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键问题 [2024年8月韩国经济展望] 考虑供应链关联的韩国对华出口评估及启示 宏观经济分析小组,研究部SunyoungJung,DongjaeJung,JoonChoi,ByeongtakAhn和GyuhwanLee1 Contents 背景 从生产联系看我国贸易的特点 对中国出口挂钩生产的变化因素结论与启示 1 宏观经济分析小组前成员 考虑供应链关联的韩国对华出口评估及启示 KEYTKEAWAYS 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逐渐放缓,去年出现了贸易逆差。这一转变表明韩国与中国的贸易动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韩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超过80%为在中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间产品,全面理解两国贸易结构近期的变化necessity要求我们考察两国之间生产连接的变化。 二、韩国的“与出口挂钩的生产”*自2000年以来,流向中国的外资每年大约增长1.3%GDP,即使在2010年代中期出口停滞期间,也显示出稳健的增长。** *出口关联生产是指根据经合组织ICIO表定义的出口方海外生产暴露情况。它涵盖了有阶段的中间产品,在韩国生产但最终在中国进行最终生产(OECD2024)。 **尽管韩国出口对中国GDP的占比仅从2010年的11.4%小幅上升至2020年的11.9%但与出口相关的对中国生产的比重却稳步增长,从15%上升至17%。 III.这些流量的分析基于:①中国和全球(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和②由于中国技术竞争力的增强,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①中国和全球需求在韩国出口导向型生产直至2010年期间显著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自那以后,积极影响逐渐减弱。 ②另一方面,生产结构(诱导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中间品竞争力的增强,已经不断降低 自2005年以来,韩国对中国的出口相关生产。 ■按照行业划分,出口至中国的生产结构成分随着时间显著下降:纺织和服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化学品、钢铁和金属(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精炼(自2010年代以来) →IT*(自2018年以来)。 *半导体、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OECDC26) →自2010年以来,出口相关生产以每年0.9%的GDP增速增长。这一增长似乎主要由需求改善推动,增幅达到1.6%,这已经完全抵消了因生产结构变化导致的0.7%的下降。 IV.最近,中美贸易争端对全球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改变了生产结构。这些发展似乎成为了导致韩国出口以及对中国出口相关生产的收缩的额外因素。 随着去年下半年韩国对华出口逐步恢复,预计中国经济的复苏将积极影响与出口相关的生产活动。 ①增加的需求。然而,过去观察到的有利趋势不太可能 回报,作为与②生产结构的变化持续存在。鉴于中国在先进科技领域不断增强的自给自足能力,韩国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I.背景 1.自2000年以来,韩国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显著扩大了与中国双边贸易,实现了与其生产活动的整合。在早期阶段,韩国向中国出口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在中国被组装成最终产品,并通过垂直专业化模式出口到全球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增加了对韩国中间产品的出口 。在这个过程中,双边贸易,尤其是在电气、电子和化学工业领域的贸易,大幅增加。这些出口对韩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2 在过去20年中,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持续产生贸易顺差。然而,最近韩国对中国出口以及韩中之间的贸易余额迅速下降。特别是在2010年代中后期以来,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停滞,并且最近显著下降,而从中国进口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因此,贸易顺差逐渐缩小,最终在去年出现了自与中国经济关系建立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最近对美国的出口大幅增加,可能首次超过对中国出口,已经有21年的时间。3这些变化似乎是由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共同导致的。长期因素包括中国不断增强的工业竞争力以及由于中美冲突加深导致的韩中生产联系减弱;短期因素则包括中国的国内需求疲软。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内的生产联系角度分析了与中国贸易变化的原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得出政策建议。 去年与中国的贸易平衡转为逆差 图1.与中国的出口和进口 和贸易平衡 注意:2024年的数据是根据1月至7月值的平均值与全年值的比例估算得出。来源:韩国海关服务。 对美国的出口最近显示出迹象超过对中国的出口 图2.与美国和中国的出口份额1) 注:1)2024年的数字基于1月至7月的期间。来源 :韩国海关总署。 2 GDP增长率和出口贡献(%,%p):2000s2010s2020-2023年韩国4.4(3.1)3.5(2.0)2.0(1.6) 中国10.6(3.8)7.7(1.2)4.7(1.4) 3对于出口到美国的情况及增长因素,请参见《韩国对美国出口结构变化评估及前景》(韩国银行问题通报第2024-9期)。 二、生产联系方面对华贸易的特点 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情况,在半导体出口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表现良好,但在其他行业中,对韩国中间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在下降。韩国出口到中国的中间产品,如半成品和零部件,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80%以上。4然而,除了半导体行业之外,其他行业的出口自2014年达到顶峰后有所下降,导致整体对中国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自身技术逐渐提升,本地产品开始替代来自韩国的进口商品或被出口到韩国。例如,显示器曾经占韩国对中国出口的20%。然而,随着中国技术能力的迅速提升,韩国在这一领域的出口竞争力显著减弱。中国汽车本地生产急剧减少,导致汽车零部件出口量大幅萎缩。此外,离散半导体组件(如晶体管)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减少,而进口则显著增加。5 出口份额较高与生产有关 图3.按加工阶段分列的出口份额 注:1)基于2023年。2)按广义经济类别分类修订版5(BEC5)。来源:韩国国际贸易协会。 自2010年代以来,除半导体以外的出口有所下降 图4.对中国的出口:半导体和其他 注:1)2024年的数据是根据1月至7月的同比增长率应用到2023年的年度值估算得出。2)半导体中 ,中间品占大多数。数据来源:韩国海关服务。 在LCD的带动下,对中国的显示器出口急剧下降 图5.按国家/地区划分的显示导出 资料来源:韩国海关总署。 4.然而,与中国的生产专业化可能包括未直接显示的出口活动。例如,韩中之间的生产专业化通过韩国公司在第三国运营的生产基地进行贸易来实现,除了中间产品的贸易之外。此外,一些中间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口到中国。因此,那些经过第三国生产或在用于在中国生产最终产品之前作为再输入的中间产品,目前并未被纳入出口统计数据中,但可以被视为“出口关联生产”。 4如果包括最终产品中的资本货物,截至2023年,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的份额达到91%。 5汽车零部件出口(亿美元):2010年39.6→2014年67.1→2019年21.8→2023年12.8离散半导体组件出口(亿美元):2010年22.1→2015年22.3→2019年14.4→2023年10.2 间接出口活动。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在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全面理解韩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6 如果考虑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生产联动,中国的国内出口相关生产活动所占份额实际上高于出口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比例。根据OECDICIO表格,中国的份额高于韩国的直接出口份额(图6)7例如,尽管2020年中国出口份额为25%,但其用于出口的中间商品国内生产份额为35%。8 在中国总出口份额保持在约24%的水平(2010年代),其与出口相关的生产份额则稳步上升,并显示出稳定趋势,直至2022年显著收缩,同时出口也出现下降。9在2010年初两指标之间的差 距扩大表明,传统对中国出口可能已经转向通过东盟国家间接出口,随着韩国企业渗透这些市场 。10此外,进入2010年代中期,尽管中国出口放缓且中国经济下滑以及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中国参与出口导向生产的比例依然相对稳定。这表明全球价值链内的劳动分工在面对临时性冲击时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同时,近期对华出口的放缓似乎主要归因于中国国内生产因美国制裁而放缓,以及生产基地从中国向海外的战略转移。11因此,与出口相关的生产似乎也在减弱。 出口关联生产行业的集中度低于出口行业的集中度,这表明与中国的生产网络覆盖了更广泛的行业领域,相比出口行业而言。例如,2020年,信息技术(IT)行业占韩国总出口的42%。然而 ,其对出口导向生产贡献仅为26%。此外,如果将出口导向生产分为向中国出口中间商品、通过第三国出口以及在韩国重新加工后出口,国内再输入(domesticre-input)的规模可以进一步细分。■)被发现与中间产品直接出口的规模相似(■),如图7所示。这表明,在看似旨在满足国内消费的生产活动中,有一大部分实际上是与中国生产相关的间接出口。按行业划分,除了电子和化学行业,其中出口占比较大外,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与出口相关生产活动占其总量的8%,这一比例也不容忽视,如图8所示。 6经合组织在其国际投入产出(ICIO)表中发布了“出口导向生产”占总产值比例的指数,称为“外国生产暴露:出口方 (FPEX)”。近年来,由于与疫情相关的边境关闭、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贸易中的增加值或贸易商品累积价值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相关研究(Baldwin等,2022,2023)采用了“穿透分析”的方法 ,深入探讨了与出口相关的生产结构(经合组织,2024)。 7直接出口=海关出口(货物出口)+服务出口 间接出口关联生产=出口用中间商品的生产(包括与国内相关的中间商品)n通过第三国对华贸易(包括贸易或出口) 8鉴于全球出口导向生产占韩国国内总产值的20.1%(截至2020年),对中国出口导向生产占韩国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为7.1%。若仅考虑制造业,则这一比重上升至11.8%。 9使用OECD-ICIO表格(1995年至2020年)、联合国Comtrade的数据以及Antras&Chor(2018)的方法,我们将ICIO表格扩展至2022年。详细内容请参见“Box2.OECDICIO表格的扩展”。 10韩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和出口情况,请参见《韩国对东盟五国出口特征及前景》(韩国银行,2024年2月,韩国经济展望)。 11不同于韩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新设立或扩大中间产品生产基地的情况,最近中国境内的最终生产过程正在转移到东盟国家。这一转变正在削弱韩中之间的生产联系。 韩国和中国之间的生产联系远远超过了出口在清关基础上的规模 图6.中国出口份额1) 注:1)基于所有行业。 2)出口=商品和服务出口。 与出口挂钩的生产=中间体生产 出口货物。 3)2021-2022年基于 扩展ICIO。 资料来源:韩国海关总署,经合组织ICIO,研究部门。 很大一部分中间品出口与生产有关中国是由国内需求 图7.的分解 与出口挂钩的生产 中国 注:1)2021-2022年基于 扩展ICIO。 资料来源:经合组织ICIO,研究部门。 占产出很大一部分的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与中国有关 图8.按行业划分的与出口相 关的生产对中国的份额1) 注:1)基于2020年。 2)<>中的数字表示每个行业的份额。 资料来源:经合组织ICIO,研究部门。 三、对华出口挂钩生产的变化因素 出口到中国的变动以及出口导向的生产似乎受到短期需求因素和全球生产结构长期转变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包括周期性需求因素,例如:①全球经济和IT产业周期,②中国内需低迷,以及与生产相关的结构性因素,如③提高了中国中间产品的竞争力,④企业搬迁生产 基地,以及⑤中美贸易冲突。 Ⅲ-1.出口挂钩生产变动因素的分解 为了分析每个因素的影响,出口到中国的生产变化被分解为最终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结构(诱导系数)的变化。在ICIO表中,出口导向生产的变化包括最终需求的变化以及与最终需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