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总结
背景与挑战
- 行业脱碳现状: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中,工业部门占30%,但当前每年排放量仍在增加1.5%,而实现1.5°C温控目标需要减少7%的排放。
- 主要障碍:高初始成本、技术限制、监管不确定性、碎片化约束、技能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不足、融资有限以及变革阻力。
公私合作框架
- 框架概述:为加速工业脱碳,行业净零加速器项目提出了八项公私合作机会,旨在帮助制造商更有效地与公共部门合作,克服关键障碍。
- 八大机会:
- 利用公共金融机制促进净零目标:通过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
- 共同开发金融机制促进净零目标:鼓励各行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净零金融机制。
- 促进价值链内的碳跟踪采用:推动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中的碳足迹管理。
- 改进和统一碳会计标准:提高碳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主动支持价值链净零解决方案的实施:推动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实施净零解决方案。
- 与政府合作制定价值链脱碳政策:协助政府制定有利于脱碳的政策。
- 共同投资气候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和市场创造:支持创新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 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气候技术的采用:推动政府出台有利于气候技术发展的政策。
案例研究
- 案例分析:提供了11个来自领先企业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公私合作在克服四大主要障碍(获得支持、准确计算排放、实施减排措施、促进绿色业务增长)方面的成功经验。
前景展望
- 系统性合作:通过系统性的公私合作,可以有效克服工业脱碳的主要障碍,推动技术创新并加快向低碳工业转型的步伐。
- 持续合作:世界经济论坛将继续组织跨行业、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交流活动,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决策,并填补知识空白,以加速实现统一和可持续的净零路径。
通过上述框架和案例,公私双方可以更好地协作,共同推动工业脱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