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宗原材料等因素影响,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在上升。自4Q20开始,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叠加芯片短缺、政策退坡等因素,汽车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均有上升。虽然直销和经销模式的不同会引起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感知不同,但理性购车仍会对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体系化对比。 燃油车:车价隐性变贵,油价上涨抑制中低端需求。 购置价格: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GAIN价格数据, 1M22 乘用车市场均价为16.5万元/同比+0.9万元,均价自 4M21 开始快速上行,高点为 11M21 的17.0万元。 1M18/1M19/1M20 均价分别为14.2/14.1/15.0万元,年内涨跌波动在0.4万元以内。我们估计2021年开始的均价提升主要因为:1)芯片短缺下,车企/经销商倾向于销售价格高/利润高的车型;2)成本加剧,车企/经销商通过换代提价/优惠减少形成隐性涨价;3)换购占比提升,汽车消费升级。 使用成本:受国际油价影响,2022年3月20日92号/95号汽油每升价格分别涨为10.2元/10.5元,较年初+30%、较同期+38%,对于百公里油耗7-10L的燃油车而言,假设年均行驶1.2万公里,年均用油成本上升约2-3千元。油价上涨,对中低端车型的消费需求抑制明显。 新能源:车价直观上调,高端新能源车保费有所增长。 购置价格:新能源车企因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影响,1Q22宣布上调在售车价,幅度在0.3万元-1.0万元间。考虑23年补贴取消,后续有继续涨价压力。 使用成本: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改革,25万元以下车型保费不涨,25万元以上车型保费根据车损、赔付情况,涨幅在0.2-1.0万元间。 静态看,价格对比现状利好混动及高端纯电动。假设维持当前的购置价格与使用成本状态,燃油车购置价格优势并未明显拉大、使用成本劣势反而扩大。结合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侧重(性价比/高端豪华),我们认为这将利好今年10-20万元混动车型(PHEV/HEV)以及2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车(BEV)的销售,相对抑制15万元以内的燃油车及纯电动车型需求。 动态看,芯片和原材料价格仍是关键先生。受国际供应链的影响,芯片缓解趋势上虽然维持,但完全恢复的预期可能从2H22拉长至2023年。由于渠道库存低、在手订单积压多以及优惠力度低的问题,芯片缓解的幅度和速度或将更多决定燃油车的恢复节奏和弹性。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锂盐价格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冲击更大,假设2H22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得到缓解,原材料价格回落将支撑新能源车企不再涨价、对冲2023年补贴完全退坡的压力。 4月展望:疫情平复后环比增长,预计新能源维持高位。中性假设下,4月中旬疫情平复、各地封控放松,最后一周可加班生产与终端冲量,预计行业上险141万辆/同比-9%、环比+12%,批发187万辆/同比+12%、环比+8%。由于新能源汽车存在继续涨价可能,短期或刺激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提前下单,订单也会向头部产品更集中。中性假设下,预计新能源乘用车4月交付环比持平/微增状态,批发45万辆/同比+145%、环比+5%。 投资建议:维持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长9%的预期,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32万辆/+61%。板块压力释放后,带来重新布局机会;扰动因素平复后,带来板块上行机会。重申看好新能源汽车供需两端的景气持续、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机遇。 整车:A股整车建议比亚迪、上汽,港股长城吉利逐步步入性价比区间。 零部件:原材料涨价带来板块利润增速预期的下调,因此当前推荐自下而上选股,推荐立中集团、常熟汽饰、拓普集团、豪能股份,建议关注上声电子等。 风险提示:疫情缓解速度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给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 一、购置价格 图表1:GAIN行业均价(万元,截至2022/1/31) 图表2:GAIN行业折扣率(%,截至2022/01/31) 图表3:GAIN终端优惠额度(万元,截至2022/1/31) 图表4:分车企/车型折扣率(%,截至2022/3/25) 图表5:上汽大众车型平均折扣(万元,截至2022/3/25)图表6:广汽丰田车型平均折扣(万元,截至2022/3/25) 图表7:新能源车企涨价信息汇总(截至2022/4/6) 图表8:燃油车vs新能源车购置价格对比 二、使用成本 图表9:92号汽油价格(元/L) 图表10:95号汽油价格(元/L) 图表11:汽油价格上涨弹性测算(较2022年初,假设年均行驶1.23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