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剂行业进入发展期,进口替代方兴未艾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快速发展,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增加,2019年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发现以及药物临床前研究投入的资金为866亿,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8.8%,高于全球生命科学领域资金的增速。 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中10-15%用于生物试剂的投入,包括酶、抗原、抗体等原料。国内生物科研试剂领域起步较晚,正在进行进口替代。从产品类型上看,生物科研试剂分为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其中分子类占比50.9%最高。 四大技术平台+酶库为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形成下游客户黏性 公司深耕生命科学服务领域,经过近10年技术迭代建立围绕功能性蛋白质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酶库——1)四大核心技术平台筑起研发壁垒,通过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和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公司快速、高效、规模化地进行产品开发,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2)酶库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酶主要涉及高通量测序、等温扩增、PCR和qPCR等领域,覆盖上万种庞大的变体酶库。凭借着酶库和技术平台,公司客户覆盖1000多所科研院校、700多家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700多家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和200多家医药研发企业。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国内获批,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3月12日,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国内获批,可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人群,该抗原检测试剂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和补充,配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策略,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截至2022年3月19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7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毒株的变异,未来两年内新冠检测仍将需求较大,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国内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提升公司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64、24.40、26.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8、8.80、9.78亿元。在生命科学业务领域标的中选取:泰坦科技、义翘神州、百普赛斯、阿拉丁四家标的作为可比公司,结合可比公司2022年平均PE为48倍,以及抗原检测获批将带来成长空间,因此给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2022年PE为58倍,对应目标价为128元人民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销量下降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新品研发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经营业绩增长不可持续和集中采购政策下新冠检测试剂中标单价下降风险; 财务数据和估值 1.诺唯赞: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旗舰企业 公司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1.1.生物试剂业务为核心,生命科学领域全面布局 诺唯赞在我国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排名第一,助力推动生物试剂及体外诊断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公司于2012年成立,核心业务为生物试剂、POCT诊断试剂以及POCT诊断仪器。公司生物试剂产品是下游客户在研发及生产环节中所需的原料和产品,部分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国内的生物安全和供应链本地化,此外,公司积极向下游应用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已成功建立了较为丰富的POCT产品线。2020年初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司推出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以及疫苗等方面的产品及服务,2022年3月1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诺唯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NMPA批准上市。 图1:不断创新的生命科学旗舰企业 2014年,公司的高通量测序产品线上市,细分市场国内市第一,2016年成立体外诊断事业部,进军POCT产品领域,2018年开发PCR系列生物试剂,稳固生物试剂国内的头把交椅地位。公司2019年成立生物医药事业部,布局抗体药物及疫苗业务。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50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项,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67项。 图2:诺唯赞的业务产品线与终端产品布局 1.2.核心管理团队拥有10年以上生物试剂行业生产和研发经验,股权结构合理 公司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为曹林先生和段颖女士,曹林先生、段颖女士为夫妻关系。曹林、段颖、曹生标、徐晓昱、张力军、唐波为一致行动人。曹林直接持有诺唯赞5.35%的股份,段颖直接持有诺唯赞1.94%的股份,一致行动人共持有诺唯赞47.82%的股份。 图3:公司股权结构图(上市后) 公司管理团队深耕生物试剂领域多年,在临床、研发、市场领域拥有多年丰富的经验。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林为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荣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领军型新生代企业家、江苏省科技企业家等荣誉。 表1:核心管理层在生命科学领域履历丰富 1.3.产品品类拓宽,服务力度加强,2021年常规业务高速增长 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司集中研发力量,推出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作为新冠检测试剂生产原料的生物试剂等产品。根据公司2021年业绩快报数据,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迅速,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64亿元,同比增长19.13%,实现归母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17.43%。 公司业务主要围绕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业务板块开展。公司常规业务涵盖科研试剂、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诊断试剂及仪器、CRO服务等,2021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不含新冠业务)约人民币7.18亿元,同比增长约92%,主要原因系销售增加、相关下游细分领域的终端需求增长及公司新增产品与服务的销售转化实现。 图4:2020年以来公司显著受益于新冠业务的拓展 图5:2020年以来新冠业务带来净利润大幅提升 图6: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净利率提升显著 图7:期间费用率不断优化 2.生物科技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进口替代方兴未艾 2.1.中国生物试剂行业迎来快速成长期 生物制品的研发及生产离不开对酶、抗原、抗体等共性的功能性蛋白进行定向改造与进化,功能性蛋白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体外诊断、基础科研、疫苗制造、药物筛选、医美制剂等。 图8:功能性蛋白的下游应用领域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酶及相关的酶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酶的定向改造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异性的序列识别能力以及高效的生物催化活性的工具酶,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底物分子进行高效定向催化,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征。 基于这些特征,工具酶被广泛地应用于核酸、蛋白质和小分子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生产和分析检测,是该领域的关键原料之一。 除酶以外,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是生物科技领域的关键反应,对产品的功能实现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抗体药物、体外诊断与基础科研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抗体的筛选,可以得到亲和力更高、特异性更优、抗干扰性更强的抗体,进而用于后续的诊断类产品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应用领域广泛。 图9:2019年中国生物科研市场按科研试剂类型拆分 在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生物科研试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中,约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的投入。从全球来看,2015年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为12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246亿美元。相比国外,国内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发展较晚,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1%,远高于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 图10: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图11: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单位:亿元人民币) 2.2.生命科学产品矩阵多元,公司致力于提供完整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公司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占率国产第一。公司为国内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提供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2020年中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公司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 图12:诺唯赞在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五 图13:诺唯赞在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占有率为国内厂商第一 公司专注于生物试剂业务,通过自主开发的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对高端酶定向进化,目前已完成200多种酶的改造。每一种酶包括上百种基因工程突变体,例如DNA连接酶、文库扩增酶、热启动酶和荧光素酶等。基因工程突变体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在酶的催化活性、半衰期、稳定性、耐热性和抗干扰等方面获得提升,以适应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公司销售的生物试剂主要为qPCR系列、PCR系列及基因测序系列。各系列生物试剂产品主要属于分子类试剂,方法学为分子生物学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主要构成为各类酶、抗体和由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超纯水组成的缓冲液等,不同生物试剂产品构成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酶的种类、用量以及缓冲液的配方等。2021年上半年公司生物试剂销售收入为6.30亿元,同比增长44.29%。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新冠检测试剂的研发及生产的原料市场需求较大,产品销量迅速增加。 表2:公司的生物试剂主要包括qPCR系列、PCR系列及基因测序系列等 2.3.核心技术平台筑起研发壁垒,逐步拓展新领域 基于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快速、高效、规模化地进行产品开发,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 表3:公司逆转录酶、基因测序系列生物试剂的优势 公司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生物化学等个学科交叉为基础,由于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公司可以选择的研发方向较多,能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客户及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且对于不同细分领域的研发能够互相促进、迭代。 图14:公司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公司形成了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均应用于公司的自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多技术平台组合形成了多个生物试剂产品系列与POCT诊断试剂产品系列,多方位满足了下游客户需求。 表4:公司生命科学核心技术的专利情况及其应用情况 四大核心技术平台筑起研发壁垒。 1.基于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公司已拥有上千种催化活性、半衰期、稳定性、热耐性、抗干扰等性能各异的突变酶库,可以用于开发具有多种适用性的生物试剂。 2.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公司可以实现周期短、通量高、多样性强、不限种属的抗体筛选。 3.基于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公司可以实现2-8g/L的蛋白表达量,拥有较高的聚合酶、逆转录酶、连接酶等多种酶原料、单克隆抗体原料和抗原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可实现重组蛋白质的工业化生产并不损失蛋白质原有的活性和纯度,该技术壁垒高于实验室内的蛋白质表达。 4.基于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公司有效提高了POCT诊断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与检测效率。公司自主建立的核心技术平台与产业关键技术深度融合,是公司孵化新产品的技术来源,亦是公司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图15:公司的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2.4.定制化服务彰显核心优势,已初步形成下游客户黏性 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公司对不同客户类型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方式。科研机构用户具有数量庞大、需求试剂品类众多、单个客户订单金额相对较小的特征。基于上述特征,公司通过市场调研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