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1月数据出炉,格局改善趋势持续。上市快递公司公布1月经营数据 , 顺丰 、 韵达 、 圆通 、 申通分别实现单量增长9.52%、9.09%、4.81%、17.32%, 分别实现收入增长10.85%、28.02%、20.11%、21.28%,单票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2%、17.49%、14.29%、3.19%。单量层面,1月行业单量增速环比回落7.50个百分点,主要系今年1月居民线上购物需求在春节恢复返乡的背景下进一步下滑,各大电商平台低景气度持续,驱动单量的增长动力有所削弱。分公司看,环比上月,韵达、圆通、申通单量增速分别回调10.05、1.36、2.29个百分点,而顺丰提升1.71个百分点表现较优。单价层面,各家表现稳定,顺丰、韵达、圆通、申通分别环比提升1.04、0.27、0.22、0.15元,与春节期间阶段性因素相关。整体上看,行业价格战激烈阶段已过,当前竞争格局下快递公司降低价格换取份额的积极性较弱,随着行业获量的方式从降价转向并购、增利的方式在降本的基础上新增分层提价,行业格局改善可期,建议关注近期表现。 航司1月数据出炉,疫情反复下表现符合预期。上市航空公司公布1月经营情况。国航、东航、南航、春秋、吉祥ASK分别同比变动2.0%、6.4%、19.1%、26.0%、-3.5%,RPK分别同比变动0.7%、0.4%、17.3%、27.2%、-10.4%,客座率分别为59.63%、56.13%、62.99%、70.81%、62.50%,环比变动-8.9、-11.6、-8.2、-12.1、-12.6个百分点。 整体上看,1月ASK、RPK、客座率同比略有回弹,考虑到去年同期就地过年倡议下居民出行意愿偏弱导致民航经营数据基数偏低,叠加1月疫情反复仍在持续,对出行意愿有所压制,整体表现符合预期。对比无疫情影响的2019年,三大航恢复至2019年同期30%-60%的水平,春秋、吉祥恢复至2019年同期65%-95%附近的水平,较上月有所改善。 中短期看国内出行链复苏趋势明确,近期疫情反复的扰动终将过去,航空行业经营数据仍有待恢复。 风险提示:电商旺季下网购需求后续释放不及预期;快递行业单票收入改善情况不及预期;快递服务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各公司财务改善不及预期。 1.交通运输板块行情一览 本周交通运输板块跌幅为0.99%,跑输沪深300指数1.74个百分点。其中高速公路、公交、铁路运输板块分别上涨0.17%、0.28%、1.48%。港口、、航空运输、机场、航运、物流板块分别下跌1.00%、3.61%、2.22%、0.64%、1.10%。 图1:本周各子板块涨跌幅情况(2022.2.14-2022.2.20) 相关个股标的中,湖南投资、中远海能、原尚股份、天顺股份、东莞控股领涨,分别上涨5.60%、5.40%、4.66%、4.53%、4.52%;吉祥航空、申通快递、白云机场、春秋航空、中国国航领跌,分别下跌8.74%、7.88%、6.30%、5.39%、5.38%。 表1:本周涨幅前五个股(2022.2.14-2022.2.20) 表2:本周跌幅前五个股(2022.2.14-2022.2.20) 2.行业一周要闻及公告速递 2.1本周行业重点新闻 行业 中国交通新闻网2月18日发布:今年1月,随着合川—宏鑫006号货船满载500吨安全通过利泽航运枢纽一期工程,利泽航运枢纽工程(简称“利泽航运枢纽”)船闸实船试航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一期工程具备通航条件。作为实现嘉陵江全江渠化的咽喉工程,利泽航运枢纽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计划于2025年全面完工。这条“嘉陵江水上高速公路”通航后,四川广元港500吨级的船舶可通过利泽枢纽进入重庆,最后进入长江干流,实现通江达海。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嘉陵江全江渠化共17个梯级,利泽航运枢纽是自下而上的第3级,也是嘉陵江梯级开发规划的最后一级枢纽,上游与桐子壕枢纽衔接,下游与草街枢纽衔接。利泽航运枢纽坝顶全长569米,设四级船闸一座,船闸布置在左岸,电站厂房布置在右岸,中间布置泄洪冲沙闸,坝顶上还有一座桥,连通合川大石街道和钱塘镇,两地通行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缩短为5分钟。截至目前,该项目本年度已完成投资0.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7%。 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55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39.25%。一期工程已完成99%,船闸已具备通航条件。二期工程的临建工程基本完成,三枯土石围堰已填筑至设计高程,正在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和泄洪冲沙闸底板混凝土浇筑,其中土石方开挖完成28万方,混凝土浇筑3000方。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尽快造福于民,该工程春节期间未停工,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共100余人,主要开展了基坑土石方开挖,厂房全年上游围堰填筑,泄洪冲沙闸底板混凝土浇筑等。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重点项目、全国交通重大工程之一,是川渝合作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交通项目(第二批15个重大项目之一),其定位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功能,计划于2025年全面完工,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发电厂房总装机7.4万千瓦,渠化航道29.7公里,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3.2亿度。届时,四川广元港500吨级船舶可以通过利泽枢纽枢纽进入重庆,实现通江达海。这条“嘉陵江水上高速公路”必将有力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为成渝经济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交通保障。 中国交通新闻网2月18日发布:2月17日下午14时38分,由中交二航局参与投资建设的湖北省襄阳市东西轴线(襄江大道)鱼梁洲过江隧道完成最后一节沉管安装。至此,10节沉管全部安装到位,建设团队向着下半年全线贯通的目标冲刺。作为我国整体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襄阳市东西轴线(襄江大道)鱼梁洲过江隧道全长5.4公里。其中,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长1011米,由东汊660米6节沉管和西汊351米4节沉管组成。 从筹备期开始,二航局项目团队就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关键位置,开启了自主研发,实现国内首条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的征程。由于汉江水文条件复杂,水下能见度不超过30厘米,加之沉管体型庞大,体量相当于一艘小型航空母舰,安装难度可想而知。“此次安装的第10节沉管全长91.5米,重约2.4万吨,是西汊水域体型最大的一节。为备战最后一节沉管安装,项目全体人员春节坚守岗位,提前完成了沉管基床的整平工作。”二航局项目负责人孙晓伟表示:“项目部还通过自主研发的沉管施工全过程信息监控系统监测调控,实时掌握沉管下沉过程中的姿态,确保对接全过程的安全和精度,将沉管成功下沉至汉江水下23米处,完美实现了沉管管节对接接头偏移不超过20毫米,轴线偏差不超过50毫米的目标。”此外,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建设基础上,襄阳东西轴线(襄江大道)更加注重技术上的创新和智慧基因的引入。二航局依托旗下技术中心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入手,实现由“中交制造”到“中交质造”+“中交智造”的跨跃,诞生了“三个最大”:即世界最大规模千米双轴线沉管预制干坞、国内最大规模临江超厚砂卵石强透水地层超深超大基坑、国内最大规模超深格型地连墙岸堤防护结构。“我们自主研发的内河沉管基床高精度智能移位浮式整平船,圆满完成对汉江水下14至28米的河床进行整平作业。”二航局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冯先导表示:“沉管隧道在一次舾装阶段,首次采用装配式端封门结构,并将自主研发的国产GINA止水带用于沉管隧道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襄阳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张林表示:“三年来,全体建设者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项目众多从无到有的突破,连续四个春节的坚守一线,最终实现沉管安装的完美收官。”下一步,项目部将对沉管干坞预制场“二次封闭”,吊装双壁钢围堰,填充水下混凝土,分次进行坞内水抽排,并顺次安装4层钢支撑及附属部件,确保坞内施工安全,然后进行1250米干坞现浇隧道施工,实现水陆隧道相接。据悉,襄阳东西轴线(襄江大道)鱼梁洲过江隧道通车后,将为襄阳市打造“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提供“加速度”,有力加快樊城、东津新老城区的联通联动,成为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人口聚集和功能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襄阳的区域影响力,助力襄阳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同时,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为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借鉴和经验积累,对引领国家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交通新闻网2月18日发布:2月18日,海信举行线上沟通会,海信智能交通事业本部副总经理陈晓明介绍,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海信技术方案帮助19座城市登上“缓堵”榜单。近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仅有8座城市拥堵同比下降,其中5座城市的缓堵项目由海信参与承建,占比超过6成。榜单显示,这5座城市分别是西安、昆明、兰州、银川、贵阳。以拥堵降幅最大的西安为例,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海信团队在协助西安交警进行交通警卫安全保障任务的同时,也在助力打通交通“大动脉”,共建设114条“绿波带”,让市区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了23%,加上对主城区1341处信号灯的整体智能化改造,市区主要区域和十四运会涉赛道路忙碌而通畅。“西安全运会期间,我们保障超过2000次共计300个小时的信号控制分秒不差,100余趟勤务线路精准抵离,圆满完成全运会信控“0失误”保障目标。” 海信西安智能交通项目经理叶垚江介绍。在银川,海信自2014年起协助交警承 建“缓堵提畅”工程,2018年第三季度,海信智能交通团队仅用时三个月,便将第一季度曾排名全国“首堵”的银川“踢出”了城市拥堵榜外。2020年,银川在高德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TOP10中排名第7位,在拥堵同比下降城市榜TOP10中排名第5位,打造了令业内瞩目的“银川模式”。数据显示,银川市城市拥堵指数已经连续5年下降,拥堵指数从2016年1.65持续下降到2021年1.30,下降21.2%,平均行车速度从2016年29.03km/h持续提升到2021年38.50km/h,提升32.7%。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海信所服务的城市,已经连续5年占据该榜单的半壁江山:2017年度“十大拥堵缓解城市”中,海信智能交通服务城市占据7席;2018年度“拥堵同比下降TOP10城市”有5城入围;2019年度“全国拥堵缓解城市TOP10”入选6城;2020年度“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TOP10”和2021年的“拥堵同比下降城市榜”均入选5座城市。正在进行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海信负责赛事的交通保障。 海信全新升级安装的冬奥会场馆以及其周边近120台交通信号机系统,全部接入新一代管控平台,既可以智慧调控,也可以由中心指挥人员远程对道路口信号状态进行监管、调控,保障奥运车辆、运动员和市民更畅通、安全的出行。 早在1998年,海信就开始进军智能交通领域。“我们专门花钱去调研,发现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市场很大,而且国内没有形成领头企业和充分竞争格局,全国的底子都很薄弱。”海信集团副高级总裁陈维强介绍。最初,海信确定了两条产品线:一个信号控制系统,这是整个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核心;另一个公共智能交通系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围绕产品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海信做了很多技术攻坚,并且在国内最早研发拥堵控制体系。2005年,海信迎来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一年,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招标。“这次招标从硬件性能、软件功能,到售后服务,还有协议是否开放,都有很高的要求。 最终,海信以领先20分的成绩战胜西门子后成功中标。自此之后,海信打开北京市场,迄今北京有近一半的信号机都是海信的。经过24年的技术深耕,目前海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