LYR)为53.59倍(剔除负值机器人)。 风险提示:1)关联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2)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 1.景业智能:国内领先的核工业智能制造企业 公司是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先生产商,受益于下游乏燃料后处理市场需求增长及国产设备替代进程,公司成长空间广阔。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非核专业智能装备等。 公司是国内唯一可批量供货电随动机械手的企业,打破了之前核工业主要应用非智能化的机械式主从机械手的局面,实现了国内核工业用机械手智能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使用成本的降低。此外,公司成功研制分析用取样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显著提升了我国核工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公司客户覆盖我国核工业龙头企业中核集团下属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公司与中核集团下属企业保持稳定合作关系,2020年获得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一4A级履约供应商的称号。从下游应用来看,乏燃料后处理市场需求紧迫,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已运行核电机组乏燃料年产量已达1000吨以上,根据招股书数数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产生乏燃料近2637吨,累计产生乏燃料月28285吨/年,而目前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年,在建处理能力也仅为200吨/年,未形成规模化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同时离堆贮存能力也已基本饱和,未来乏燃料处理需求迫切。从而乏燃料后处理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也将迎来高速增长,据BP《EnergyOutlook:2020edition》的相关数据等分析,如果国内在2035年达成乏燃料年处理能力与产出平衡,需再建设3-4个800吨/年后处理厂,根据在建200吨/年的乏燃料处理厂投资额估算,每个800吨/年的乏燃料处理厂投资约1500亿元,总投资4500-6000亿元。目前我国核工业设备智能化率(智能化装备投资所占后处理厂设备投资的比例)约20%,随着我国核工业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率有望逐步提升至50%-60%,由此,2021-2035年,国内乏燃料后处理厂的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预计约为1013~1351亿元,平均值1182亿元,对应平均每年市场规模为79亿元。目前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仍由海外公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是国内国产设备替代领先企业,受益于行业整体扩容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2.主营业务分析及前五大客户 公司营业收入随业务规模扩大而快速增长,2019-2020年分别实现收入1.01亿元、2.06亿元、3.4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86.13%。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核工业领域,核工业智能化系列产品趋于成熟,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其中核工业智能设备收入占比在2021年达到87.02%,主要由于公司与航天科技集团单位一、航天科工集团单位二签订的放射性物料转运装备、通道装置的大额合同履行完成确认收入。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非核专用智能装备营收及其占比在2021年均出现下滑,主要系部分在手订单尚未完成交付,公司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核工业智能设备业务中致使其他部分业务有所减少。 图1: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明显 图2:核工业智能设备收入占比提高 毛利率小幅下行。公司毛利率近年来呈下滑趋势,2019-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0.49%、52.46%、44.61%,核心产品核工业智能装备收入规模快速上扩大的同时毛利率逐年下降,致使综合毛利率下行。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因技术含量较高而保持较高的毛利率,近年来因业务规模缩小导致毛利贡献减少。非核专用智能设备因成本较高,同时公司为巩固市场份额而未进行提价,导致该部分业务毛利率较低。2019-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3.39%、22.99%、20.17%,随着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增而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司成立时间短、营业规模较小以及股权激励较为频繁致使管理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图3: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 图4:公司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 表1:公司2020年前五大客户 场发展迅速。智能装备融合机械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具有高定制化程度、高技术投入、高产业关联度等特征,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是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自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十余项支持政策助力行业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实现核心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技术指标具备国际竞争实力,进口替代趋势初具成效,2011-2018年我国智能装备制造市场规模从0.42万亿增至1.8万亿,复合增长率达23.11%。机器人处于行业中游,是智能装备行业的核心,我国是世界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68.2亿元到2020年突破千亿大关。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产销量占比较大,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占比平稳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27.3亿元增至2020年的63.70亿元,市场占比从7.4%增至9%。 核工业智能设备及机器人市场需求和进口替代需求潜力巨大。核工业机器人具备耐辐照性、高可靠性、易去污等优势,核工业机械手作为核工业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工业智能制造的基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着手研究,目前国产机械式主从机械手主要用于乏燃料处理厂、放射性废物处理厂、核相关科研院所等。根据《中国核工业》数据,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预计有望达到8800万千瓦,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到100亿元,市场需求规模可观。在下游细分应用市场中,我国庞大的核电退役市场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市场需求增长推动核工业智能设备及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全球核工业预计将在未来15-20年来迎来历史上第一轮退役高潮,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200多台现役核电机组关闭,全球核电退役市场规模将近1000亿美元,核电退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产出乏燃料近2637吨,而目前我国乏燃料年处理能力仅为50吨,乏燃料处理需求远未满足。我国在核工业领域关键设备制造和建设经验仍与国外存在差距,中美贸易摩擦致使相关设备进口受阻,我国核工业对关键设备实现自主创新国产化的需求强烈。 3.2.核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较少 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目前正处于加速追赶阶段,国内企业技术实力提升和装备国产化已初见成效。在机器人产业中,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比低于全球水平,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其中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核工业机器人涉及核工业特殊作业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国内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企业包括法国Getinge集团的子公司La Calhene、德国Carr集团的子公司Wälischmiller、法国Orano集团、美国Destaco公司的子公司CRL、江苏铁锚、航天烽火、沈阳新松等。 3.3.公司是国内唯一可批量供货电随动机械手的企业 公司多年专注于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设备领域,是国内唯一可批量供货电随动机械手的企业。公司成功研制电随动机械手,打破之前核工业主要应用非智能化的机械式主从机械手的局面,实现了国内核工业用机械手智能水平的显著提高和使用成本的降低。此外,公司成功研制分析用取样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显著提升了我国核工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分报告》,2020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约9.1亿美元,以公司2020年核工业系列机器人的营业收入0.68亿元、汇率按6.53计算,公司核工业产品在特种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14%。 竞争对手:La Calhene、Wälischmiller、CR、江苏铁锚、航天烽火、亿嘉和、申昊科技、先导智能 4.IPO发行及募投情况 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6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8040万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约占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00%。公司将于2022年4月14日开始进行询价,并于2022年4月15日确定发行价格。 公司募投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6.01亿元,预期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高公司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升公司在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项目包括:1)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基地项目。2)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补充流动资金。 表2:IPO募资资金计划及投资项目情况 5.可比公司及行业估值情况 公司所在行业“C34通用设备制造业”近一个月(截至2022年4月11日)静态市盈率为31.23倍。 公司专注于核工业智能装备领域,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智能单机设备、军用特种设备、技术服务。。根据招股意向书披露,选择机器人(300024.SZ)、先导智能(300450.SZ)、申昊科技(300853.SZ)、亿嘉和(603666.SH)作为可比公司。截至2022年4月12日,可比公司对应2020年平均PE(LYR)为53.59倍(剔除负值机器人)。 表3:可比公司财务数据及估值情况 6.风险提示 (1)关联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公司主要销售客户分别为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和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收入占比合计达到77.68%、80.01%、71.06%,客户集中度较高。2020年12月中核集团下属专业化投资运营公司中核浦原成为公司股东,公司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构成关联方关系,2020年和2021年公司向中核集团下属单位的销售占比分别为46.44%和18.76%,未来存在关联交易占比持续走高可能,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情况将影响公司经营独立性。 (2)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公司是主要产品应用于核工业领域,客户需求具有小批量、定制化特点,导致公司收入呈现一定波动性和不连续性,部分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过程复杂,若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能完成安装调试并验收,将影响公司当年度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