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7月中国出口和进口金额分别为2826.6和2260.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3%和28.1%。尽管出口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但绝对值创历史新高。从出口区域看,对美国、欧盟、东盟、中国香港、日本的增速分别13.4%、17.23%、14.52%、17.73%和12.6%,增速较上月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如前所述,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从绝对值看,对美国出口金额较上月有较大幅度提升,与7月份美国超预期的非农数据相互印证,显示美国经济较为强劲的复苏态势,与此同时,对欧盟出口金额也有所提升,而对东盟、日本等地的出口金额有所下降,这与各国PMI走势也基本吻合,这或也反映了疫情影响下全球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态势,整体上,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由于疫苗普及率较高、政策空间较足,复苏较为强劲,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复苏则相对缓慢;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分别增长18.11%、15.45%和3.74%,机电产品仍较为高增,其中,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件、船舶、液晶显示板、家电电器、集成电路等表现居前,增速分别达到129%、33%、31%、56%、26%和26%。展望后市,疫情或仍是扰动外贸的重要因素,在疫情反复下,“替代效应”和“复苏逻辑”或有望交替持续上演,出口整体有望维持韧性。进口方面,铁矿砂、原油、煤等商品进口量减价升,天然气进口量增价跌,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前7个月,铁矿砂、原油数量分别减少1.5%、5.6%,但价格分别上涨69.5%和26.8%;同期,集成电路数量和金额分别增加27.4%和17.1%。大宗商品的量价分化或也反应其下游需求仍较为疲弱,价格的上涨或也难以顺利传导,从而导致其涨价也较难以持续。风险提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