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鲁证期货]:【碳中和系列报告(一)】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 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碳中和系列报告(一)】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 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

2022-01-27张月、孔天赐鲁证期货有***
【碳中和系列报告(一)】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 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

合规保障生存 专业提升效率 创新促进发展 诚信铸就品牌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合规保障生存 专业提升效率 创新促进发展 诚信铸就品牌 【碳中和系列报告(一)】 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 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 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 张月 股指期货分析师 期货从业资格:F03087913 投资咨询资格:Z0016584 联系人(孔天赐) 期货从业资格:F3076208 联系电话:0531-81678626 公司网址:www.luzhengqh.com 鲁证研究公众号:lzqhyjs 鲁证期货公众号:lzqhfwh 2022/1/27 摘要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 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本土资源禀赋促使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排放强度处于高位,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发达国家;从国内细分部门来看,中国碳排放结构与传统资源禀赋有直接联系,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其中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从各省份碳排放量来看,由于各省之间能源结构不同,碳排放情况有所差异,山东、河北、江苏碳排放最多,北京、青海及海南碳排放最少。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从试点向全国推广,市场手段推动减排潜力巨大。中国碳减排机制以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主,2011年国家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起,7个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6年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我国不同区域的试点市场在覆盖行业、控排门槛等方面有所差异,同时与欧盟为主的成熟碳排放市场相比,国内试点市场碳价整体偏低,各地成交量有限且存在成交潮汐现象。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总排放量超过40亿吨,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 1 / 11 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 碳中和系列报告 碳排放权交易行稳致远 中国迎来“赶考”新进程 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工业的迭代更新,一方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而另一方面引发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面积增大等日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发展”这把双刃剑下,如何平衡与“环保”的关系早已成为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重要考量。在此背景之下,减碳已然上升到政治经济的层面,绿色低碳发展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进步。 一、 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思想确立,碳减排上升至全新高度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说明“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 从碳达峰、碳中和的释义来看,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图1:碳达峰简要示意图 图2:碳中和简要示意图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表1: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时间 方向 具体目标 2025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2030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2060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数据来源:《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 2 / 11 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 碳中和系列报告 二、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本土资源禀赋促使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一)中国碳排放量世界第一,排放强度处于高位,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发达国家 排放总量方面,BP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为98.993亿吨,约为美国的2.2倍,欧盟的2.8倍。单位GDP排放强度方面,从IEA公布的数据看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单位GDP排放强度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且处于持续降低的过程中,而中国的排放强度在1978年达到高点后快速下降,尽管2019年0.69千克/2005年美元不变价的水平较1990年的2.03下降近66%,但这个强度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部分发达国家,据统计201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美国的2.9倍,英国的6.3倍。人均碳排放量方面,根据IEA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美国的人均排放量为14.44 t碳/人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排放国家,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7.07t碳/人,约为美国的一半,与德国相近。 图3:中国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国(单位:百万吨) 图4:人均碳排放量中国约为美国一半 数据来源:BP公司、IEA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5: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处于高位(单位:千克CO2 / 美元(2015 价格)) 图6:2019年主要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数据来源:IEA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表2:中国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发达国家(表中取2019年数据,单位:t碳/人) 国家 人均碳排放量 国家 人均碳排放量 美国 14.44 中国 7.07 英国 5.12 印度 1.69 法国 4.36 日本 8.37 德国 7.75 韩国 11.33 澳大利亚 15.01 全球 4.39 数据来源:IEA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21999200620132020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全球(右轴)051015202519711978198519921999200620132020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全球0.000.501.001.502.00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全球- 0.20 0.40 0.60 0.80 1.00全球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印度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 3 / 11 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 碳中和系列报告 (二)中国碳排放结构与传统资源禀赋有直接联系,化石燃料的燃烧成为碳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 1. 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热生产部门集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为53.0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84%)。究其原因,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20年发电行业中火力发电占比71%,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占16%、6%、5%、2%,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以火电为主,发电利用的可燃物为传统的化石能源,其中主要是动力煤,其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电热生产部门碳排放居于高位。 图7:中国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碳排放超过全球水平(2019年)图8:中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2020年) 数据来源:IEA、BP公司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9:我国电力供给结构以火电为主(2020年) 图10:我国发电量连年增长(单位: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2. 建筑和制造部门碳排放量紧随其后,钢铁、建材、水泥等行业也是碳排放量的大户 首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9年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8.92%,其中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这是由于钢铁行业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结构占主导地位,能源结构高碳化(焦炭占64.7%,煤炭占33.9%)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碳当量。其次,非金属矿产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35%,其中建筑材料工业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按照细分行业来看,水泥工业碳排放量最大(占全国的比例约为9%),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石灰石的燃烧,数据显示2020年水泥工业碳排放12.3亿吨,同比上升1.8%。 3. 运输、仓储和邮电服务行业碳排放居前,2019年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48% 由于物流业耗能量主要由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耗能量构成,且目前并没有直接反映物流业的碳排放数据,因此这类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业的碳排放情况。目前该领域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服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包括汽油、柴油、原煤、燃油、燃料油和天然气等。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有所增加,煤炭的消费有所减少,石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是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42%27%36%53%19%13%9%28%24%33%37%9%0%20%40%60%80%100%世界欧洲美国中国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建筑和制造部门运输部门住宅、商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其他部门37%34%38%20%28%34%25%22%8%7%10%12%27%57%55%8%10%2%2%1%3%8%4%8%5%7%12%7%5%4%0%20%40%60%80%100%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原油天然气煤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71%16%6%5%2%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0200004000060000800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部分 4 / 11 投资咨询资格号:证监许可[2012]112 碳中和系列报告 图1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图12:中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1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千吨二氧化碳) 图14: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碳排放量(千吨二氧化碳) 数据来源:Wind 鲁证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15: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加而煤炭减少(万吨)图16:城市碳排放量稳步增长,明显高于农村(千吨二氧化碳) 数据来源:Wind 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