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mai Technologies, Inc. 2024年年度报告 2025年04月 2024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陈学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张文斌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朱巧莲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投资者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之“(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 司 经 本 次 董 事 会 审 议 通 过 的 利 润 分 配 预 案 为 : 以 总 股 本1,007,500,000扣除回购专户后的股数991,963,341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0第四节公司治理................................................................................................................................36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50第六节重要事项................................................................................................................................52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60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65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65第十节财务报告................................................................................................................................66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三、报告期内在指定网站上公开披露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四、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的2024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原件。 五、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证券投资部。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注册变更情况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一)物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 1、电信客户所处的行业:构建智慧社会新引擎,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2024年,通信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深入实施,通信业量收实现稳健增长,行业发展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优化升级,融合应用持续走深走实,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4年底,我国5G基站数达425.1万个,占移动电话基站数比重达33.6%,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30.2个,较上年末提高10.2个。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关于5G建设目标,实现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通5G。融合应用深度拓展,5G应用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累计达13.8万个,“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7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作为国内专业的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商,公司不断加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储备和研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跟踪、研发及人员培养,抢占技术及人才的制高点,坚持并巩固在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的领先优势,继续聚焦并强化5G技术服务领域,深度参与国家5G网络建设,持续提升信息通信业赋能作用,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2、政府、企业、金融、交通、医疗等客户所处的行业:打造数字强国,引领全球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处于数字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将数字经济提升到了极高的战略位置,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时代核心主题之一。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同时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公司带来更为丰富的业务机会,通过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助力公司进入下一个万亿级规模的领域。公司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建设,多次参与数字福建、数字中国项目建设,为政府、电信、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不同行业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当前,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老龄化社会加剧、慢性病健康管理等问题,也使得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通过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等措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23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估计达到10.5-11万亿人民币,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通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等方式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并要求推动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推进健康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全民健康信息联通应用。政策支持下的大健康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产业链的整合优化正在不断加快。 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在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与大健康领域的融合创新。大健康是同时具备数字化需求与市场规模的重要产业。公司将紧抓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快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落实国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顺应国家深入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教育行业: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深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府通过颁布上述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和上市公司举办职业教育。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政府通过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将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提出,2023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明确统筹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上述政策的出台充分肯定了福州理工学院立校之初就坚持的办学理念。福州理工学院将持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健康产业继续支撑公司的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项目孵化,为公司业务和技术发展带来良好的协同效应。公司积极研究相关政策落地执行情况并制定对应措施。公司坚持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坚持产学研、产教深度融合,入选福建省首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成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