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环保行业: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点评-十三五初步建成“全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环保行业: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点评-十三五初步建成“全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公用事业2015-08-13陶贻功、杨侃民生证券金***
环保行业: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点评-十三五初步建成“全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1 环保行业 行业研究/点评报告 一、事件概述: 2015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对十三五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作出部署、进行指导。环境检测板块将长期受益于该方案及相关环保项目的推进。首推先河环保、聚光科技、雪迪龙。 二、 分析与判断  环境监测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刻不容缓。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方案目标:十三五初步建成“全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 “五大举措”力保目标目标的实现。 方案提出5项具体措施,全力保证目标的实现:1、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2、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3、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4、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5、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同时,方案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 环境监测板块将受益方案及相关环保项目的推进。 建成“全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推行“新环保法”的重要举措,是责任部门开展环保治理工作的支撑,也是监管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在“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监管之下,环境监测板块必将长期受益方案及相关环保项目的推进实施。首推先河环保、聚光科技、雪迪龙,天瑞仪器、理工监测、创元科技、宝馨科技也值得重点关注。 先河环保:从事高端环境监测仪器研、产、销,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企业之一。地处河北,业务以华北地区为主,冬奥受益标的。 聚光科技:从事环境监测等领域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刚刚复牌,公布锁定3年的增发方案,实际控制人关联方参与68%,股价企稳后安全边际高,诉求强烈。 雪迪龙:从事分析仪器仪表、环境监测系统和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运营维护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滑,具体政策出台低于预期的风险。 三、 投资组合盈利预测与评级 股票代码 重点公司 现价 EPS PE 评级 2015/8/12 2014A 2015E 2016E 2014 2015 2016 300137 先河环保 22.00 0.21 0.31 0.40 106 70 55 强烈推荐 300203 聚光科技 33.88 0.43 0.63 0.82 80 54 41 强烈推荐 002658 雪迪龙 30.41 0.33 0.47 0.62 93 65 49 强烈推荐 300165 天瑞仪器 24.02 0.22 0.28 0.36 111 86 66 谨慎推荐 002322 理工监测 20.21 0.22 0.79 1.08 92 26 19 谨慎推荐 000551 创元科技 11.72 0.08 0.29 0.37 147 40 32 谨慎推荐 002514 宝馨科技 14.80 0.06 0.45 0.72 247 33 21 谨慎推荐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推荐 维持评级 行业与沪深300走势比较 分析师 陶贻功 执业证书编号:S0100513070009 电话:(010)8512 7892 Email:taoy igong@mszq.com 研究助理:杨侃 一般从业资格:S0100114110008 电话:(010)8512 7543 Email:y angkan@mszq.com 相关研究 1、 专题研究《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20150306 2、 深度报告《水十条开启2万亿污水处理市场》20150402 3、点评报告:《工业污水治理是重点,PPP模式将成主导》20150417 4、2015中期策略《攻守兼备,精选PPP模式+低估高增长品种》20150703 -20%30%80%130%180%14-8-1215-2-1215-8-12沪深300 环保 十三五初步建成“全息”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点评 点评报告/环保行业 2015年08月13日 石化行业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2 附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石化行业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3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五)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开展监督性监测,组织开展面源、移动源等监测与统计工作。 (六)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发射系列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环境卫星后续星并组网运行;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 三、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海洋等部门和单位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国家和地方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及时上传。 (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九)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国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 四、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十一)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 石化行业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4 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以及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十二)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五、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十三)为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考核问责地方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十四)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测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