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能源产业趋势,客户及产品持续拓展。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领域。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截至2021年,公司已具备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基本覆盖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池系统最核心的铝合金产品。2021年来自T客户的营收为12.0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39.93%。公司顺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产业趋势,除T客户之外,同步开拓多个客户群体,供应动力总成零部件、电池包等新能源零部件产品。 多因素驱动轻量化需求增加,单车铝合金用量持续增加。“节能减排”政策+“里程焦虑”共同推动汽车轻量化的需求增加,铝合金因为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2025年单车铝合金用量有望从2020年的139kg提升到250kg,中小件/底盘/三电系统/车身结构件完成铝合金升级后单车价值量超过2万元。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095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7.1%。截至2018年 , 铝合金加工的压铸/锻造/挤压/轧制四大工艺占比分别为77%/10%/10%/3%。其中,压铸因为生产效率高,占比最大,锻造产品制造工艺相对复杂,但具备更优良性能,主要面向高端车型。 产销配合驱动公司业绩确定性增长,客户结构多元化,在手订单充裕。 公司持续募资投入,将工艺从铸造延申至锻造和挤出领域。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2016年起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机加工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截至2021年,公司已经建成投产的土地约为399亩,2022-2023年即将投产7号/8号/9号三个全新工厂,新增投产土地约372亩,根据我们测算,所有土地能够支持约80亿元产值。 公司2022年3月公告将购买湖州500亩土地,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充。 受益于T客户在新能源产业的背书,公司持续开拓新的客户群体,T客户及其它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持续下降。根据公司公开调研记录披露,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为50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加约216.26%,营收增长具备较强确定性,新增产能未来能够得到合理消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1)现有土地储备产能持续释放;2)订单随客户销量增长不断增加;3)原材料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毛利率较2021年逐步回升,费用率基本持平。基于以上核心假设,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43.80/57.35/78.60亿元 , 同比分别为+44.9%/+30.9%/+37.1%,归母净利润为5.96/8.12/11.13亿元,同比分别为+44.2%/+36.3%/+37.0%,对应EPS分别为1.33/1.82/2.49元,对应PE分别为23.23/17.04/12.4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应短缺超出预期,铝合金价格上涨超出预期。 1.顺应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产品及客户持续拓展 1.1.致力于汽车轻量化,覆盖铝合金核心产品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领域,主要从事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目前公司具备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基本覆盖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池系统最核心的铝合金产品。 公司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创积累-转型突破-进军扩张”的阶段。2003年至2007年公司逐步完成初创阶段技术与市场的积累,并从模具加工业务延伸到铝压铸业务。2008年至2011年公司铝压铸工业件业务走向成熟。2012年至2014年是公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阶段,通过T客户供应商认证,并在变速箱、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多项技术和工艺突破。2017年公司在上海主板上市,之后公司又陆续开辟采埃孚、北极星、长城汽车、宁德时代等客户,客户群体和产品种类不断拓展。 图1:公司发展历程 1.2.股权结构清晰,集中稳定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徐旭东先生,截至2021年底,直接持有公司16.31%的股权,并通过控制旭晟控股、旭日实业二名法人股东间接持有公司37.68%的股权,合计控制了公司53.99%的股权。旭成投资为公司高管、核心员工及其亲属的持股平台,截至2021年底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3.75%。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1年年报) 1.3.紧抓机遇,拥抱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 新能源汽车业务加速拓展,汽车类产品营收占比逐年走高。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铝压铸精密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工业用品等领域。 2013年起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大力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等核心系统零部件,在变速箱、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多项技术和工艺突破,至2016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公司主要产品。2021年汽车类零部件收入占比89.10%,工业类零部件占比4.59%,模具类零部件占比4.22%。汽车类零部件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主营业务得到不断加强。 图3:主要产品展示 图4:2017-2021年公司分类产品收入占比 1.4.营收高增,毛利率同行前列 营收高速增长,净利润稳步提升。2021年公司营收30.23亿元,同比增长85.77%,其中以汽车类业务为主。2013年公司与T客户签订框架合同,随着T客户销量持续增长,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同时借助于T客户的背书,公司成功拓展新的国内外整车、零部件及动力电池客户,产品和营收构成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的普及将提升轻量化零部件的需求,公司铝合金压铸业务营收有望继续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起稳步提升,2021年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24.16%。 图5:公司2017-2021年营收&增速/亿元 图6:公司2017-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亿元 费用率维持行业较低水平,毛利率居于汽车压铸行业前列。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合计总费用率8.23%,分别为0.71%/2.52%/0.73%/4.28%,费用率较低,并从2019年起有逐年下降趋势,体现出公司近年较强的成本控制水平。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4.06%。自2016年起,公司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位于同行业前列水平。 毛利率下降一是因为T客户新车型Model 3/Y毛利率较低,车型放量拉低了平均毛利率水平;二是受原材料价格以及海运费上涨的影响。 图7:车2016-2021Q3可比公司费用率 图8:2016-2021Q3可比公司毛利率 1.5.客户多样化拓展,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持续下降 T客户为核心客户,国内外客户多样化拓展。公司第一大客户为T客户,为其提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包括变速箱箱体、电动变速箱悬挂、电池组外壳、箱体等。随T客户Model 3/Y放量,公司对其销售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12.07亿元。 图9:T客户历年销量/万辆 图10:公司T客户营收/亿元 2021年公司销售额30.23亿元,其中T客户占比为39.93%。此外,公司在国内外多样化拓展客户,包括T客户在内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图11:2021年公司营收占比 图12:2017-2021年T客户&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 从2017年起,公司开始为采埃孚、北极星和蔚来等客户批量供货,与宁德时代、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开始合作,并陆续拓展了伊顿、伟创力、宝马、广汽等客户。 表1:公司核心客户拓展时间及产品 1.6.研发投入高增,技术优势巩固 研发投入迅速增长,技术优势不断巩固。公司近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24.47%,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2021年拥有研发人员441名,同比增长96%,占公司总人数的14.93%。 图13:2017-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亿元&增速 图14: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 2.多因素驱动轻量化需求增加,铝合金成为最优选择 面对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和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的现实,轻量化成为重要的技术方向,铝合金材料以其性价比优势,成为轻量化的优选,市场空间2025年有望达到3095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1%。 2.1.政策推动+“里程焦虑”推动轻量化快速发展 政策推动,节能减排标准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汽车领域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专家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发布,对于乘用车新车的油耗做了具体的要求,2025/2030/2035年乘用车新车的平均油耗需要达到4.6、3.2、2.0L/100km,节能减排标准持续升级。 表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能耗总体目标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核心关注。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助推下,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20年1月的2.7%提升到2021年11月份的20%,随着新能源车份额的不断扩大,相关的问题也逐渐突出。2021年2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文章《如何破解新能源车里程焦虑?》,提及根据协会对于新能源车主用车体验的面访调研结果,用户购买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电池续航能力”,占比达到31.8%,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核心关注内容。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质量增加,续航里程诉求带来轻量化需求。新能源车相较于燃油车虽然减少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是增加了三电(电机、电控、电池)系统,电池动力系统的能量密度低于燃油系统,因此新能源整车的质量高于传统燃油车。而新能源车对于续航里程的述求,增加了对于整车轻量化的需求。 图15:2020-2021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 图16: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质量对比(kg) 轻量化助力节能减排,铝合金材料性价比最佳。根据“布勒中国”的数据,汽车重量每减轻10%,最多可实现节油5-10%,整备质量每减少100kg,百公里油耗可以降低0.3-0.6L,减少 CO2 排放8.5g/km,因此轻量化成为节能减排领域的重点发展技术。同时在不同的轻量化材料中,对比多种金属合金和碳纤维,铝合金的性能、密度以及价格等多方面具备优势,是最具有性价比的轻量化材料。 表3:汽车轻量化材料对比 2.2.单车用铝量持续增加,铝合金市场广阔 乘用车铝合金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车均用量接近翻倍。根据国际铝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国内传统乘用车用铝量约为139kg/辆。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提出我国2025/ 2030年单车用铝量目标为250kg/辆和350kg/辆。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国内铝合金市场空间约为3095亿元,2020-2025年CAGR为17.1%。 图17:国内铝合金用量kg/辆 图18:国内铝合金市场空间测算/亿元 2.3.铝合金加工工艺多样化,压铸+锻造+挤压成为未来方向 2.3.1.四大基础工艺+后续处理工艺,构成铝合金加工体系 轧制/锻造/挤压/铸造四大基础工艺:1)轧制:锭坯借助轧辊施加的压力,使其横断面减小,厚度变薄而长度增加的一种塑性变形过程;2)锻造:利用材料的可塑性,借助外力产生塑性变形;3)挤压:对模具型腔内的金属坯施加强大的压力,获得所需断面形状、尺寸的塑性加工办法;4)压铸:将金属溶液压入模具内,在压力下冷却成型的一种精密铸造方法。在基础铝材上进一步加工工艺:1)冲压:压力机和模具对材料施加外力,使之塑性变形或变形;2)焊接: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使得工件之间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 图19:铝合金加工四大基础工艺 图20:2018年铝合金加工四大工艺占比 加工方式多样化,铸造工艺占比最高。汽车铝合金产品按照位置和所需性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根据2018年发布的《铝合金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