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基本稳定,但收益水平下行明显。根据普益数据,月末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9.9万亿元,环比上月略微回升0.5万亿元;目前2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1.15%,较上月明显回落,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1.60%,收益基本持平,纯债类产品年化收益率1.38%,整体与债市调整有关,但调整幅度显著小于纯债情况,这样避免了潜在赎回压力。我们认为,这一是与银行理财配置存单等摊余成本法计量资产有关,二是银行理财尚有部分平滑留存收益,相关收益的释放有助于理财净值克服债券波动的影响。 高息资产显著不足,近期理财基准利率保持下行,影响了规模进一步攀升。 开年以来,部分存量与新发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行,根据普益数据披露,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多只新发及存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已降至2%以下,部分降幅超1个百分点。这一调整与低利率环境下基础债券资产收益率走低并叠加监管政策调整,如果调低对资本利得空间的预期,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范围可能将继续走低。 结合银行资负结构,3月银行负债端有望边际宽松,理财产品净值收益水平正逐步修复。具体逻辑上,一是对价格敏感的同业存款资金逐步重定价完毕,估计从24年12月到25年1月份银行非银同业存款下降约4.5万亿元左右,叠加3月银行在大行负债MPA考核,判断后续银行负债端逐步稳定;二是近期银行同业存款揽存部分可以提高高至1.60%左右,大行同业存单发行价格逐步低于2%,表明机构对同业负债定价灵活性略有提高。资金的边际宽松有利于机构配置盘的参与,理财、金市和保险后续均有显著配置需求,理财产品净值收益率将逐步稳定。 长期看,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我们判断2023年以来理财利用平滑收益的手段空间(包括不限于平滑基金、收盘价估值等)逐步收窄,这倒逼理财子在产品设计上增加风险预算,通过多资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 具体针对固收资产,机构将持续配置高票息资产(现阶段如存单),同时通过债券交易策略增厚产品收益;针对多元资产,转债、黄金、权益、商品 Ct A等均是传统债券和存款之外的有效资产策略。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政策监管风险。 收益率:明显回落 2025年2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1.15%,较上月明显回落。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1.60%,纯债类产品年化收益率1.38%,“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0.92%。 图1:2021年以来各类理财产品月度年化收益率情况 存量:规模基本稳定 2月份存量规模基本稳定。月末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9.9万亿元,环比上月略微回升0.5万亿元。目前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产品仍是理财产品的绝对主力。需要注意的是,普益口径下的理财产品规模与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所差异,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前者的统计结果,并保持前后口径一致。 图2:2021年以来理财产品存续规模 图3:2022年以来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是绝对主力 图4:2022年以来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现金管理类产品 图5:2022年以来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固收类产品 新发: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 1月份新发产品初始募集规模3203亿元。按照募集规模统计,从产品投资性质来看基本都是固收类产品,从运作模式来看大部分是封闭式产品。 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降低,2月份新发产品业绩平均比较基准2.60%。 图6:2022年至今新发产品初始募集规模 图7: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亿元) 图8: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亿元) 图9: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情况 到期:大部分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 2月份到期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890只。从兑付情况来看,大部分产品达到了业绩比较基准。 图10:披露数据的理财产品到期产品兑付情况 附录:银行理财配置主要资产收益表现 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包括债券(以配置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利率债交易为辅)、权益(以通过委外投资为主)、非标资产等,相关资产的近一年表现以及近一个月(灰色方框内)表现情况如下。 图11:AAA信用债近一年走势 图12:沪深300近一年走势 图13:公募基金近一年走势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等可能影响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受查询时点影响存在一定变化,报告中数据均为历次报告中的统计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