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 辉瑞新冠口服药国内获批,疫情防控手段更加多样化。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有望与新冠疫苗一起构筑预防+治疗的双重保险,进一步助力国内疫情控制。目前虽有局部波动,但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未来院内诊疗(门诊、住院、手术等)和消费医疗有望持续恢复。 生物制品:消费性生物制品有望复苏。从供应端看,2021年,国内生物制品批签发供应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回暖明显,未来若后续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常规疫苗、血制品等有望实现更快速放量。HPV疫苗、13价肺炎疫苗等具备消费属性的自费二类苗接种需求有望持续提升。生长激素随着就医流动性的逐步好转,新患入组有望加速恢复。 医疗服务:疫情受控流量有望不断恢复。2021年医院诊疗流量已呈现出恢复性趋势,2021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60.5亿人次,同比增长22.4%。民营医疗服务流量未来有望逐步恢复,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属性的医疗器械同样可能迎来需求进一步释放。 连锁药房:业绩波动性逐渐弱化。随着疫情逐步受控,顾客恢复线下购买习惯,药店客流量逐步恢复,经营情况日益改善。同时板块内相关企业业绩基数和预期逐步稳定,未来业绩成长确定性增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与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市场将利于头部连锁药店的发展。 医美:非刚性需求逐步释放。大部分线下医美消费为非刚性需求,根据卫生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美容机构门诊服务人次889.3万人,同比增长6.16%,增长率放缓较为明显。随着需求逐渐释放,消费人次有望逐步提升,利好产业链相关企业。 医疗器械:院内诊疗器械需求增长可期。心血管、骨科、肾内科、消化内镜等与院内诊疗直接相关的器械领域,有望直接受益于院内手术及诊疗量的需求增长。医疗防护低值耗材产品需求主要定位海外,同时国内消费者经过疫情已经形成较好的使用习惯,整体需求量预计将相对稳定。 体外诊断:常规检测或迎来业绩修复。疫情期间常规检测业务需求受到抑制,未来院内诊疗流量持续向好有望带来化学发光、生化检测等常规业务的业绩修复机会。由于新冠检测是疫情防控关键环节,核酸检测产品国内需求稳定,抗原自测产品在海外个人常态防控中扮演重要作用,同样值得重视。 重点公司 迈瑞医疗、长春高新、爱尔眼科、南微医学、新产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疫情防控难度加大;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药品器械带量集采和谈判议价力度超出预期;抗疫物资供应增多,量价格局恶化;医保支出和卫生财政增速回落,行业增量减少;研发和新产品上市不及预期; 年报一季报行业不及预期;产品出口企业汇兑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国内获批,疫情防控手段更加多样化 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Paxlovid的成分为奈玛特韦和低剂量利托那韦(Ritonavir),前者可以阻断主蛋白酶SARS-CoV-2-3CL的活性,进而阻断病毒复制;利托那韦有助于减缓PF-07321332的代谢或分解,使其在体内有效浓度维持较长时间,以其抗病毒活性。 构筑预防+治疗双重保险,国内疫情应对手段更加多样化。 当前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基本完成。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3亿剂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指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继续加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进一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数据,截至2月7日,全国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3亿人,占总人口数的87.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为4.6亿人。 目前虽有局部波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有望与新冠疫苗一起构筑预防+治疗的双重保险,进一步助力国内疫情控制。未来院内诊疗(门诊、住院、手术等)和消费医疗有望持续恢复,我们看好相关投资机会。 图表1:国内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数整体受控 图表2:Paxlovid EPIC-HR最终数据情况 生物制品:辉瑞新冠治疗药物国内获批,消费性生物制品有望复苏 构筑预防+治疗双重保险,国内疫情应对手段更加多样化。当前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基本完成。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3亿剂次。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数据,截至2月7日,全国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3亿人,占总人口数的87.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为4.6亿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也指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继续加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进一步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目前,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但仍有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辉瑞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将与新冠疫苗一起更好助力国内疫情控制。 图表3:全国疫情新增趋势图 图表4:全球主要国家每日接种新冠疫苗情况 疫情逐步受控,消费性生物制品市场供需有望加速恢复。从供应端看,2021年,国内生物制品批签发供应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回暖明显,未来若后续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常规疫苗、血制品等有望实现更快速放量。 从需求端看,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在国内的获批将使得应对疫情防控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对控制疫情起到更好作用。 疫苗:21年全国新冠疫苗基础免疫和地方省市加强免疫接种推行,各地疾控中心的库房和接种人员资源较为紧张,随着疫情逐步受控,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HPV疫苗、13价肺炎疫苗等具备消费属性的自费二类苗接种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血制品:院内手术及住院流量有望持续恢复,提升下游需求。 生长激素:随着就医流动性的逐步好转,新患入组有望加速恢复。 图表5:2020-2021年白蛋白批次同比增速变化(累计值,月度) 建议关注HPV疫苗、13价肺炎疫苗、人二倍体狂犬疫苗等自费大品种二类苗、血液制品等的放量节奏与生长激素新患入组的持续恢复情况,关注受益于疫情恢复的消费性生物制品标的:长春高新、博雅生物、万泰生物、智飞生物等。 医疗服务:需求确定性仍在,疫情受控流量有望不断恢复 新冠疫情以来,医院肩负着抗疫与日常医疗工作双重职责,同时受院内感染防控要求提升、患者出行交通难度增加等因素影响,医院的诊疗流量下降明显。2021年,我们观察到这一趋势得到了有力逆转。 2020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49.4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下降11.5%。医院29.8亿人次,同比下降12.6%,其中:公立医院25.1亿人次,同比下降13.1%; 民营医院4.7亿人次,同比下降9.6% 2021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60.5亿人次(不包含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增长22.4%。其中医院38.0亿人次,同比增长27.8%,其中:公立医院32.2亿人次,同比增长28.3%;民营医院5.8亿人次,同比增长24.8%。 图表6:2021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 图表7:院内总诊疗人次尚未全面恢复 爱尔眼科:随着疫情逐步受控,眼科医疗服务龙头客流量有望逐步恢复。 尽管国内河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东省、沈阳市、北京市、深圳等地区仍受到疫情反复的较大影响,同时海外各地疫情不断反复,1H2021公司仍保持着较强的韧性,公司实现门诊量479.04万人次,同比增长81.38%;手术量40.54万例,同比增长71.57%。 2021年7-9月,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湖南、湖北、广东、四川、重庆、江苏、新疆等地先后出现疫情反复,对所在地医院的业务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通策医疗: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口腔医疗服务刚性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受局部疫情反弹影响较大,部分线下口腔医疗服务为非刚性需求,消费者会推迟到店服务,随着疫情缓解受控,口腔医疗服务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202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局部反弹,短期内民营和公立医疗服务的门诊量受到影响,但我们认为有限疫情反弹并不影响医疗服务板块需求的确定性,消费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认为疫情后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建议关注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通策医疗、三星医疗、锦欣生殖等。同时,医疗服务终端的消费医疗器械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建议关注爱博医疗、欧普康视、时代天使、明月镜片。 药房:疫情波动逐渐弱化,发展确定性增强 药店主要消费场景为线下消费,对客流量依赖较大。随着疫情逐步受控,顾客恢复线下购买习惯,药店客流量逐步恢复,经营情况日益改善。同时板块内相关企业业绩基数和预期逐步稳定,未来业绩增长趋于稳定,确定性增强。 图表8:全国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 图表9:全国药品市场总规模 我们看好头部连锁药店的未来发展: 1)集中度提高利好头部企业。在产业政策驱动、资本介入以及规模化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药品流通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四大药房(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和老百姓)市占率由2016年的6.1%提高到2020年的10.6%。新冠疫情环境下,单体及中小型连锁药店的经营压力提升,全国性和区域龙头企业纷纷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对优质标的的并购整合,规模效应有望带来营业收入的增长和效率改进,强者愈强。 2)处方药外流带来增量市场。近年来,医保改革政策不断加码,一方面,逐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扩大医保定点覆盖率,并加强对定点机构的考核与监督管理。这使得院外用药更加便捷,有望增强患者的药店消费意愿,并提升零售药店的医保收入占比。另一方面,国家扎实推进“双通道”管理制度建立与落实,使更多集采药品进入药店销售,加速处方外流与医药分离进程。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优势,有望快速抢占外流处方药市场份额,并以规模效应维护其盈利水平。长期来看,龙头连锁的品牌力将逐步提升,并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良性循环。 医美:非刚性需求释放,线下消费有望逐步恢复 医美线下消费的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大部分线下医美消费为非刚性需求,在疫情严重期间,消费者会推迟到店服务,同时门店感染防控压力较大。根据卫生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美容机构门诊服务人次889.3万人,同比增长6.16%,增长率下滑较为明显,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延期需求会逐渐释放,消费人次预计稳中有升,利好相关产业链企业。 我们看好医美赛道长期发展,考虑未来医美渗透率提高且行业规范化程度提升,业绩增速确定性高、表观增速快的医美产品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如:爱美客、华东医药、华熙生物、贝泰妮等。 图表10:我国美容医院门诊服务情况 医疗器械:院内诊疗量加速恢复,耗材使用需求增长可期 医疗器械板块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情况差异较大。在抗疫中发挥显著作用的呼吸机、移动DR、一次性使用手套等医用设备和耗材需求受拉动效应明显,但院内诊疗器械中与部分可择期术式相关的耗材器械受影响较大,未来仍具备较强恢复性增长空间。 根据Evaluate MedTec的数据,2020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295亿元,每年依然保持双位数增长。未来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行业将有望保持长期持续的增长动力,国产龙头器械公司有望逐步脱颖而出。 图表11:2016-2020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院内诊疗器械:对于心血管、骨科、肾内科、消化内镜等与院内诊疗直接相关的器械领域,未来行业需求量有望直接受益于院内手术及诊疗量的需求增长,过去受疫情影响的业绩将重新恢复,叠加当前板块整体估值已经进入历史低位,我们认为2022年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