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况(人民币) 投资逻辑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组件制造商,并连续4年位居全球组件出货第一名,垂直一体化优势明显。2022年公司率先实现10GW级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有望贡献显著超额利润并助力公司市占率提升。回A上市显著提升资金实力,助力公司再次腾飞。 业绩弹性一:补足电池产能短板,巩固一体化成本优势。一体化组件成本差异主要来自硅片/电池片,在工艺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电池片成本:自供<代工<外采。近两年公司自有电池产能存在缺口,导致成本优势被削弱。据规划,2022年底公司电池产能将扩至40GW,公司自有电池产能的增加,有望为一体化组件平均增厚0.01~0.02元/W利润。 业绩弹性二:TOPCon进展迅速,差异化产品有望享受溢价。 1月4日,安徽一期8GW TOPCon电池投产,预计到年中公司TOPCon产能将达到16.8GW,位居行业之首,继续在N型技术上保持领跑,预计2022年公司TOPCon组件出货有望达到5~10GW。 根据我们测算,当N型与P型组件价差在0.07~0.12元/W时,N型组件可在电站建设初始投资上实现与PERC单瓦成本同价,将对投资商形成比较直观的性价比冲击(相当于单W发电量增益额外赠送)。按照TOPCon规模化生产成本预估,N型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0.05元/W以上的单位超额利润。 业绩弹性三:融资渠道打开,财务费用率有望显著下降。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9%、2.8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上市后补足融资渠道短板,有望为公司增厚利润。 IPO募集资金100亿,显著改善资金短板:IPO拟募集资金60亿元,其中40亿元用于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项目,5亿元用于海宁研发中心项目,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本次IPO实际发行新股20亿股,发行价格为5元/股,实际募集资金100亿元,超募40亿元,有望显著改善公司此前资金短板,助力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的提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1-23年营收412、602、724亿元,同比+23%、+46%、+20%,净利润8.6、26.8、41.4亿元,同比-17%、+210%、+54%,对应EPS分别为0.11、0.34、0.52元。考虑公司在N型产品布局上的领先优势,给予2022E年45xPE,对应目标价12.0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风险;疫情反复造成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行业产能非理性扩张的风险;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1、老牌光伏一体化龙头企业回A,翻开成长新篇章 1.1公司概况:全球布局的垂直一体化组件龙头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规模化从事光伏技术研发和光伏产品开发、制造的企业。2007年晶科能源控股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并于2010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JKS.N)。2021年,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申请获通过,老牌光伏一体化组件龙头公司正式回A,有望打开成长新篇章。 公司目前已形成涵盖硅片、电池、组件、电站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从硅片领域起家,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实现硅锭和硅片的投产;2009年开始自主生产太阳能电池;2016年,晶科能源成为全球最大的组件制造商,并连续4年位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名。截至2021年底,晶科能源在全球拥有9个全球化生产基地、22个海外子公司,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32.5GW、24GW、45GW,一体化产能规模优势显著。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 图表2: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图表3:截至2021年底公司硅棒产能分布情况(GW) 图表4:截至2021年底公司切片产能分布情况(GW) 图表5:截至2021年底公司电池产能分布情况(GW) 图表6:截至2021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分布情况(GW) 2021年12月28日,公司科创板IPO注册获批,拟募集资金60亿元,其中40亿元用于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预计建设周期2年;5亿元用于海宁研发中心项目建设,预计建设周期1年;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22年1月21日,公司公布发行结果,确定本次IPO发行价格为5元/股,发行数量为20亿股,预计实际募集资金100亿元,超募40亿元,有望显著改善公司此前资金短板,助力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的提速。 图表7:本次A股上市募集资金用途(百万元) 1.2股权结构:员工持股绑定核心人员 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为晶科能源投资(香港),上市后直接持股比例58.62%; 美股上市主体晶科能源控股是晶科能源投资(香港)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100%,间接持有公司58.62%的股份,是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上市前其他15家股东主要为实控人及管理层控制的合伙企业和外部投资人。 公司与晶科科技(601778.SH)属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为关联方企业。晶科能源主要从事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晶科科技则主要从事下游的电站开发、投资和运营环节,以光伏发电运营和电站EPC业务为主。 图表8:预计上市后公司股权结构图 截至2021年12月28日,公司有2个员工持股平台,分别为宁波晶鸿及晶海宏远,分别持有公司0.345%、0.065%的股份,其中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等重要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均有持股,能较好绑定核心人员。 图表9:截至2021年12月28日,公司员工持股情况 1.3原材料涨价挤压利润,2021年业绩预计同比下滑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336.6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24.6%;毛利率14.9%,同比减少5pct;净利率3.1%,同比减少1.6pct。2020年公司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均呈现同比下降,主要受上游硅料、玻璃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公司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导致固定资产处臵损失达4.2亿元)、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等影响(汇兑损失全年达3.4亿元)。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1年预计实现营收360亿元~385亿元,同比增长7.0%~14.4%,预计归母净利润8.3亿元~8.7亿元,同比-20.3%~-16.5%,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3.5亿元~3.8亿元,同比-61.6%~-58.3%。 2021年硅料、电池片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拉高组件成本,同时在手低价订单的交付也导致公司盈利进一步受到挤压。 图表10:2017-2021前三季度营收及同比增速 图表11:2017-202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从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占比总体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海外营收273.85亿元,同比增长12%,占比82.5%。2021年上半年实现海外营收131.82亿元,占比达到85.9%。 图表12: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 图表13:公司海外业务占比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硅片与电池片绝大部分为公司自用,少量进行外销。2020年营业收入中,组件业务收入占比96.6%,硅片业务收入占比1.3%,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0.6%,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8.6%。 图表14:公司各项业务营收占比 图表15: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 2、头部化、一体化,组件进入壁垒提高 2.1组件环节头部化趋势明显,规模壁垒提高 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并成长为一个终端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年的成熟行业后,从某种意义上讲,组件已成为产业链中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组件的壁垒由企业的产品力(包括供货能力、发电效率、迭代速度、研发积累等)、历史供货业绩、财务健康水平、全球渠道布局、经营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筑就的,主要体现在: 规模:终端呈“大对大”格局,龙头集中趋势筑高规模壁垒。随着平价上网趋势形成,组件终端客户中大型能源集团占比提升,为保障产品一致性及供货稳定性,大型能源集团倾向于选择大型供应商。2021年海外大型能源集团与头部组件企业签订大额订单的趋势愈加明显,如:晶科迪拜1000MW、天合巴西850MW订单。 品牌:头部组件厂商凭借综合能力获高评级,强化获单能力。光伏电站运营寿命长达20年以上,使得终端客户/投资商对组件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财务稳健性要求较高,大型组件供应商更易获得优先的融资评级,进而提高获单能力、强化品牌力。 产品:组件技术更新提速,头部企业凭借产品迭代能力拉开差距。近几年电池、组件环节的技术迭代加快,多主栅、半片、叠焊、大硅片、N型电池等层出不穷,头部企业凭借领先的产品布局可提高获单能力,也可享受高效产品的销售溢价,提高利润率。 渠道:市场与需求愈加分散,区域覆盖度、海外产能布局决定企业出货量高度和盈利能力。光伏平价后,终端需求呈现出“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态势,头部企业全球化、多应用场景的销售策略将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海外高溢价市场的布局也将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由于海外市场签单较早,海外销售可减轻供应链管理压力,使大型组件供应商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保障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 供应链:头部企业的管理更具前瞻性,可保障供货可靠性。近两年产业链价格波动明显,如2020年的玻璃、2021年的硅料。在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头部公司可以通过前瞻性的供应链管理,如签订长单、与上游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等方式保障原材料供应,进而保障组件供货可靠性,提升市占率。 图表16: 图表17:2019-2021年海外大型能源集团部分组件大单情况 图表18:2014-2022E组件环节CR4 图表19:2021年国内组件大型招标占比 图表20:PV-Tech组件制造商可融资性排名 图表21:PV-Tech组件制造商可融资性排名评级与描述 图表22:晶科能源2021H1不同区域组件毛利率 图表23:晶科能源境外组件收入及毛利占比 图表24:主流组件企业全球销售商数量 图表25:主流组件企业全球销售商覆盖国家数量 图表26:2018-2020年头部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VS组件平均产能利用率 图表27:2022年硅料企业销售长单依旧保持高覆盖率 2.2一体化平滑盈利波动风险,降低生产成本 单一组件环节长期处于低利润率水平。在光伏主产业链中,单一组件环节由于格局相对分散、技术壁垒不高,在面对上下游时均缺乏议价能力,长期以来处于较低的利润率水平,尤其在近两年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单一组件环节无论在保障采购、传导成本压力方面均处于劣势,利润率更是被压缩到几乎为负的水平。 图表28:产业链利润分配变化(单W毛利,元/W) 图表29:产业链利润分配变化(毛利率) 一体化成本优势明显,头部组件供应商均为一体化企业。一体化组件企业通过自供硅片、电池片可节省生产成本,平滑产业链利润波动带来的盈利风险,提高组件成本的可控性,并在原材料短缺时享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因此在市场上头部组件供应商均为一体化企业。 合理配臵一体化产能可保证硅片、电池环节的高开工率,进一步降低成本。 组件具有轻资产属性,开工率可以灵活调整且其对成本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硅片、电池片偏重资产,开工率高低会影响到非硅成本。对于一体化企业来说,根据组件产能合理地规划硅片、电池片产能(一般为70%~80%),可以使得即使在需求淡季时,自有硅片、电池环节也能保持较高开工率,进而节约非硅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 图表30:晶科能源各环节产能利用率 3、技术优势与融资能力双击,一体化组件龙头迎业绩拐点 3.1业绩弹性一:补足电池片产能短板,巩固一体化成本优势 一体化组件成本差异主要来自硅片/电池片。组件成本由电池片和辅材组成,辅材一般通过外部采购,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可享受一定折扣,但很难拉开差距,因此组件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主要取决于硅片/电池片。电池片可通过外采、代工或自供获得,在生产工艺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电池片成本:自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