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普遍可及行动框架(2020-2023)
1. 背景
血液制品的安全、普遍可及和有效使用,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自1975年起多次通过相关决议,强调建立国家血液体系的重要性。自1998年起,WHO通过全球血液安全数据库(GDBS)收集和分析各国数据,以评估血液的可获得性和安全性。
2. 当前的挑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应对情况
目前,全球血液安全面临六大主要挑战:
- 国家政策、治理和财政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治理和财政上的不足。
- 安全、有效和质量保证的血液制品供应不足:供应量不足,特别是自愿无偿献血率低。
- 血液制品在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方面的缺陷:质量控制措施不足。
- 血浆衍生医药制品(PDMPs)的可获得性不足:相关产品供应不足。
- 血液成分临床输血实践欠佳:临床输血实践有待改善。
- 紧急情况下血液的获取不足:应急情况下血液供应不足。
为应对这些挑战,WHO提出了六项战略目标:
- 建立具有合理结构,良好协调和可持续资源的国家血液体系
- 建立具有合理管控、国家标准和质量评估项目的国家框架
- 建立具有运行职能和高效管理的血站
- 实施有效的患者血液管理,优化临床输血实践
- 建立以全面和准确数据收集系统为支撑的、有效的监控体系、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和药物安全监测体系
- 建立伙伴、合作和信息交流,完成重点事项,共同应对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的挑战和突发威胁
3. 建议举措
- 政策制定:加强国家血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 资源投入:增加财政支持,确保资源充足。
- 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
-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和支持。
-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合作。
结论
通过上述六项战略目标的实施,旨在确保全球范围内能够普遍获得安全、有效和质量保证的血液及其制品,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