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行业极点|2022/01 观点摘要 受限于自动驾驶落地时间与技术路径过长,多家企业将视线转向落地更为容易的智能座舱概念,多家互联网巨头的入场吸引资本与消费者的注意,仅2021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座舱领域共发生 12起投触资事件,已披露融资金额便高达10.8亿人民币,随看华为第一款鸿蒙智能座舱落地,智能 座舱市场热度将再次提升, 本文主要关注于智能座舱整体产业链情况,重点分析智能座舱上游与中游产品市场现状,并对智能座舱未来发展趋势与竞争态势做出预判。 √多模式交互成为智能座舱新趋势 触屏要求驾驶员并用手与眼,在使用过程中,驾驶员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威胁行车安全。在此情况下,新的交互方式必须出现,且新的交互技术需要固绕驾驶任务进行设计,减少占用手与眼的时间,现阶段趋势为综合运用全场景语音、生物识别、手势等交互模式,实现座舱自主建立人机交互,避免分散驾驶员注意力。 V智能座舱催生Tier0.5级供应商 上游零部件厂商为拓宽业务范国,提升产品附加值将向下布局,下游整车厂为提升对供应链的把控力,向上游布局进行整合,智能化机遇则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入场机会,因此Tier0.5可能在整车厂 传统Tier1供应商以及互联网企业中产生, V智能座舱增长逻辑 智能座舱是车企现阶段差异化竞争主要卖点,智能座舱所搭载的功能较多,且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需求。随着汽车行业升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且头部车企的竞争逐渐加剧,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汽车厂商重视的部分,搭载智能语音、HUD等功能配置成为各大厂商的宣传实点。 智能座舱的定义与结构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集成化趋势的推动,智能座舱迎来智能辅助座舱时代,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座舱的功能与安全性也将进一步提升 智能座舱的定义 智能化、网联化浪潮下,汽车被重新定义,智能座舱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涉及的细分技术种类繁多,行业内对于智能座舱的定义并不统一,政府也未出具明确的标准,智能座舱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和互动,是拥抱汽车行业发展新兴技术趋势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而构建的人机交互体系。 智能座舱将覆盖用户使用车的全部场景,覆盖用户使用车辆的前《中后所有时间场示;覆盖驾驶员、副驾驶、后排乘客、车外相关人和物体等空间领域 智能座舱可自主建立人机交互,并可为车主提供场票化服务 人车 智能座舱 座舱与人工智能融合程度趋深,未来座舱可进行自主决策与完全自动驾驶 智能化 智能座舱功能完善、响应迅速、操作安全、并具备应急机制 智能座舱架构 头的 HMI交互窗口 流媒体后视镜 液品仪表 中控屏 HUD 应用程序 音乐视频播放器 导航地图 中间件 人机交互UI界面 语音接口框架 导航框架 操作系统 QNX Linux Android 座舱城控制器 虚拟机 ACRN QNX XEN 高通 瑞萨 联发科 座舱5oC NXP 智能座舱架构 智能座舱的架构如上图所示,其架构组成从上至下依次为外设硬件、应用程序、中间件、车载OS、虚拟机和智能座舱芯片。与智能驾驶相似之处在于智能座舱在系统平合层面需要建立硬件适配和驱动控制,车机服务为智能座舱的核心服务,包含系统、 车身控制及数据服务等,依赖于车机服务达到相应的能力控制。 头豹e nxlkalocm 智能座舱产业链上游分析 智能座舱产业链上游涵盖产品较广,座舱域控制器、主控芯片、中间件以及应用程序等部件在智能座舱架构中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 智能座舱芯片 传统座舱功能简单,仅包含机械式仪表盘及简单的音频播放设备,且各系统相互独立,控制芯片采用传统MCU芯片足以满足算力需求。而智能座舱发展为包含驾驶信息显示系 统、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抬头显示系统HUD、人车交互系统、流媒体后视镜等多个子系统的集合体,系统数量变多,各系统之间的通信成本与时间也随之增加。 芯片厂商开始推出"一芯多屏"方案,一颗芯片可支持多个操作系统,此方案可有效降低成本,并易于车企追过OTA实现持续软件送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为"一芯多屏"方案提供 平合,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发展,座舱域控制器的出现将各系统集成,统通过域控制器控制。座舱内所有电子单元统一由一块芯片控制,此种架构与基于SoC芯 片的智能手机控制架构相似。由于架构较为相似,智能座舱处理器芯片的性能算力需求与手机也较为相近,部分手机芯片厂商通过将手机芯片进行车规级设计及封装以实现芯片在座舱上的应用。 主流智能座舱SoC厂商产品对比 工艺(纳米) 企业 合作厂商 代表SoC CPU算力 GPU算力 博世、大陆、电装、花样、 高通 105K SA8155P 1,142 航盛、LG 安波福、电装、博世、松下 英特尔 A3950 48.4k 216 大众、伟世通、博世、大陆、 40K 288 R-carH3 电装 Tegra / 英伟达 奔驰、现代 Parker i.mx 8QM 128 大众、奥迪、航盛、博世 28.6K NXP 大陆、弗吉亚、现代摩比斯 Jacinto7 24K 140 联发科华为地平线 大众/长安 MT2712 22K 133 麒麟980A 75K 641 征程2 / / SoC产品对比 通过对比可发现高通所推出的产品具备 表格列举出现阶段主流厂商的产品对比情况, 高算力特征,且远超其余供应商,同时高通的合作厂商较多,主要Tier1厂商均与高通 列为第一梯队。英特尔与瑞萨的产品算告列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企业存在算力 有密切合作,高通在此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力相对较高, 与部分Tier1厂商也有一定合作, 不足或合作厂商较少,无落地车型的问题。 头豹e nxlkalocm 智能座舱产业链中游分析 智能座舱中游由各类汽车电子集合而成,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升级,车内大屏化、多屏化、高分辨率"趋势明显 智能座舱主要产品渗透率,2021年 智能座舱中游由各类汽车电子集合而成,智能化推动汽车电子升级,车内"大屏化、多屏化、高分辨率"趋势明显。 100% 80% 80%60%40% 随着消费升级和智能化普及,汽车屏幕承载着娱乐播放、 信息显示、系统控制等功能,逐步向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靠拢。显示技术有望逐步从目前的LCD逐步升级至 30% 5% 4% 20%%0 分辨辩率更高、效果更好的OLED、miniLED和microLED,从 仪表 HUD 现有汽车内饰设计中可以发现,车载显示器主要应用在中控、仪表组、抬头显示器、流媒体后视锦等。其中中控屏 渗透率最高,达80%,流媒体后视镜仅为4%。 流媒体后祥 中游产品变革趋势 机械仪表 中控系统 机械仪表 液品仪表 后视镜 流媒体后视镜 信息丰度增加、全面展示车辆信息 显示方式信息化、智能化 物理反射演变为电子化显示 流媒体后视镜在不同价位车型中的渗透率,2020年 中控屏尺寸分布情况,2020年 5.6% 6% 4.5% 8寸以下 5% 4.1% 4.0% 810寸 头的 4% 10-12.3寸 3% 12.3寸以上 40.2% 1.7% 2% 0.9% 0.4§ 1% 0% 10万以下10-15万15-20万20-25万25-35万35万以上 中国HUD装机量与渗透率,2016-2021年 中控屏整体渗透率已高达80%,20万元以上车型中控屏渗透率已达100%,触摸式中控屏已基本成为座舱标配中控屏呈现大屏化趋势,2020年中控屏10寸以上占比已达44.7%,预计未来该比例将继续上升。 单位:万套 装机量- 渗透率 6% 140 5.0% 120 5% 流媒体后视镜在高价格车型中的渗透率高于低价格车型但在各价格车型间的渗透率均较低。可以20万元作为分水岭进行划分,20万元以上车型流媒体后视镜渗透率在 100 4% 3.0% 80 2.5% 3% 60 4%及以上,15-20万元车型渗透率仅为1.7%,15万以下车型渗透率未达1%。 1.4% 2% 40 0.7% 0.3% 1% 20 0 HUD装机量近年来逐年上升,2016年中国HUD仅装配 0% 8.3万台,2021年则高达123.7万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2.6%,受限于高价格、以及HUD视角度不够宽、消费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者驾驶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改变等因素,中国HUD渗透率极低,仅为5%。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 随若各类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及部分产品集成配置带动单品价值量的提升,同时得益于自动驾驶进程的推进,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也迎来扩容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2017年-2026年预测 警量警市场幢幢2017-2026年档 完整版登录www.leadleo.com 搜索《2021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概览:乘自动驾驶东风,智 能座舱迎来腾飞》 ,8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测算逐辑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 到867.8亿元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可通过智能座舱内主要产品市场规模叠加得出,依据各产品渗透率及单车所需单价计算得出,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座舱在 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867.8亿元。随着 各类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及部分产品集成配置带动单品价值量的提升。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也迎来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