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十大经济信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十大经济信号

2020-01-02叶银丹、周景彤、范若滢中国银行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十大经济信号

Ω 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1月) 2013年1月18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周景彤 中国银行研究院 范若滢 中国银行研究院 叶银丹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2780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联系人:梁 婧 叶银丹 电 话:010 - 6659 6874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20年1月2日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十大经济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对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了准确、前瞻的把握,并明确提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具体来看,本次会议在突出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顺序调整、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房地产调控、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均释放重要信号。 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十大经济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对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了准确、前瞻的把握,并明确提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具体来看,本次会议在突出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顺序调整、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房地产调控、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均释放重要信号。 一、深刻认识当前经济运行形势 (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19年则进一步明确“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是综合国内外形势,对中国经济当前运行情况得出的判断。 从国内形势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比上年同期降低了0.5个百分点。供需两端表现均较为疲弱,2019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5.2%,分别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1和0.7个百分点。实体经济困难增多,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融资问题突出、对未来的信心不足,2019年前10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2.9%。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IMF多次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2.5%(市场汇率法),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约90%的经济体GDP增速出现下降。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再宽松”,超过30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降息, 2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经济运行日益呈现“金融化”特征,表现为高流动性、低增长、低通胀与高泡沫,风险逐渐累积。 (二)中长期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不变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主要依据在于: 一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还能完善竞争性市场环境,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处于中高速增长(1978-2018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5%),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增长,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全球财富报告2018》显示,中国家庭总财富已超过50万亿,位居全球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三季度为60.5%。广阔的市场优势赋予了中国较大的腾挪空间和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 四是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国不仅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力群体,而且劳动力素质正在不断提高。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达54.4万人,增速为4.54%。 二、经济运行强调“稳字当头” 基于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稳增长的重要性,也表现出了稳增长的决心。通稿共有29次提及“稳”字,并明确提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 宏观观察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3 一方面,稳增长是实现“两个翻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据测算,要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GDP增速需要在6.1%以上。若考虑到第4次经济普查可能上修GDP数据1,则2020年GDP增速要求可能略有下调,但仍需保持在6%左右。按当前内外部市场环境,如果政策不做大的调整,2020年中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很可能会低于6%。因此,需要经济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建议把稳增长尤其是“保六”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 另一方面,经济工作的“稳”体现为“量”与“质”的兼顾。本次会议对于稳增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因此,2020年经济工作需要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实现就业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等方面。 三、更加突出新发展理念,将其作为重点工作第一位 与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工作的排序不同的是,本次会议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置于重点工作第一位,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新时代新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突显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对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本次会议指出,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 1 前三次经济普查均对前期GDP数据进行了上修。 4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第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壁垒,导致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明显;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均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2018年上海人均GDP为13.5万元/人,是江西(4.7万元/人)的2.9倍、甘肃的(3.1万元/人)4.4倍。经济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动力转换不充分,传统产业增长明显放缓,新经济发展的整体规模和对经济的贡献度仍相对有限,创新驱动增长格局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效率发挥不充分,我国每单位GDP增长所需要的资本由2015年的7单位下降到2018年的5单位。 四、三大攻坚战顺序调整 与前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三大攻坚战的表述不同的是,本次会议将精准脱贫攻坚战放在了首位,而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放在了末位。主要考虑因素为: 一是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将是任务重点。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进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由2012年的9899万人降至2018年的1660万人,降幅为83.23%;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2018年的1.7%。在收官之年如何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让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是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政策、资金重点要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另一方面,要防止已脱贫人群的再度返贫,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呈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果仍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本次会议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表现出巨大的决心继续保持战略定力,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宏观观察 2020年第1期(总第270期) 5 三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转变。与前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不同的是,本次会议并未提及去杠杆,而是整体上肯定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近年来在去杠杆政策作用下,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2018年为243.7%,是近年来的首次下降。从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下降较为明显,分别由2017年的158.2%和70.3%降至2018年的153.6%和60.6%。结合考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增长重要性更加突显,本次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预期未来去杠杆政策可能向稳杠杆转变。需要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企业股本融资。 五、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激发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东西差距悬殊。我国东部地区在人才、创新、市场机制等方面优势突出,其经济实力远超中西部地区。201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接近60%,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约占20%左右。此外,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南北差距也日益明显,2018年,经济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市中仅陕西是北方省市,而排名后五位省市全部为北方省市。然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既是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转圜余地。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从会议的这一政策导向看,未来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的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实现区域轮动发展;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还可依托环境与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