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首次覆盖报告:加码资源化,打造环境综合治理平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首次覆盖报告:加码资源化,打造环境综合治理平台

2022-03-09严家源民生证券后***
首次覆盖报告:加码资源化,打造环境综合治理平台

深耕大固废,业务布局多元化。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环境修复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业固废危废处理三大领域。公司通过投资建设新项目和收购成熟项目,实现产业的快速布局,2021上半年,运营服务收入首超工程建设收入,运营类资产比重提升,现金流情况良好。 技术引领,修复业务稳中求进。公司是国内土壤修复领域领军企业之一,修复技术基本涵盖所有大类的技术路径。近两年,行业竞争加剧、短期承压,公司主动放缓修复板块投入,注重项目质量及回款能力,新获取的土壤修复项目质量较优,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加大危废资源化布局,助力业绩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危废市场有效产能不足,市场缺口仍较大。随着政策和监管趋严,叠加行业高度市场化,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受资质壁垒、技术壁垒等因素影响,外延并购为重要的扩张途径,公司以危废金属资源回收业务为重心,加快危废行业布局,截至2021上半年,在运危废产能53.55万吨/年,储备产能近100万吨/年,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成长持续性可期。 垃圾焚烧发电稳步推进,贡献充沛现金流。2020-2021年,公司项目集中投运。截至2021年底,在运营项目共计12个,在建项目2个。目前在运总产能达9500吨/日、在建产能为1600吨/日。项目整体保持持续稳定运营,为公司业务扩张提供充沛的现金流。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1/22/23年EPS分别为0.70/0.90/1.02元/股,对应2022年3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24/19/17倍。考虑到公司加快危废资源化布局,项目储备丰富,运营能力提升,行业景气度较高;同时,土壤修复业务订单充足且拿单能力较强,高成长空间可期。通过相对估值、绝对估值两种方法,得到公司的合理估值区间为17.99-20.98元/股,对应2022年PE为20-23倍。 给予公司2022年22倍PE,目标价19.79元,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1深耕大固废,业务布局多元化 1.1公司成长历程及股权结构 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高能垫衬工程处,2001年改制为北京高能垫衬工程有限公司,东方雨虹入资,2009年整体改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4年登陆A股主板。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公司从填埋场防渗龙头企业发展为环境修复的领军企业,自2015年,公司开始布局固废、危废处理领域,进军危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领域,并跻身行业前列。目前,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环境修复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业固废危废处理三大领域,兼顾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置等项目协同。 高能环境与东方雨虹实际控制人均为李卫国,根据2021年三季报,实控人持股19.82%,公司副董事长刘泽军、以及前十大股东许利民、向锦明等均出自东方雨虹。东方雨虹作为国内防水材料市场龙头,自成立20多年以来,经营稳健,核心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市场验证。2020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多个应急项目建设和火神山医院医废、废水运营,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得到市场的肯定,体现了较强的项目运营能力。 图1:高能环境股权结构图(3Q21) 1.2运营服务占比提升,现金流优化 公司依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技术储备,构建环境修复、工业固废危废处置、生活垃圾处置三大业务体系。公司采用工程承包与项目建设运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项目工程承包实现业绩增长和现金流快速回笼的短中期目标,同时通过新建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对成熟运营项目的投资并购,实现产业的快速布局,提升细分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运营资产的比重,保障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和现金流的改善。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工程承包和运营服务,其中危废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置前期以工程建设为主,后期转项目运营。 图2:高能环境业务构成 2015年,公司确立以环境修复、工业固废危废处置、生活垃圾处置三大领域为业务核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85亿元,同比增长27.1%,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由于运营类资产占比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5-2020年,营业收入CAGR为46.3%,归母净利润CAGR为38.9%,增长显著。2022年1月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20亿元至8.00亿元,同比增长30.9%到4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86亿元到7.66亿元,同比增长26.4%到41.2%。 图2:2013-3Q21高能环境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3:2013-3Q21高能环境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2015年-2019年,环境修复业务营收占比最高。2020年起,受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公司业务布局有所调整,主动放缓环境修复板块业务,专注优质项目,同时加大危废资源化处置的投入,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2020年,工业固废危废处置业务增长显著,同比增速达87.5%;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板块,新沂项目、濮阳项目、荆门项目、天津静海项目、临邑项目、泗洪二期等6个项目集中投运,共计产能约4800吨/日,公司运营类资产比重提升较快。截至2021上半年,工业固废危废处置业务营收占比达到48.4%,相比2020年同期提升11.6个百分点。 图5:2015-1H21高能环境三大业务板块营收 图6:2015-1H21高能环境业务板块营收占比 1.2.1运营服务收入占比首超工程承包收入 根据公司2021年半年报显示,运营服务收入占比达到52.4%,首次超过工程承包收入,较去年同期占比24.9%,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由于:1)2021上半年,阳新鹏富综合回收固危废的数量和质量同比均有较大提升,靖远高能技改扩产完成,公司固危废资源化板块实现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219.0%;2)受补贴政策影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20年集中投运,在运产能大幅提升,2021上半年生活垃圾处理实现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195.9%。2021上半年,整体运营服务毛利率为27.3%,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1.60个百分点。后续随着公司业务布局和新产能释放,运营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7:2015-1H21工程承包和运营服务营收占比 图8:2015-1H21工程承包和运营服务毛利率对比 1.2.2现金流情况逐年转好,造血功能持续提升 2015-2017年,工程承包项目占比较高,由于工程类项目回款周期普遍偏长,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表现一般,2017-2020年,公司及时出清落后产能,陆续完成对靖远宏达、阳新鹏富、宁波大地等优质运营资产收购,项目运营能力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明显好转,实现造血能力。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主要由于项目回款多集中于第四季度,预计2021年全年现金流情况仍保持向好态势。 图9:2015-3Q21营业收入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图10:2015-3Q21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额 自2016年,公司加强成本管控,实行精细化管理,各类期间费用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管理费用率从2016年的11.2%降至2021前三季度的4.5%,降低约6.6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也得到优化。财务费用率稍有增长,主要是公司加大对外投资及项目收购力度,资金需求量较大,有息负债增长所致。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2%。 图11:2016-3Q21期间费用情况 图12:2016-3Q21资产负债率情况 2技术引领,修复业务稳中求进 2.1高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自2016年“土十条”颁布以来,环境修复政策不断加码,先后出台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作为我国首次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填补了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从监管方、责任方及资金来源规范土壤修复行业。 2020年8月,《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管理的通知》发布,提出加强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管理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表1:近几年主要土壤修复政策梳理 受政策利好驱动,2016-2020年环境修复行业高速发展。根据中环协发布的《2020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及2021年发展展望》,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作为环境修复工程类业务主要部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2016-2020年,修复资金投入从29.4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0.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5%,2020年同比增长约30.0%。 自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新增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项目,专项资金用于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以及土壤环境监管等方面。2021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为44亿元,在污染防治资金中占比稳定,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总预算额达到259亿元,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强有力的支持体系。 图13:2011-2020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年资金量 图14:2011-2020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数 2.1.1行业短期有所承压 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相关企业数增长较快,优质资源相对集中。通过企查查,搜索关键字“土壤修复”,并限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得到2015-2021年成立的土壤修复企业数量。2018年开始,土壤修复企业数爆发式增长,2020和2021年,新增土壤修复企业数量均超过10000家。大多数新进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限,仅有少数企业可以承接大型复杂修复工程项目,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根据2021上半年市场中标情况,前三企业中标金额份额合计为29.8%,前五企业为41.0%,前十企业达到58.7%。 图15:2015-2021年土壤修复相关新成立企业数目 图16:1H21土壤修复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2)中字头勘察设计院进入,短期冲击传统专业修复企业。勘察设计院在土壤修复领域存在独特优势:擅长处理土壤的异位修复,在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技术上优势明显,风险管控能力更强。传统环保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原位修复,具备修复药剂和修复设备技术储备。相较于环保企业,勘察设计企业更适应近两年国内土壤修复短平快的节奏,但这种处置方式忽视土壤地下水修复中的拖尾和反弹现象,这正是环保企业更为擅长的方面。随着行业发展带来的认知升级,环保企业在原位修复、修复药剂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有望受到业主和专家的重视。 3)低价中标现象增多。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数据显示,2020年单项目平均投入金额有所降低。近三年,市场总量(修复工程+咨询服务)总体保持稳定,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单项目平均投入金额有所降低。2018-2020年,土壤修复工程单项目平均金额分别为2694.32万元、2685.59万元、1541.47万元,土壤修复咨询服务单项目平均金额分别为180.20万元、173.51万元、139.40万元。 图17:2018-2020年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和金额 图18:2018-2020年咨询服务项目数量和金额 2.1.2远期行业空间广阔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目前环境修复行业正逐步进入技术管理趋于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较晚,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统计,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我国现有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接近20%。长期来看,土壤修复市场需求依然强烈,结合相关数据测算,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空间约4.67万亿,假设“十四五”期间,工业场地、耕地、矿山修复总量分别释放10%、3%、10%的市场空间,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