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经历了十年的起伏,从2010年开始萌芽,到2013年起步,再到2016年达到第一个高点。当时进入的互联网企业认为,“互联网+医疗”能够打破医疗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改变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巨头们跃跃欲试,试图通过互联网引导终端需求,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重塑医疗行业,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也在各自的版图上添上最后也最难的一块拼图:医疗。然而随着政策不如预期,技术突破缓慢,优质医疗资源欠缺,患者导流成本昂贵而且付费意愿低下,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各自生态搭建的过程中烧完了第一波资本市场的热情和资金,盈利却依然遥遥无期。资本随之进入冷静期,中小企业黯然离场,留下独角兽们,艰难突围。面对中国14亿人口以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供给存在极大的缺口,而资源错配和结构不合理使得医疗效率愈加低下,互联网的属性可以增加效率,缓解资源配置的难题。随着监管越来越成熟,自2019年起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从明确定义互联网医疗的辅助定位,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下,细化政策全方位落地,包括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以及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可纳入医保覆盖,行业的发展路径正在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