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公司发布2021年预增公告,公司2021年全年预计收入138.45亿-153.02亿,同比增长43.55%-58.67%; 实现归母净利润40.40-44.66亿 , 同比增长121.35%-144.65%;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63亿-43.80亿 , 同比增长129.73%-153.91%。 以预告区间中值计算,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单季度,预计实现收入38.08亿,同比增长23.28%;实现归母净利润5.95亿,同比下降2.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2亿,同比下降0.7%。 评论: 全年业绩保持高增长,四季度业绩受价格和纯碱价差收窄影响回落。公司全年业绩延续前三季度高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同比增长121.35%-144.65%。四季度单季度业绩同比基本持平,主要原因在于玻璃价格自11月以来已回落接近2020年同期价格水平,12月中旬之后跌至同期价格水平以下;而四季度的纯碱价格大部分时间仍维持在同期价格两倍水平,尽管可使用库存低价原材料,但仍有成本压力;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价差收窄,导致单季度业绩承压。 2022年需求预计前低后高,供给端有缩减预期。2021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后,受下游资金端压力影响,竣工进度放缓。当前来看,我们认为竣工只会延后,并不会消失。从竣工节奏来看,展望2022年,考虑到2020H1新开工大幅走弱对竣工的传导、恒大等民营房企资金链问题有望逐步解决以及22年基数前高后低,2022年竣工呈现出上半年较弱、下半年走强的格局,并预计竣工增速拐点大概率出现在2022Q2末。供给端,在行业未进入全面亏损的状态下,减量预计以超龄窑炉为主,合计31条产线、18850t/d,占现有在产产能的10%以上。供给端增量,为处在冷修中存在复产可能的产线,合计29条、16160t/d,净缩减2690t/d,缩减幅度约1.5%。预计2022年上半年,为行业供给缩减的高峰期,在产产能或将环比缩减。 关注上游资源储备和新业务带来的中长期价值中枢上移。公司发力上游资源储备,在湖南投资年产57.6万吨的超白石英砂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在福建漳州、广东河源、湖南郴州、湖南醴陵配套建有4个硅砂矿,在建设马来西亚硅砂矿,合计年产硅砂约290万吨,资兴该项目建成后,合计达到350万吨,硅砂自给率有望达到90%以上。另外,据中国玻璃报道的消息,9月公司与云南省昭通市就投资建设超白硅砂项目和光伏玻璃项目交换意见。公司在原料供应保障、生产成本控制上优势有望逐步加大。中长期视角下,公司正处在“周期性弱化,成长性增强”的转变期,未来有望快速抢占高端细分市场,打造公司增长的第二曲线,抬升公司价值中枢。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近期浮法玻璃以及纯碱成本变动趋势、公司业绩预告,我们调整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3.7亿、45.99亿、55.93亿(原预测为48.40亿、54.99亿、69.84亿),EPS为1.63元、1.71元、2.08元(原EPS为1.80元、2.05元、2.60元)。采用分部估值,给予浮法玻璃原片和建筑节能玻璃11倍PE,光伏玻璃20倍PE,药用玻璃和电子玻璃40倍和35倍PE,给予2022年目标价20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波动;新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供需关系恶化。 主要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