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计算机 深海科技:政策孵化万亿级市场,多维度价值蓝海赛道 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深海科技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具备多维度价值。2025年3月11日,我国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深海科技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同时多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海科技具备资源、军事、科技、经济等多维度战 略价值:(1)资源:深海油气具备油气、矿物、生物、空间等多方面资 源开采价值;(2)军事:深海资源多位于公海区域,全球深海资源争夺加剧带来深海区域军事化发展加速;(3)科研:地球最后的“天然实验室”:生命起源、地质演化、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场所;(4)经济: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深海经济有 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产业链覆盖基础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三深体系为核心。从上下游看,深海科技覆盖基础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下游应用三大产业链环节。(1)上游:涵盖基础材料与核心部件,包括特种基础材料、传感器与电子器件、能源与动力系统等;(2)中游:包括深海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3)下游:各类深海区域应用,包括资源勘探开采、深海观测、国防安全等。从技术方向看,深潜、深钻、深网组成了深海科技的核心“三深”系统。 (1)深潜:包括载人潜水器(HOV)与无人潜水器(UUV);(2)深网:基于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海底光纤等基础设施的海底观测系统;(3)深钻:利用钻探船与钻探设备,实施海底资源勘探以及学术研究,在“三深”里难度最大。 深海相关赛道包括深海资源开发、深海装备制造与深海攻防三大板块。 (1)下游深海资源开发:强确定性赛道,资源开发与我国实际需求、我国战略需求紧密相关,深海矿物开采具有巨大前景:油气资源:截止至2024年底,我国深海油气储量占全国总资源达67,而开采率尚不足10,且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矿产资源:2022年我国战略金属镍、钴、锂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93、98、63,而美欧矿产战略明确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未来我国获取境外矿产资源将面临更大外部风险,深海矿物开采势在必行;深海生物资源: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24年全球海洋生物科技市场总体量达678 亿美元,预计在2034年将达1359亿美元,我国在深海生物实验室等方 面取得重大进展。(2)深海装备制造:四大板块三步走,目标在2025年建立初步完善的深海装备体系;2030年构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海大型有人装备与智能无人系统相融合的技术体系与装备体系;到2035年深海装备实现谱系化、产业化发展。(3)深海攻防:随着国际地缘局势日益严峻,我国以南海为首的深海地区边防对深海攻防体系建设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水下攻防体系涵盖机动设备、固定设备、深海基建等多个细分板块,而我国当前在军用水下无人装备、海底观测网等多个细分领域尚未形成成熟产业链。 投资建议: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建议关注海洋通用设备、资源开采与装备制造三大板块。我们认为,(1)海洋通用设备:作为深海开发的刚性需求,短中期有确定性业绩兑现;(2)资源开采:核心资源诉求与战略刚需,EPS快速落地;(3)深海装备制造:长期深海开发、深海基建与攻防装备需求,受益长期估值提升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与落地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2025年04月14日 证券分析师紫敬 执业证书:S0600521080005 02160199781 wangzjdwzqcomcn 行业走势 计算机沪深300 53 45 37 29 21 13 5 3 11 19 20244152024813202412112025410 相关研究 《中美AI产业竞合与数据要素战略重构》 20250401 《AI驱动下的全球产业变革与投资机遇基于美国近两年倍股的启示》 20250325 122 东吴证券研究所 内容目录 1深海科技:政策驱动万亿级产业崛起,大国博弈新高地4 11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深海经济进入快车道4 12具备多维战略价值,深海装备进入国家战略核心领域4 2产业链覆盖基础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三深体系为核心5 3核心赛道投资价值分析7 31下游深海资源开发:强确定性赛道7 311油气资源:探明储量加速,发展前景广阔7 312矿产资源:战略需求催生巨大产业潜力10 313生物资源:深海微生物基因库具备重大医药价值11 314深海资源开发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11 32深海装备制造:四大板块三步走,构建全面深海装备网络14 33深海攻防:新时代全方位水下攻防作战体系新要求16 331无人潜航器(UUV):查打一体的深海利刃16 332海底观测网:部署在深海的观测系统,兼具科考与国防重要性17 333声呐:部署在深海的观测系统,兼具科考与国防重要性19 4核心标的梳理19 5风险提示21 222 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表目录 图1:我国深海战略持续推进4 图2:深海科技全产业链6 图3:2023年,全球深海油气新探明量占总油气新探明量超508 图4:中海油近年油气总探明量增速稳中有升8 图5: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处在70左右8 图6: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处在45左右8 图7:全球深水油气开采情况9 图8:全球主要石油公司资本开支情况9 图9:全球深海矿物资源分布情况10 图10:2022年我国镍钴锂战略金属对外依存度情况11 图11:2021年来我国海洋矿业产值逐年提升11 图12:预计至2034年全球海洋生物科技市场规模将达到1359亿美元11 图13:全球21世纪起油气勘采迈入深水区12 图14:我国深水油气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迅速12 图15:深海装备已形成以探测、资源开发、安全保障、科学研究四大板块为核心的架构14 图16:水下攻防装备体系简图16 图17:当代水下攻防示意图16 图18:美国于2019年提出的UUV发展型谱与规划17 图19:海底观测网组成结构18 图20:我国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18 表1:深海科技具备资源、军事、科技、经济多维度战略价值5 表2:三深体系的主要意义与发展近况7 表3:我国与全球深海采矿的发展时间线,我国在联合海试与商业化应用上仍显不足13 表4:我国当前深海资源开采技术进展与短板14 表5:中国工程院知识中心数据库收录的深海装备技术清单15 表6:全球主要海底观测网基本情况18 表7:市场声呐主要生产与研究参与机构19 表8:相关标的市值、估值水平、估值分位数情况以及相关简介20 322 东吴证券研究所 1深海科技:政策驱动万亿级产业崛起,大国博弈新高地 11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深海经济进入快车道 深海科技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我国深海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3月11日,我国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深海科技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重点,将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多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海经济进入快车道: (1)上海市:3月20日上海市海洋局表示,将出台《上海市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 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同时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落实海洋经济发展核心任务; (2)广东省: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加快打造海洋油气化工、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清洁能源、海洋旅游5个千亿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3)福建省: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表示,“十”期间,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海洋服务业持续做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0、力争达到35。 图1:我国深海战略持续推进 数据来源:《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政府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12具备多维战略价值,深海装备进入国家战略核心领域 深海科技具备资源、军事、科技、经济等多维度战略价值。 (1)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巨大消耗和逐渐枯竭,深海蕴含的丰富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使其成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宝藏。 能源:近年超70重大油气发现来自水深1000米的水域,这一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 矿物:除油气资源外,深海蕴藏大量稀土元素(开采总量或达陆地的800倍), 422 同时储有丰富的锰结核、富钴结壳、各类金属硫化物等; 生物资源: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在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海洋空间利用:除了获取资源外,海洋巨大空间的利用同样存在巨大潜在价值。 (2)军事:深海资源多位于公海区域,各国通过各种手段争取深海资源。 全球深海资源争夺加剧带来深海区域军事化发展加速。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事强国正在试图将深海打造成继陆地、水面、空中、太空、网络电磁大战场后的第六维战场,积极发展集攻防武器装备、态势感知、导航定位、指挥控制,以及综合保障和作战人员等于一体的深海作战力量,以谋求制深海权; (3)科研:深海是地球最后的“天然实验室”。深海蕴含生命起源、地质演化、气候变化的关键线索,包括研究极端生命与生命起源、探索深海微生物资源、完善地球板块构造与边缘海相关学科、重塑地球气候模型新视角等。目前在科研领域对深海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深海的巨大潜力尚未被发掘。 (4)经济:深海经济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深海科技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引领着我国海洋产业迈向新高度。 表1:深海科技具备资源、军事、科技、经济多维度战略价值 维度 核心价值 资源 能源:全球70重大油气发现来自深海;矿产:具有丰富的锰、钴、铜、镍等金属矿物,同时稀土储量或超陆地1000倍;生物:深海生物资源在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军事 中俄美日等军事大国加快深海区域军事化部署,积极发展多维深海作战力量。 科研 地球最后的“天然实验室”:生命起源、地质演化、气候变化的关键研究场所。 经济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深海经济为主要推动力。 数据来源:《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研究》、《全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进展与启示》、《深海科技发展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及战略选择》、《全球深海基础设施治理的现状、挑战与中国路径》《2024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2产业链覆盖基础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三深体系为核心 对深海科技的研究可以从三纵三横来展开。 从上下游看,深海科技覆盖基础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下游应用三大产业链环节。 522 东吴证券研究所 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深海科技全产业链 数据来源:《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研究》、《全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进展与启示》、《深海科技发展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及战略选择》、《全球深海基础设施治理的现状、挑战与中国路径》,东吴证券研究所 (1)上游:基础材料与核心部件。基础材料:由于深海高压环境的特殊性,材料需兼具高强度、耐腐蚀特性,并且对密封技术具有高要求。核心部件:深海环境下,声呐带宽低、延迟高,切光通信易受悬浮物干扰,对传感器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要求较 高;深海无法使用GPS导航,依赖高精度惯性导航声学信标导航模块。能源与动力系统:主要采用高能量密度的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方案等。 (2)中游: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各式水下机器人。其中机械臂技术系关键难点,国产机械臂在耐高压密封寿命、定位精度、液压系统稳定性、多系统协同控制(导航通信机械臂操作)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系统集成:深海通信与导航是关键环节,水声通信技术是核心壁垒;软件与算法方面,海洋仿真软件对外依赖较严重。 (3)下游:主要包括资源开发、海洋观测、军工与国防安全等应用场景。 从技术方向看,深潜、深钻、深网组成了深海科技的核心“三深”系统。 (1)深潜:包括载人潜水器(HOV)与无人潜水器(UUV)。其中UUV又包括缆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