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专题:政策与市场全面支持,配方颗粒拐点已至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专题:政策与市场全面支持,配方颗粒拐点已至

医药生物2022-01-14陈铁林、陈进德邦证券持***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专题:政策与市场全面支持,配方颗粒拐点已至

投资逻辑:试点结束及全国标准统一,行业迎来“量价齐升”周期:1)支付端:我国医保目录对中药的纳入呈鼓励支持态度,中药配方颗粒未来有望逐步进入全部省份的医保目录,支付端的拓宽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增长提供动力。2)需求端: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的应用场景大幅扩张。同时由于产品标准统一后,医生临床使用意愿预计将有所增强。从患者端来看,中药配方颗粒相较饮片使用体验较好,医保支付开通后需求将大幅上升。3)供给端:市场增速高,竞争格局较好,标准发布后产品预计量价齐升。 试点时代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2月,《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该公告对于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监管及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划,生产配方颗粒的企业需要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及中药饮片炮制能力,且品种质量要求完全符合国标或省标,未来配方颗粒生产不再局限于试点企业,但高标准下行业门槛反而大大提升,随着销售渠道的放开与高标准壁垒的建立,头部配方颗粒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支付端:大规模纳入医保在即,支付端拓宽为行业带来成长空间。看过去:国家对于中药的录入呈鼓励态度。每年新增中成药数量大幅高于西药。看未来:《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称,中药饮片品种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经专家评审后将有望纳入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省份将逐步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甚至最终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医保覆盖的拓宽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增长提供动力。 需求端:使用渠道全面放开,替代饮片优势足。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明显优势,其性能及质量相较饮片更为稳定,取药剂量更为精确,异味较小。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配方颗粒临床治疗效果高于中药饮片,同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中药配方颗粒在院内的使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某医院销售数据,中药配方颗粒2019年的销售额/销量就已占到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销售总额/总销量的66.7%/61.8%,上升趋势均远超中药饮片。未来随着标准化的完善,中药配方颗粒的运用有望进一步拓展。同时试点结束后,销售渠道由二级及以上中医院拓宽至具备相关资质的全部医疗机构,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带来更多增长空间。 供给端:行业维持高增速,价格体系预计稳中有升。2014~2018年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33.7%,占中药饮片市场渗透率由4.2%快速增长至11.6%。根据艾媒数据,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于2020年或为255亿元规模。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903亿元,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对应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分别为726亿元至1016亿元,较2020年有3-4倍的增长空间。国家标准对中药配方颗粒做出多维度规定,达标仍需一定研发及固定资产投入,结合近期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大涨,预计成本将显著上扬,或有提价预期。 相关公司:中国中药(0570.HK),红日药业(300026.SZ),华润三九(000999.SZ),新天药业(002873.SZ)、神威药业(2877.HK)等 风险提示:集采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产品提价带来消费者流失风险 1.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行业走向规范化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配方与现代制药技术结合的产物,主要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双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可供患者冲服使用的颗粒。其本质是在传统饮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剂型革新,具有传统饮片特有的性味、归经,同时保持有药材的功效和主治,使中药更能被年轻一代所接受。 图1:配方颗粒生产流程 1.1.配方颗粒经历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程可被大致分为3个时代: 探索时代:早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粹华药厂对近百种常用中药作单味提取,为中药配方颗粒的诞生作最早尝试。而后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中药配方颗粒的雏形,为后来中药配方颗粒的蓬勃发展建立坚实基础。 试点时代:从1990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明确中药配方颗粒的地位。但当时仅允许试点企业生产,2015年后逐步放开配方颗粒的生产与销售限制。 后试点时代: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等多部委宣布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并对配方颗粒的标准出台技术指导,行业正式步入规范化开放期。 图2: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 中药配方颗粒处于产业链中游位置,上承中草药原材料,下接医疗机构,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如今布局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业多数能自产中药饮片,并且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做到全产业链布局。 图3: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链图谱 1.2.政策扶持,试点结束后新国标完善配方颗粒标准体系 经过长期政策引导与扶持,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道路。自1987年提出对中药饮片进行研究与改革起,国家陆续颁布政策,旨在推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试点研究工作以及规范化进程,期间配方颗粒的生产与销售被严格限制。 随着长达30余年的改革与探索,试点工作于2021年结束。目前政府已针对196个品种推出国家标准,针对后续品种的国家标准将陆续发布,行业规范化逐渐步入正轨。 表1: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政策梳理 试点结束,全国配方颗粒标准体系将逐步形成。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时代的结束。该公告对于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监管及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划,生产配方颗粒的企业需要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及中药饮片炮制能力,且品种质量要求完全符合国标或省标,虽然未来配方颗粒生产不再局限于试点企业,但高标准下行业门槛反而大大提升,随着销售渠道的放开与高标准壁垒的建立,头部配方颗粒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图4:《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解读 2.支付端:大规模纳入医保在即,支付端拓宽为行业带来成长空间 医保目录中中药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院内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唯一销售渠道,具有处方药的性质,因此医保支付的放开对于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家与各地医保局持续发文,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中药被纳入医保目录的数量情况来看,2020年以前医保目录中中成药数量的增速始终快于西药,2021年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共纳入1374个,增速为12.4%;中药饮片纳入892个,较去年无变动。 表2:历年国家医保目录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数量 配方颗粒医保覆盖范围将逐步完善。目前中药配方颗粒暂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过去因国家暂未出台政策规定中药配方颗粒的医保管理办法,仅有小部分省市将其纳入省级医保,部分省市将其视同饮片管理。然而2017年开始随着政策监管趋严,福建、黑龙江等省份宣布将中药配方颗粒移出医保。从2021年开始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将逐步制定完善,进入医保的可能性重新增强。同时《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称,中药饮片品种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经专家评审后将有望纳入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省份将逐步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甚至最终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医保覆盖的拓宽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增长提供动力。 表3:近年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的省份整理 3.需求端:应用场景扩张,替代优势足 中药配方颗粒的主要应用场景为中医院与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原本由于质量标准的不确定性与渠道的限制,需求端受限。随着标准的逐步完善,质量及标准的提升将为其在院内的广泛使用打下坚实基础,销售渠道的放开为配方颗粒的增长添加核心动力,我们认为未来中药配方颗粒的需求端将快速增长。 内生:中药配方颗粒在院内的使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某医院的销售数据,中药配方颗粒2019年的销售额就已占到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销售总额的66.7%,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量也已占到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销售总量的61.8%,上升趋势均远超中药饮片。未来随着标准化的完善,中药配方颗粒的运用有望进一步拓展。 表4:2018-2019年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销售情况 外延:销售渠道的扩张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带来更多增长空间。2021年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配方颗粒应用场景由二级及以上中医院扩大至具有相关资质全部医疗机构。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国内基层医疗机构为97万家,占全部医疗卫生机构94.8%,在政策的引导下,销售渠道拓展幅度较大,同时近年来国内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保持增长趋势,有望为中药配方颗粒带来更强增长驱动。 图5: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分布情况(2020年) 图6:国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逐渐增加(家) 等级医院中药占比近年来稳中有升,标准化落地后有望进一步提升。从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内的中药收入占比来看,各级医院门诊端的中药收入占比基本均维持在30%左右,住院端各级医院的中药收入占比差距较大,其中:一级及二级医院中药收入占比呈增长趋势,三级医院的中药收入占比在经历增长后近几年逐渐趋于平稳。随着配方颗粒在院内销售渠道的放开,一级二级医院住院端有望继续维持增长,三级医院有望重新恢复增长。 图7:公立医院分级中药收入占比(门诊) 图8:公立医院分级中药收入占比(住院) 我们认为未来中药配方颗粒需求端的提升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明显优势,仍存在充足替代传统中药饮片的空间。中药配方颗粒是由传统中药饮片加工而成,因而性能及质量更为稳定,同时其取药剂量更为精确,异味较小,具有免煎及便捷的优势,更具便利性。在临床疗效上,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配方颗粒临床治疗效果高于中药饮片,同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对传统中药饮片形成小规模的替代,预计未来替代空间仍然充足。 表5: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对比 从医生端来看,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统一后临床使用动力较足。早期中药配方颗粒往往在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生产标准,《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研究》中提到,以黄连为例,不同企业对于其有效成分小檗碱的含量要求不同,最高要求(15%)与最低要求(7%)相差甚远,导致药效不同,为医生在临床端的应用增加难度。由于制备工艺的不同,导致中药配方颗粒的大小,均一度均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其溶解度和崩解速度,从而影响吸收及作用时间。未来中药配方颗粒的制造将在全国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国家对配方颗粒的来源、制法、性状、鉴别方法等都做出精确指导。待标准统一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及药品质量有望得以统一,预计医生对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认可度将随之提升。 从患者端来看,医保支付的开通有望提升患者使用意愿。目前仅有部分省份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系统,由于购买配方颗粒后无法通过医保支付,患者对于配方颗粒的使用意愿仍经受限制。未来中药配方颗粒有望逐步被纳入省级医保,同时由于相较传统中药饮片较为优异的使用体验,患者的购买意愿有望得到增强。 4.供给端:预将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新标准下有望提价 4.1.市场保持高增速,竞争格局良好 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在中药饮片中渗透率逐渐提升。 2018年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达到198亿元,2014~201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33.7%,占中药饮片市场渗透率由4.2%快速增长至11.6%。根据艾媒数据,2020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或为255亿元。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落幕、更多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院内销售渠道以及医保支付的放开,我们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中药饮片市场近年有所下滑。随着国家对中药饮片监管质控趋严,不符合标准的GMP饮片证件会被收回,不符合要求的饮片企业均被责令整改或注销;叠加2020年疫情影响院内销售,国内中药饮片市场处于负增长态势。 图9: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持续扩容 图10:中药饮片加工行业收入市场规模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格局呈一超多强的格局。由于试点限制,最初中药配方颗粒仅允许6家试点公司生产,即广东一方(中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