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天风:左世全 :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暨2018中期策略会大制造分论坛纪要2018072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天风:左世全 :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暨2018中期策略会大制造分论坛纪要20180724

2018-11-10天风证券劫***
天风:左世全 :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暨2018中期策略会大制造分论坛纪要20180724

左世全:工信部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本文根据会议现场的速记稿整理)尊敬的李院士、徐主任、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今天按咱们会议方的要求,我结合近期的思考准备了一个题目,也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做了一些思考,不成熟的后面请各位做指导,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因为我看咱们会议的主题是大制造,或者是大国制造,我想既然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近期以来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芯片,近日以来我们关注疫苗,这些都是重点的行业。我想先是认识制造业的重要性,第二是我们面临新的形势,第三制造强国建设的一些重点领域,我的一些认识。首先看制造业的重要性,在座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感觉制造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从美国的视角来看他们理解的制造业的核心性,首先是从利益的重要来源,看他们很多的分析报告,比如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时候40%左右,就是1953年左右,09年是11%,现在大概是13%左右的样子,他们认为这对他们国家整个利益的损失是比较大,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或者高科技制造业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这一点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在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美国除了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机是贸易顺差之外,其他的都是逆差,为什么把贸易的矛头针对我们,不光针对我们,从产业的格局角度考虑到这个问题,比如看右边的图国内生产和进口的情况,包括车辆重工业,包括本地的货物等等,这些层面的进口都是扩张的,这一点对他的关注度应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衡量我们说它之所以采取一些贸易的保护,有它自身内在产业的发展逻辑。第二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创新的载体,我们说制造业除了国民利益以外,还有就业问题,但其实最看重的应该是创新的关键载体,他们统计说90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企业的研发占到了私营部门投入的83%以上,但是到02年下降到了不到60%,它的观点就是认为在哪里制造,在哪里发明,为什么说相当于在90年代以后更多的通过外包的方式把一些生产的环节转移到国外去,这里面包括早期的我们说日本、韩国也好,后面中国这样的大国也好,它认为这些制造产业转出去了,它认为其他的产业就跟着出去了,它对创新是一种伤害,就缺少了关键环节的载体,他从的角度来说07年到15年,应该来讲来自于美国的研发创新的投入是141%的投资,这个图我们说是相当于在中国的研发,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这么一个整体的表现,所以作为创新的载体它的重要性我想应该是更加的重要。第三我们说它是就业的主要来源,这个来源来讲通过分析每一个制造业岗位可以带动2.5个,如果是高技术制造业一个可以带动和支撑16个其他的部门这样一些产业,从就业人数来看,应该说从过去的大约稳定1700万到1800万,现在的数量大概是缩减了,过去十年缩减了三分之一,大概也就是应该在1200万左右,这是美国在制造领域的就业,这对他们来说特朗普在蓝领工人的支持下上台,很重要的考量,这是从三个方面看制造业的自身的重要性。对我们中国来讲我们说17年的时候制造业的增加值是24.2万亿,占GDP的总量差不多是30%这样的样子,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做了一个测算,没有直接给出数据,17年总体的就业人数是7.76亿,第二产业占28.1%,制造业就业人数大概应该在1.7亿左右这样的总量,我们看右边这个图从制造业增加值占自身国内G DP的比重到占全球的比重来看我们说前几名,比如前5名中国占世界的比重现在已经到28.57%这样的样子,当然我们说这里面应该说有四分之一左右是由外资来贡献的,这一点我想需要说明的,这是我们的一个总量。美国我们说是占世界17.89%,日本是8%,所以最近大家看新闻也在讲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大概是美德日三国的和差不多,这样的数量,从增加值的角度来讲,这是我们说对于中国的,无论国民经济还是就业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制造业应该说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形势,按照我的理解把制造业的历程做了三个大阶段的安排,这样一个思考不一定正确,18世纪中叶之前工业革命时代更多是手工业的时代,我们国家是几千年来包括陶瓷丝绸应该是引领世界,也是国际品牌,进入到工业革命之后,也就是进入到现代之后我们说又经过了几个阶段,尤其是比如说也经过洋务运动,包括民国时候的探索,我们也在谋求制造图强,但是因为我们说无论是历史内在还是外在的原因,两个过程被打断,洋务运动结束就是甲午战争,民国时期工业的建设就是37年全面爆发抗战来去作为区别的。那么我们说进入到新中国,我们说新中国建立以后应该说真正中国工业化历程全面的开启,这里面也实现了正值从底层到高层的统和,包括经济、动员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认为,我大概分了三个大的阶段,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应该说在自主的工业体系或者制造业体系应该是立起来的,更多是面向重工业的,当时走过了这么一个历程,现在跟一些资深的专家们在探讨,中国的制造业是因为改革开放逐步纳入到全球的体系当中才能成长到现在的吗,其实如果去追根溯源的话改革开放前的话30年的基础,包括在那个时候我们发展了一些重型的装备,关系国民经济重大的技术装备,包括从苏联引进之后后来进行开发,应该说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是单纯纳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当中我想我们的工业发展不到今天,这个也是需要关注的。2.0时代我们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制造大国涨起来,大家都知道到2010年我们制造业成为全球的第一大国,我们现在进入到新时代,深化改革,包括扩大开放,应该说是往制造强国这个方向迈进,当然我们说这里面有一个大的背景,前几次的工业革命我们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抓住,这次我们叫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这一次的工业革命正好我们有基础,有这样的实力所以我们要跨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征程当中去,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我们前几次的工业革命的一些技术、成果,我们并没有完全的消化掉,甚至没有完全的赶上,是双重战略目标的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中国应该连续8年成了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如果以1860年为界进入到现代以来先后英国超过了中国,后来美国又超过了英国,这是从制造业全球的大的格局来看,我们1980年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大概是1.5%,到了2010年是19.8%,到了今天超过四分之一,刚才有一个具体的数据,那么应该说走过了这么一个大的发展历程,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我的一些数据搜集之后,我发现近些年来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我们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从2015年开始低于GDP的增速,其实这代表着我们是不是说我们工业化的顶峰,最高峰过去了,这样一个判断,我不知道对不对,包括我们的一些基础建设等等这样一些工业化的顶峰值,对于GDP的拉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不是说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然后现在我们说到了中高速的增长历程,2017年也没有再重新超过GDP的增速,这是应该说值得我们对于工业也好,制造业的增长也好需要关注的。 我们说我们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个方面我们说的要素成本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以劳动力的供给,从2012年劳动力绝对供给人口数量以百万级的每年缩减,有人判断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单纯靠劳动力的投入已经难以为继。从其他的综合成本来看,到18年制造成本比中国还要低,当然从融资成本,从能源成本,从物流成本,相当于成本卖到消费者手里之前所有的成本加总,他认为成本层面来讲中国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说我们低成本竞争的优势在逐渐的消失。第二个方面新工业革命正在日益兴起,传统的追赶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引领,进行动力转换,应该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的两院院士讲话当中非常明确,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说这是双向的,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有的历史教会期可能产生通频共振,有的也会擦肩而过,我经常有一个说法,大概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像中国这样渴望能够抓住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智能制造也作为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的变革的考虑,传统的一些技术的成熟,包括新型技术的孕育和兴起之后不光是技术和产品本身的变革,也会带来整个产业形态,甚至企业商业模式本身的变革,这种变革说白了我们在传统的路上还在追赶,追赶的途中发现人家换车道了,你在换车道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抓住几个标杆,抓住几个关键的点,这一点来讲应该说对于我们也是一个挑战,我们讲机遇可能讲的多一些,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来讲是很重要的挑战。第三个方面我们说制造业成为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竞争的焦点,原有的通过出口或者外需拉动的模式受到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做了制造业的部署,比如德国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在部署,美国其实应该说更多的是它在安排先进制造业的伙伴计划,后面出台了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计划,近期我也在研究,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在研究,比如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方面的比较,其实从供给侧,从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供给侧,美国正在更新它的战略计划,它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战略计划更新的意见,应该近期也会出台新的推进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最近它的一个前瞻瞭望也发表了美国怎么推进它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怎么抢占这个未来,里面有大量的篇幅有中国哪些方面的优势,这一点在座的刘院士也是长期关注这方面的动向和发展,包括我们说像英国、法国、印度都有制造业战略的安排。第四个方面我们回到制造业本身,这种大而不强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科技创新对于支撑从大到强的迈进还没有成为有利的支撑,这一点来讲我想是我们更应该深度关注的,我们在制造强国这个战略研究的时候曾经总结了几个大的方面,制造业几个方面的表象的差距,比如创新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等这几个层面,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从具体的来看,比如工业产品的技术大概有70%是外延性的,自主的产品还比较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另外关键供应技术的研发载体不足,制约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所谓关键供应技术的研发载体,从技术原理,有了想法到真正变成产业商业化中间还有一些环节,美国人叫做死亡谷,怎么跨越这个环节,这一点需要大量的过程的转化,比如说我们高效的教授和专家,有一些新的方法,新的原理去做某一个产品,但是这种新的原理和方法变成商业化的产品,这中间的桥梁怎么搭建好,这一点应该说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这也是为什么部署包括制 造业的创新中心,就是要解决这个中间的关键环节。还有就是讲的多的,还有高端的制造装备、零部件、材料,核心的工业软件需要大量的进口,17年我们机床的进口146.33亿,同比增长了18.2%,集成电路就不说了这一块都挺清楚。包括几乎全部的高档的液压件、发动机需要进口,高档的轴承和螺栓需要进口,还有可靠性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大的总量来讲刚才已经提到了,尽管我们说现在制造业增加值是全球最大,这里面大概有四分之一左右是由外国投资来去创造的,所以真正国民的增加值,这也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制造业体量那么大为什么中国不服,里面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一点应该说跟这个是相关的。制造业的核心能力需要培育和强化,这一点也是一些专家的分析,整合了一下,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我们通常把产品从设计的角度分为模块化产品和一体化产品,从技术复杂度来讲可以分为简单产品和复杂产品,我们说美国它的核心优势是在于具备无论是模块化产品的设计能力,是有引领能力的,先进产品往往是美国导引的,比如智能手机,包括一些像互联网不说,智能手机,包括现在特斯拉,也是作为新能源机车的这样一个代表,它的一些产品应该说包括二战之后很多新的产品都是引领作用的,一些产品也好,行业也好,或者顶尖的技术,核心的技术大多的开发来源于它,这是美国的角度来讲。德国更多是一体化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比如在汽车、精密机床这些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一些复杂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竞争优势,它依托欧洲的腹地,欧洲大学的创新能力比较强,有些方面这种技术的创新源头也是比较强的。日本应该说跟德国情况差不多,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当中开发能力比较强,同时他还有精准发现新型技术能够商业化的能力,怎么发现这种先进技术更好的商业化,这也是后面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我们来看中国,中国具有突出优势是模块化的产品,无论是家电和PC机,我们在组装,所谓的模块化产品单一的部件跟功能是一一对应的,组装起来基本上就构成了产品本身,这些层面当中我们具备了一些能力,再有就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