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邦科技:国内领先的汽配后市场非易损零件供应链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汽车后市场非易损零部件的开发、设计与销售,借助全球汽车零部件平台化发展优势,公司海内外市场同步销售,形成了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平衡兼顾、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协同发展的市场结构,与海外知名客户卡多恩、多尔曼、舍弗勒,国内大型汽零连锁企业三头六臂汽配、康众汽配、途虎养车,以及国内汽配跨境电商扬腾科技、晟沐贸易等开展合作。2024年公司延续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50.8%;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4全年公司预计实现45.01%~55.06%的归母净利润增速。 “保有量+车龄”双效驱动,中国汽车后市场未来增长可期。汽车后市场规模与汽车保有量及车龄紧密相关,其中1)欧美汽车后市场较为成熟,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根据Auto Care Association数据,2023年美国汽车售后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增长8.6%达到3910亿美元,预计2025-2027年期间将以4.5%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至4720亿美元。2)中国汽车产业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平均车龄远低于欧美。未来,伴随“车龄+保有量”双效驱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及保有量的提升,中国汽车后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根据灼识咨询,2022年中国汽车服务市场规模约1.24万亿元,2022-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3%。 高端汽车电子产品自产转型,跨境电商订单增长可期。1)产品优势:公司将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要求的需求汇总,涵盖境内外近400家供应商的成熟供应体系保障了产品质量和交货稳定性,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截至2024年8月,公司产品涉及制动/传动/电子电气/转向/发动/汽车电子六大系统,合计管理SKU 3万余个,每年投放新品SKU2-3千个。2)自产转型: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推动生产方式微转型,截至2024H1共管理汽车电子SKU 300余项,子公司拓曼电子自产100余项。3)渠道拓展:推动“线上、线下、境内、境外”协同发展,加大对国内线下客户及跨境电商客户开拓,订单量稳步增加,2023年中国大陆收入同比+67.7%,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2.7%。截至2024H1,公司开拓电商客户数十家,得益于海外市场汽车零部件线上化进程加快,以国内跨境电商类客户为代表的线上订单增长速度较快,2024H1中国大陆收入同比+66%,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3.6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高毛利汽车电子新品有望持续放量,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以适应汽配市场线上化趋势,业绩有望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19/1.3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为17.18/15.26/13.0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建厂引起的综合风险。2)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经营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1.建邦科技:国内领先的汽车后市场非易损零件供应链服务商 1.1.二十年行业深耕积累,打造国内领先的汽配后市场供应链服务商 中国领先的汽车后市场供应链服务商,专注非易损零部件。建邦科技(证券代码:837242.BJ)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汽车后市场非易损零部件的开发、设计与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整套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在汽车后市场零部件领域拥有二十年的行业经验,确立“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总体战略,培养了一支国际化营销团队,借助全球汽车零部件平台化发展优势,公司海内外市场同步销售,形成了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平衡兼顾、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协同发展的市场结构,与海外知名客户卡多恩、多尔曼、舍弗勒,国内大型汽零连锁企业三头六臂汽配、康众汽配、途虎养车,以及国内汽配跨境电商扬腾科技、晟沐贸易等开展合作。2016年,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并获得“优秀新三板公司”称号;2021年登陆北交所上市;2022年获评第一批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图1:建邦科技发展历程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董事长合计控股约57%。截至2025年1月15日,董事长钟永铎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0.57%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并通过公司员工持股平台青岛星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1.41%的股份,且与该员工持股平台为一致行动人,由此董事长钟永铎先生合计控制公司57.47%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子公司方面,公司共有青岛拓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青岛卡库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青岛建邦汽车科技(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建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持股90%)和青岛途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持股51%)5家控股子公司,负责汽车零部件的开发、设计和销售,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供应链协同优势。 图2:建邦科技股权结构图(截至2025年1月15日) 1.2.专注汽配后市场非易损零件,车型覆盖率超九成 打造后市场全车部件多品种体系,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品。建邦科技市场定位为汽车零部件产品供应服务平台,具有全车部件设计开发能力、标准测试能力、产品质量管控能力、覆盖全球主要区域的汽配供应链管理及交付能力。公司对外销售的主要零配件种类繁多,汽车主要产品系统均有所涉及,包括制动、传动、电子电气、转向、发动、汽车电子等。截至2024年8月,公司管理SKU共计3万余个。 图3:公司产品主要涉及的汽车系统 打造自主品牌“拓曼”与“超全”,车型覆盖率超九成。1)公司旗下品牌“拓曼”:定位国内汽车后市场,包括打气泵、分配阀、传动轴、制动钳、雨刮电机、转向节、刹车油管、玻璃升降器开关等,覆盖国内乘用车90%以上的车型及品牌,包括奔驰、宝马、奥迪、路虎、捷豹、沃尔沃等豪华车型及大众、通用、福特、日产、丰田、本田、标致等主流合资品牌。2)公司旗下品牌“超全”:主营产品有轮毂螺丝螺母、放油螺丝、偏心螺栓、机滤端盖等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附件品类,车型覆盖率达98%以上,正在全国地县市的销售渠道加速布局,且公司强力推出了品牌相关的V码查询系统,解决了维修终端销售便捷、车型匹配、质量保障、配送时效的难题。 图4:“超全”品牌小程序V码查询系统 1.3.高毛利汽车电子产品增速显著,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稳步提升 业绩体量持续稳步增长,新产品放量增厚收益。2020-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4.81/4.23/5.5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4.3%;实现归母净利润0.37/0.42/0.50/0.7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3.0%。其中,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31.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38.1%,主要系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公司相关业务人员增加参与汽车零配件展会,拓展国内外客户,国内外订单量相应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2024Q1-3公司延续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50.8%。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4全年公司预计实现45.01%~55.06%的归母净利润增速。 图5:2020-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6:2020-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加快产品迭代升级,高毛利汽车电子产品增长态势良好。分产品来看,2024H1公司传动/电子电气/转向/制动/发动/汽车电子/其他系统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0%/17%/15%/11%/9%/8%/10%,毛利率分别为27.95%/29.79%/24.47%/27.28%/23.61%/40.90%/22.01%。随着安装有大量汽车电子类产品和微电机类产品的汽车“保有量”和“车龄”双增长,对汽车电子类产品和电机类产品后装市场形成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推动公司提前预研的相关产品销量不断提高,汽车电子类产品订单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24H1汽车电子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90.4万元,同比增长92.70%。分销售区域来看,公司加大对国内线下客户以及跨境电商类客户的开拓,两类客户的订单量稳步增加,使得近年来公司国内市场销售收入持续稳定上升,2023年中国大陆收入同比+67.7%,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2.7%。 图7:2020-2024H1公司分产品营业收入 图8:2020-2024H1公司分地区营业收入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加大研发投入夯实技术壁垒。公司毛利率由2020年的25.2%上升至2023年的29.6%。2024Q1-3公司毛利率同比+1.75pct至30.60%,主要系公司近两年开发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大批新产品在24Q3完成了批量交付。同时订单的不断增加、产能的持续释放也进一步摊薄了相关产品的固定成本,从而带来毛利率的提升。同时,公司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其中2020-2023年销售费用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5.3% /4.8% /5.0% /5.1%,趋势平稳维持在5%左右;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0-2023年研发费用率由0.8%提升至3.4%,不断夯实技术壁垒。 图9:2019-2024Q1-3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情况 图10:2019-2024Q1-3公司期间费用率情况 2.“保有量+车龄”双效驱动,中国汽车后市场未来可期 2.1.海外汽车后市场稳步增长,国内迎“保有量+车龄”双效驱动 汽车后市场指汽车售后到报废过程中的交易活动,市场需求与车龄与保有量紧密相关。汽车后市场指汽车完成销售后,消费者围绕汽车使用到最终出售或报废回收各环节所产生的交易和服务活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汽车后市场业务分为九大类,包括汽车配件供应、售后维修服务、汽车后装、汽车金融、二手车及汽车租赁、汽车文化、汽车报废回收及再制造、汽车专业市场等。汽车后市场规模与汽车保有量及车龄紧密相关,汽车保有量越大、车龄时间越长,汽车后市场的需求量越大。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良好期新车销量较多,导致汽车保有量增加;在经济衰退期,新车销量较少,汽车更新速度下降,正在使用车辆的平均年龄增加,两种情况均导致汽车后市场需求增加。 图11:汽车后市场的业务常见分类 欧美汽车后市场较为成熟,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根据Ceicdata数据,2022年美国汽车保有量约为2.83亿辆,车辆平均车龄在近十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S&P GlobalMobility显示,2024年美国汽车平均车龄已达到12.6年。欧洲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阶段与结构特征与美国市场较为相近,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道路汽车数量达到2.52亿辆。另外,根据Statista统计数据,欧盟道路汽车平均车龄从2017年的11.1年增长至2022年的12.3年,增幅约11%。从汽车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Auto Care Association数据,2023年美国汽车售后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增长8.6%达到3910亿美元,展望未来,随着通胀影响的逐渐消退,预计2025-2027年期间将以4.5%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至47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图12:美国汽车平均年龄(年) 图13:2013-2022年美国汽车保有量 中国乘用车车龄有进一步增长空间,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中国汽车产业起步发展相对较晚,但自2009年汽车销量超越美国以来,中国已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2024H1全国机动车保有量4.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3.45亿辆(含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根据途虎养车招股说明书,一般而言,汽车服务开支在车龄超6年后开始显著增加。2022年中国平均车龄达6.2年,仍远低于美国的12.2年及欧盟成员国的12.3年。未来,伴随“车龄+保有量”双效驱动,中国汽车后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图14:中国汽车保有量 图15:2018-2027年中国乘用车平均车龄 图16:2019-2028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 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渗透率稳步提升,该领域后市场规模有望持续走高。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售后服务内容存在差异。与燃油汽车相比,除发动机保养外,PHEV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