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19年第9期(总第249 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观察》2019年第9期(总第249 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影响

2019-04-22李佩珈、范若滢中国银行梦***
《宏观观察》2019年第9期(总第249 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影响

Ω 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1月) 2013年1月18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李佩珈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范若滢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电 话:010 - 6659 4312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宗 良 周景彤 联系人:梁 婧 范若滢 电 话:010 - 6659 4097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19年04月22日 2019年第9期(总第249期)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影响*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围绕完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开展集体学习。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标,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整体思路要从优化金融结构入手,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成为金融改革重中之重?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动因、内涵及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所 宏观观察 2019年第9期(总第249期) 1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影响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围绕完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开展集体学习。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标,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整体思路要从优化金融结构入手,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成为金融改革重中之重?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动因、内涵及影响。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成为金融改革重中之重? 当前,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正在对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形成制约。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全球第一,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全球第三,保险业保费收入全球第二。但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的可得性,还造成杠杆高企、监管套利丛生、新兴金融无序创新等金融市场乱象,加大了潜在金融风险隐患。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主要体现为五大结构性失衡。 (一)融资结构不均衡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融资结构不均衡、宏观杠杆率偏高的问题长期存在。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平衡。中国直接融资发展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与发达经济体有很大差别,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近年来在去杠杆和严监管背景下,社会融资需求集中向银行转移,融资结构失衡问题更显突出。2018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到81.4%,比2015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只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4.8%,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二是直接融资中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占比低。2018年股权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仅1.9%(图1)。三是债券市场内部也存在不平衡。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占比较高,公司债和企业债占比偏低,而针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一些高速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的高收益债市场基本仍是空白。 2 2019年第9期(总第249期) 图1:2018年社会融资组成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二)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从金融资源配置的地区来看,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市场主体多元,金融供给相对充分;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深化不足,导致金融压抑较重,金融供给明显不足。2018年,东部广东、江苏、浙江的股权融资规模分别为2189亿、1665亿和1062亿元,中西部江西、陕西、贵州的股权融资规模仅为51亿、69亿和67亿元(图2)。从金融资源配置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对中小微企业、节能环保、创业创新等领域的支持相对不足。这既与近年来金融体系自我循环、“脱实向虚”有关,也与“重资产、重抵押”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滞后难以满足小微、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 图2:2018年各省股权融资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81.40 -2.20 -8.30 -3.60 -3.30 12.90 1.90 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外币贷款新增委托贷款新增信托贷款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南安徽北京福建湖北贵州河南四川河北天津广西西藏江西新疆山东重庆吉林海南云南辽宁山西陕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 宏观观察 2019年第9期(总第249期) 3 (三)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各自面临发展难题 传统金融面临活力不足、转型艰难的困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需求,适应场景和创新能力显得不足。 新型金融野蛮发展,有待进一步规范监管。近年来市场上出现“e租宝”事件、校园贷、首付贷、P2P爆雷潮等问题均与此密切相关。这些主要涉及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的新兴融资体态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国内融资市场结构的短板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策对发展迅速的科技金融监管的滞后。2018年中期,P2P问题平台集中爆发,“踩雷”的投资者高达6千万人,涉及金额超过5700亿元。截至2019年2月,P2P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已达2695个(图3)。在新型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监管必须跟上,补足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真空。 图3:P2P问题平台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四)金融机构发展的差异性不足阻碍金融效率的提高 一方面,大、中、小金融机构差异性不足,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尚未建立。目前,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业,全球十大银行中中国占据四席(表1)。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261.4万亿元,远大于欧元区、美国、日本等国。但中国银行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大、中、小银行普遍“求大、求全”,部分金融机构不专注于主业,跨区域经营现象突出。银行业服务对象、金融产品、服务模式高度雷同。另一方面,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发展不平衡。中国金500070009000110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7-022017-082018-022018-082019-02P2P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家)P2P待还余额-右(亿元) 4 2019年第9期(总第249期) 融机构中银行是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扩张、发展不规范、治理不完善等问题,部分保险、资管公司的隐藏风险逐步暴露,需要引起警惕。 表1:2018《银行家》1000家大银行榜单前10名 资料来源:根据《银行家》整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五)金融全球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 随着中国进入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对金融业跨境服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金融“走出去”,担当跨境金融的服务者、全球资本的整合者、金融桥梁的建设者、目标市场的探路者和抵御风险的护航者。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布局、综合竞争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等需要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企业迈入全球新时代相适应。比如,当前中国债券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境外机构参与比重较低,境内外融资成本仍出现严重脱钩。2018年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比重约为2.7%,明显低于韩国、日本等国家超过10%的水平。 二、深刻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一脉相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ankBank NameCountryTotal Assets ($ Mn)1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Bank of ChinaChina4,007,2262China Construction BankChina3,398,5233Bank of ChinaChina2,990,3884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China3,234,0065JP M organ Chase & CoUS2,533,6006Bank of AmericaUS2,281,4777Wells Fargo & CoUS1,951,7578CitigroupUS1,842,4659M itsubishi UFJ FinancialGroupJap an2,890,45510HSBC HoldingsUK2,521,771 宏观观察 2019年第9期(总第249期) 5 内涵丰富,是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做好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和系统布局,标志着未来金融工作的重心将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金融供给的优化重组和提质增效,它是新时期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战略指引,本质是通过改革实现金融制度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 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决定了金融改革的方向,当前随着经济领域改革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金融创造与之相匹配的条件。与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相呼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其在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它是金融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金融改革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科学部署,是解决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战略指引。它既包含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又有发展目标、改革重点、实施策略等。在方法论上,其强调要加强对金融工作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发展目标上,其强调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改革重点上,强调要以金融供给侧的优化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组织、产品结构等,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等。总的来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改革,即通过金融制度的良性变迁,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包括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强化逆周期和宏观审慎管理手段的运用;强化市场在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补齐金融短板,修补市场失灵;推进金融市场法治化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构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应对科技变革,构建与“互联网+”新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等。 (二)优化融资结构,构建与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是重中之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现有的金融供给与新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缺位与错位,构建与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融资体系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及方向。为此,习总书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