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磁材双发展,业绩望迎高增长。公司为中钢集团下属子公司,主营金属材料及检验检测、磁性材料的生产与销售。2019-2021年实现营收13.8/16.7/25.9亿元,CAGR达23.3%;归母净利润1.4/1.7/2.1亿元,CAGR达15.7%。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清晰,其检测业务拥有较好的市场化机制,磁材业务受益于行业需求爆发,未来有望维持高增速发展。 深耕检测三十余年,谋求全面发展。公司下属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批准成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历史三十余年,资质齐全,深耕铁路工程领域。在员工持股激励机制下,检测服务2017-2020年营收实现CAGR42.0%,并为公司贡献主要利润来源(2020年检测业务毛利占比44.8%)。公司管理优异,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领先同行。展望未来,公司业务全国布局,铁路检测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同时,公司近两年通过并购在道路、桥梁等基建领域积极拓展非铁业务,有望持续创造业务增长点。 受益碳中和,磁性材料需求迎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公司拥有5万吨四氧化三锰(全国最大),1.5万吨永磁器件,以及1.5千吨稀土永磁器件产能。公司“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磁材业务,现规划永磁器件产能扩至3.4万吨,稀土永磁扩至5千吨,并新增1.5万吨软磁铁氧体。我们认为(1)碳中和背景下,传统家电、新能源车、风电对磁性材料需求迅速攀升。预计中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消耗量于2025年达到8.7万吨,CAGR16.6%;软磁铁氧体2025年行业空间有望达149亿,5年CAGR达11.9%。(2)公司为科研院所转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强,研发费率位居行业前列,2020年高达5.7%。 市场化改革先锋,股权激励深度绑定员工利益。公司坚持市场化改革,培育了一批锐意进取、干劲十足的管理层与技术人员。2020年初入选国资改革“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4月,下属检测子公司中钢国检完成混改,员工持股占比达3.1%;同年9月,公司提出股权激励,拟以4.15元/股的价格向148人授予1328万股股票期权。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助推公司长足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1/4.2亿元,对应EPS为0.28/0.41/0.56元,对应PE为29.6/20.3/15.0x。公司估值与检测、磁材可比公司均值相比均较低。公司检测业务激励制度良好、磁材业务坐享行业成长,未来有望维持营收、利润高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磁材下游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检测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假设及测算误差风险等。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一、市场化改革先锋,深耕主业谋求全面发展 1.1深耕行业三十余年,跻身行业龙头 中钢集团旗下新材料业务平台。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钢集团旗下科技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以金属材料及检验检测业务、磁性材料的生产与销售为主业,当前已成为我国金属制品检验检测权威机构与国防军工领域重要的金属制品研发制造企业;软磁原材料四氧化三锰产能全球第一;永磁器件产品市场竞争力位居行业前列。截至2021年,公司已拥有“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重要创新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并承接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任务。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中钢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33.4%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截至2021H1,中钢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制下的企业合计持有公司33.4%股份。此外,公司拥有6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以及包括中钢制品院在内的3家控股子公司。 图表2:公司股权架构(截至2021H) 1.2积极拓展产品布局,下游应用空间广阔 依据公司业务板块分类,公司当前主要营收与利润来源为检验检测服务、磁性材料业务,并附有装备制造、有机化工业务。 1.检验检测服务及金属制品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钢丝、钢丝绳各类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行业质检信息技术服务。(1)金属制品方面,公司为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国内弹性材料钢丝、特种异型钢丝、军工用特种钢丝及钢丝绳等产品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拥有科研、检测和中试生产仪器设备2000多台,具备年产5万吨金属制品的生产能力。(2)检测方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下设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称中钢国检),是全国首批批准成立的国有性质第三方检验机构,有着37年检验历史,并拥有CMA、CAL、CNAS、ILAC、安全生产检验检测、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桥隧专项等诸多资质证书;国家授权检测业务范围十大类10000多个参数,4000多个产品;检测范围覆盖金属制品、工程原材料及构配件、公路工程、轨道交通、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钢铁产品、防水材料、耐火材料等产品检测。 2.磁性材料产业公司下设: (1)稀土永磁器件事业部:主要生产以铁、钕、硼极少量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永磁稀土材料。产品广泛运用于航天航空、机器人、医疗器械、新能源车、风电、家电、电子、电力机械等领域。 (2)永磁器件事业部: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永磁氧体器件,如汽车电机用永磁铁氧体、变频洗衣机用永磁铁氧体、变频空调用永磁铁氧体、冰箱压缩机电机用永磁铁氧体等。 (3)软磁材料事业部:主要产品包括四氧化三锰、铁硅粉、铁硅铝粉等。 3.装备制造产业 公司装备制造业务生产塔磨机、高压辊磨机、 Ct 系列湿式永磁筒式磁选机等,可广泛应用于包括金矿、银矿、铜矿、镍矿、锰矿、铁矿、锌铅矿等多种矿石及固体颗粒的超细磨与加工。 4.有机化工行业 公司有机化工业务生产9-芴酮、双胺芴、2-溴芴酮等化学品。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水饱和非极性介质中9-芴酮的制备技术”具有反应温度低、产品纯度高、环境污染小、催化剂和溶剂可循环利用,以及体积产率高等特点,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当前市占率达70%。9-芴酮主要用于光学材料用于改性或合成性能独特的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手机及数码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用膜等。 图表3:公司产品布局 公司业务以金属制品检测、磁性材料的生产与销售为主。营收构成来看,以四氧化三锰为代表的工业原料产品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2020年贡献5.3亿元,占比32.3%;电子元器件产品,包括永磁铁氧体器件及稀土永磁器件,贡献3.2亿元,占比19.6%;磁性材料共计贡献营收占比超过50%。金属制品检测业务贡献3.7亿元,占比22.8%;金属制品贡献3.4亿元,占比20.5%;冶金、矿山、机电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贡献0.8亿元,占比4.8%。 图表4:2017-2021H1公司分产品营业收入(亿元) 图表5:公司产品营收占比(%,2020年) 业务板块发展良好,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快磁性材料产业布局,拓展非铁业务检测,创造业务增长点。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3.8/16.7/25.9亿元,3年CAGR达23.3%;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4/1.7/2.1亿元,3年CAGR达15.7%。 图表6:2017-2021年公司营收(亿元)及增速(%) 图表7:2017-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毛利率稳定,净利率稳步提升。2018-2020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近年稳定在25%-26%之间;净利率稳步提升,分别实现9.6%/10.0%/10.5%。 图表8:公司销售净利率(%)及销售毛利率(%) 1.3市场化改革先锋,竞争力维持行业前列 股权激励深度绑定管理层利益。公司2020年初入选国资改革“科改示范企业”,多年来通过科研机制改革、加大资本运营、坚持市场化激励等方式,抢抓深化改革“窗口期”,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改革经验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创新:“科改示范企业”案例集》。 2021年9月,公司提出首次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推荐激励制度建设,拟向包括公司董事、高层管理人员、中层人员及技术业务骨干在内的不超过148人(占员工比重约15%)授予1328万股股票期权(占股本总额2.3%),价格为4.15元/股,并于股权激励方案中设定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8%的增长目标。 图表9:公司2022-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 图表10:公司考核目标对应业绩(亿元)及增速(%) “十四五“规划目标清晰。公司于2021年12月发布《“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 依据《规划》,公司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的愿景,提出了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做强磁性材料及器件、金属制品及检测服务等核心产业,做优矿山及建材专用设备、精细化工材料及冶金检测设备等特色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等业务。公司对其各业务板块均制定详细计划,力争打造多个细分赛道隐形冠军产品,实现跻身产业“世界一流”目标。 图表11:公司“十四五”规划 客户资源稳定优质。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拥有一批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产品的主要客户包括格力电器、美的电器、海尔电器、小天鹅、惠而浦、莱克电气、东贝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等行业内知名企业。 图表12:公司部分客户 二、检测行业蓬勃发展,积极扩品创造利润增长点 2.1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政策引导,我国检测认证行业持续扩容。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技术服务业。近年来,国务院、行业协会等部门、机构相继出台文件,旨在为检测行业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强做优做大。当前,中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四五”规划》第二稿已形成,《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和改革创新并举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图表13:我国检测行业政策梳理 检测行业规模、机构数量稳步攀升。受近年国内政策开放及产业发展的推动,国内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中国逐渐跻身质检行业的“世界大国”。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2020年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3586亿元,同比提升11.2%。我们认为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检验检测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预计CAGR达14.0%,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500亿元(前瞻研究院预测)。 图表14:2015-2026年我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亿元)及增速(%) 第三方检测广受市场欢迎,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我国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且机构数量众多,当前呈现“小、散、弱”的格局。2020年我国检测机构数量达48919家,且地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企业多集中于如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检测细分领域,尚未出现跨地域、跨领域经营的行业龙头。根据公司营收与行业空间预测,华测检测、谱尼测试、广电计量等头部上市企业市场份额仅占0.4%-1.0%左右,行业集中度远低于英国(预计2021-2022年CR4达10.5%)。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第三方检测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政策扶持下检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有技术优势与规模优势的检测公司望做大做强。 图表15:第三方检测产业图谱 图表16:2018-2025年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亿元)及增速(%) 图表17:英国检测行业龙头市占率(2020年) 图表18:我国检测行业龙头市占率测算(2020年) 2.2开疆拓土,检测业务长足发展 国内权威大基建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之一,营收利润稳增长。公司下属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批准成立的第三方公正性检验机构,主营金属制品及质量检验检测。管理层日思进取,研究院2017-2020年营收实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