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五矿证券]:电气设备:2025年广东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 发现报告

电气设备:2025年广东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电气设备:2025年广东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2025年广东碳市场会有哪些变化? 电气设备 评级:看好 日期:2025.02.26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 报告要点 广东碳市场整体碳排放配额发放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略微宽松。广东碳市场钢铁、水泥、造纸、石化、民航和电力控排企业近年总体碳排放量约为3.55- 3.96亿吨,对应碳排放配额平均发放量约为4.25-4.51亿吨;不含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约为1.85-1.96万吨,对应碳排放配额平均发放量约为2.52-2.65亿,碳排放配额发放高于碳排放量,考虑到广东碳市场存在储备碳排放配额情况,我们认为广东碳市场整体碳排放配额发放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但略微宽松。具体到各纳管行业实际碳排放量,计算得到:钢铁行业碳排放量预计在6000-7000万吨,水泥行业碳排放量保守估计为7000万吨,电力行业碳排放量预计在1.7-2亿吨,造纸行业碳排放量保守估计为1200万吨,石化行业碳排放量保守估计为3200万吨,民航行业碳排放量约1200万吨,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和数据中心三个行业碳排放量约3000万吨。 分析师蔡紫豪 登记编码:S0950523070002:15200937837 :caizihao@wkzq.com.cn 联系人胡晓玲:13026676089 :huxl1@wkzq.com.cn 行业表现2025/2/25 30% 22% 13% 5% -4% -13% 2024/32024/62024/82024/11 我们预计广东碳市场管控行业发生变化的有钢铁、水泥和纺织行业。其中,预电气设备沪深300 计2025年钢铁和水泥两个行业将退出广东碳市场,转向全国碳市场履约,管 控碳排放规模约1.4亿吨。预计纺织行业会成为广东碳市场下一个强制纳入 的行业,管控规模预计约150-400万吨。 风险提示: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资料来源:Wind,聚源 相关研究 《近期铁锂材料涨价兑现,锂电材料行业有望保持较高增长》(2025/2/13) 《固态电池深度:从技术本征看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趋势》(2025/2/7) 《碳资产怎么评估?》(2025/2/5) 《2025年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仍或是政策主旋律》(2025/1/22) 《储能12月招标创新高,预计25年景气度持续》(2025/1/20) 《电池厂进入招标期,铁锂材料或有较强涨价动力》(2025/1/2) 《极越深陷经营危机,新能源车品牌洗牌进行中》(2024/12/18) 《碳市场趋势跟踪(202411):全球碳市场开启新征程》(2024/12/11) 《汽车报废更新申请超200万辆,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延续》(2024/12/4) 《弗迪电池发布会点评:携超混+快充+CTB技术进军工程机械电动化领域》(2024/12/2) 内容目录 1.广东碳市场:从0到1的探索与实践4 1.1广东碳市场成立背景:应对气候变化4 1.2广东碳市场机制设计及特点4 1.2.1碳排放配额总量占广东(不含深圳)碳排放量的75%-90%4 1.2.2纳管行业范围持续扩大,纳入门槛逐步放宽5 1.2.3配额分配采用“免费发放与有偿发放相结合”的方式6 1.2.4碳配额交易具有明显潮汐现象10 2.广东碳市场的几个重要问题11 2.1每个纳管行业的碳排放量及理论碳排放配额发放量分别是多少?11 2.2广东碳市场整体碳排放配额发放的盈亏情况如何?20 2.32025年广东碳市场将减少哪些行业的管控?对应碳排放量将减少多少?20 2.4下一步广东碳市场将增加哪些行业的管控?对应碳排放量将增加多少?21 风险提示21 图表目录 图表1:广东碳市场成立背景4 图表2:广东省2013-2021年间碳排放量CAGR为2.44%5 图表3:广东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量(亿吨)5 图表4:电力、蒸汽和热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广东省最大的排放源5 图表5:广东碳市场历年纳入行业和管控门槛6 图表6:广东碳市场采用基准线法的行业6 图表7:广东碳市场各行业免费配额比例7 图表8:广东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方式演变的重要时点8 图表9:广东碳市场配额有偿分配21次共获8.35亿元收入9 图表10:广东碳市场有偿配额量拍卖成交总量主要集中在2015年第2个履约期截止日前9 图表11:广东碳市场PHCER历次竞价情况10 图表12:广东碳市场历年履约清缴截止日期11 图表13:潮汐倍数区间与显著程度说明11 图表14:2014-2024年广东碳市场潮汐现象显著11 图表15:广东省历年生铁和粗钢产量及碳排放量12 图表16:各工序直接碳排放量占比12 图表17:钢铁行业高炉-转炉长流程碳元素物质流12 图表18:2014-2018年钢铁行业各工序基准值(吨CO2/吨产品或原料)13 图表19:2019-2023年钢铁行业各工序基准值(吨CO2/吨产品或原料)13 图表20:2022-2025年广东生铁和转电炉钢产量(万吨)13 图表21:2022-2025年钢铁行业理论碳排放配额量(万吨CO2)13 图表22:钢铁行业主要控排企业前2名实际碳排放量占比约72.0%14 图表23:湛江市钢铁行业主要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占比约48%14 图表24:广东省历年水泥和熟料产能14 图表25:广东省水泥行业主要控排企业普通水泥日产能分布14 图表26:水泥行业不同类型生产线熟料生产基准值(吨CO2/吨熟料)15 图表27:水泥行业不同类型生产线熟料产能和组织层面碳排放量15 图表28:水泥粉磨基准值略有下降(吨CO2/吨水泥)15 图表29:管控工序环节的年度下降系数基本均为115 图表30:水泥行业主要控排企业前10名实际碳排放量占比约65%15 图表31:惠州市水泥行业主要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占比超55%15 图表32:广东省历年不同机组类型装机容量(万千瓦)和平均利用小时数16 图表33:广东省不同类型机组发电量(万千瓦时)16 图表34:电力行业燃煤发电基准值(gCO2/kWh)16 图表35:电力行业燃气发电基准值(gCO2/kWh)16 图表36:广东省不同类型机组理论碳排放配额估算(万吨)16 图表37:深圳市2015-2022年发电量(万kWh)16 图表38:2015-2020年深圳和广东省(除深圳)理论碳排放配额(万吨)17 图表39:2021-2023年广东碳市场电力行业原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万吨)17 图表40:电力行业主要控排企业前10名实际碳排放量占比约52.6%17 图表41:电力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量在各市分布均衡17 图表42:广东省不同类型纸及纸板产量(万吨)18 图表43:造纸行业各造纸工序基准值(吨CO2/吨产品)18 图表44:造纸行业历年年度下降系数基本为118 图表45:2020-2023年不同工序理论碳排放配额量(万吨)18 图表46:2023年前5名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占比超过70%18 图表47:东莞市主要造纸行业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占比超70%18 图表48:石化行业年度下降系数基本为119 图表49:惠州市石化行业实际碳排放量占比约46.3%19 图表50:2017-2023年全面服务航空企业基准值未发生变化(gCO2/kWh)19 图表51:2023年陶瓷、交通和数据中心三个行业年度下降系数均为119 图表52:碳排放配额量与实际碳排放量估算结果对比(万吨)20 图表53:广东省各城市纺织业工业总产值(亿元)21 图表54:2017年广东省各城市纺织行业碳排放量(万吨)21 1.广东碳市场:从0到1的探索与实践 1.1广东碳市场成立背景:应对气候变化 图表1:广东碳市场成立背景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开展减排行动。2009年11月25日 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为运用市场机 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2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广东碳市场建设 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总体安排、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试点试验期(2012-2015年)主 要安排。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GDEA)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心)上线交易。 资料来源:外交部,环球网,中国政府网,五矿证券研究所 1.2广东碳市场机制设计及特点 1.2.1碳排放配额总量占广东(不含深圳)碳排放量的75%-90% 2000年以来广东省碳排放量总体呈上涨趋势。2000年广东省年度碳排放量为2亿吨,持续增长至2011年的5.26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39%,2012-2013年略有下降后继续增 长,这两年碳排放量分别为5.13亿吨、5.07亿吨,2021年碳排放量达到6.30亿吨,2013-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4%,碳排放量增长率有所下降,且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从2000 年的1.85万吨/亿元降至2021年的0.51万吨/亿元。 2021年度前广东碳市场管控碳排放量占广东碳排放量(不含深圳)比例在75%-90%。2013 年广东碳市场设立时,广东碳排放配额总量为3.88亿吨,其中储备配额0.38亿吨,控排企业配额3.50亿吨,当年广东省碳排放量(不含深圳)4.76亿吨,碳市场管控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比例为81.4%。随着2017年起广东碳市场扩容,广东碳排放配额总量有所增加,2019年碳市场管控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比例达到88.8%。 图表2:广东省2013-2021年间碳排放量CAGR为2.44%图表3:广东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量(亿吨)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五矿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同花顺iFinD,五矿证券研究所 1.2.2纳管行业范围持续扩大,纳入门槛逐步放宽 电力、蒸汽和热水生产和供应,仓储运输和邮电服务,非金属矿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广东省碳排放量前4的部门,占比在78%-85%之间。其中,电力、蒸汽和热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广东省最大的排放源,2000-2021年其排放量占广东省碳排放量的比例保持在 50%-61%,仓储运输和邮电服务部门碳排放量占比在9%-13%之间,非金属矿产部门碳排放量占比在9%-14%之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碳排放量占比在2%-6%之间。 图表4:电力、蒸汽和热水生产和供应部门是广东省最大的排放源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五矿证券研究所 广东碳市场建设之初,只纳入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四个行业,管控范围为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2017年新增造纸和民航两个 行业,2021年度纳管行业减少电力行业,原因为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tCO2e(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tce)及以上的发电行业(含自备电厂)企业由全国碳市场管控,管控温室气体规模约减少1.86亿吨。从2022年起,广东碳市场管控范围改为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 (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并在2023年新增陶瓷(建筑、卫 生)、交通(港口)、数据中心(或运行机架数达到1000标准机架)等3个广东省特色产业。 图表5:广东碳市场历年纳入行业和管控门槛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电力 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钢铁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石化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造纸造纸造纸造纸造纸造纸造纸造纸 民航民航民航民航民航民航民航民航 陶瓷交通 数据中心 年排放≥1万tCO2(或 年排放≥2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