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季末回表力度通常为前高后低,一定程度影响资产价格 理财季末回表是指季度末部分理财资金回流至表内存款的现象,通常为季末最后一周流入存款、季初第一周再回流理财。2021-2024年,每年四个季度回表规模总计约4万亿元,通常为Q1>Q2>Q3>Q4,这与银行表内存贷款冲量的节奏较为一致。 季末回表是如何实现的?季末回表大多是通过开放式产品实现的,该类产品流动性好、赎回方便,在银行客户经理的引导下,投资者赎回理财后转而投资存款(活期存款、通知存款等)。此外也有部分封闭式产品的到期日被设置为季末,产品到期后,理财资金被动转为趴账存款,以这种方式帮助资金回表。 市场为何关注季末回表?季末回表导致理财规模短期内急速下降,资产端通常减持相应资产,如赎回基金、卖出同业存单和信用债,对资产价格形成一定扰动。 2024Q4季末回表力度同比减弱:季末流动性偏松、规模考核弱化等因素 2024Q4季末理财回表规模约4000亿元,同比下降超300亿元。其中,农银理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等力度明显减弱。原因或主要有:银行角度: (1)跨年流动性偏松:12月央行净买入国债3000亿元、投放买断式回购1.4万亿元,帮助市场平稳跨年。跨年资金面偏宽松,银行融出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年末负债缺口较小,引导理财回表的动力偏弱;(2)弱化时点规模的考核:部分银行对存款的时点规模考核有所淡化,更加关注存款的“平均余额”以及存款的“量价平衡”,季末冲存款的动力下降。 理财负债端角度: (1)理财产品流动性略有下降:2024年在高息存款整改+债牛行情双重催化下,现金管理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从年初2.3%降至年末1.6%左右,固收类产品仍维持较好的收益。收益率分化的背景下,2024年全年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下降约1.26万亿元,而“最小持有期”固收类产品增长约3.36万亿元。该类产品运作前期具有较短的封闭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季末回表的难度。(2)理财收益相较于存款仍有显著收益优势:受益于债市行情,近期全市场固收类理财产品3个月年化收益率约3.5%,较存款吸引力更强,银行季末主动引导回表的难度增加。 理财资产端角度:2024Q4末理财净卖出利率债。现券数据上,2024Q4末理财并未净卖出同业存单,同时“其他产品类”(主要为理财的通道)利率债净卖出较多,推测受央行提示利率风险的影响,理财通道减持了部分利率债以管理季末流动性,下阶段需关注信托整改的落地情况以及高息存款到期后的再配置。 投资建议: 2024年末理财回表力度减弱,季末理财规模下降幅度较小,客群基础好、销售渠道多元的机构优势显著,受益标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等。 附图1:截至2024年末,全市场理财规模约29.5万亿元(普益标准口径) 附表1:2024Q4理财回表规模约4000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亿元) 附表2:2024Q4季末回表规模上,农银理财、交银理财、信银理财、华夏理财、民生理财等回表力度减弱(亿元) 附图2:2023年各季度末理财净卖出同业存单较多,但2024年各季度此现象不明显(亿元) 附图3:2024Q4末理财通道或净卖出了部分利率债(亿元) 附图4:2024年全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下降约1.26万亿元(亿元) 附图5:2024年全年,“最小持有期型”理财产品增长约3.36万亿元(亿元) 附图6:2024年年初至年末,现金管理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下降超60BP(%) 附图7:固收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