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政治局会议十大看点20241210 摘要 •此次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时间特殊,超出常规次数,预示着2025年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调整,会议重点从短期目标转向长期发展战略。 •会议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强调“首重创新”,鼓励“敢于说前人没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干过的新事”,并提出“因时而变,知者随之而至”的改革理念。 •为实现稳增长目标,会议提出对四大行及六大行注资,并推出地方政府10万亿化债方案,旨在通过正面激励与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正处于全球动荡变革期,会议强调主动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并积极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 •未来一年,中国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并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包括可能降息及货币政策扩表(QE),以推动经济增长。 •在科技创新方面,会议强调昆仑区重庆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并关注消费服务业、资源品领域以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发展。 •当前市场处于牛市上半场,主要受流动性充裕推动,小盘成长股表现突出,但需关注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未来经济增长有望回升至7-8%的常态水平。 Q&A 如何理解此次政治局会议的特殊性及其对未来经济政策的影响? 此次政治局会议不仅是对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演,更像是面向2025年的发令枪。尽管在历史上,11月份未召开政治局会议并非首次,但今年的情况尤为特殊。今年一共召开了四次政治局会议,超出常规次数,类似情况仅在2018年和2020年出现过,这些年份均为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之年。因此, 从时间点来看,此次会议具有不寻常的意义。9月26日的政策更多是临时性的 应对措施,以实现2024年的目标,如顺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而此次会议则更 聚焦于2025年全年,从原本的双宽救助政策转向拉动经济复苏的全盘部署,以实现再通胀过程。这次政治局会议不仅仅是前动,更像是在危机应对过程中使用两类工具——道与术,即战略和战术。中国独特体制下,通过凝聚党内外共识、中央政府和部委共识、地方政府共识,最终通过全国两会具体数字公布,实现对私人部门或全社会四两拨千斤般的管理。 此次政治局会议释放了怎样的稳增长信号? 此次政治局会议释放了极强的稳增长信心。求是杂志第二三期以及上周五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到要有必胜信心,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做好充分工作准备。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二十大中继之年,同时也是新中美关系确立之年。在这种背景下,此次预期管理展示了充分武器库,不拘泥于个别数字,如超常规的一周期调节政策等表述明显。此外,这种灵活表态能够发挥中国体制优越性,例如乐平政治局会议和双月份人大常委会可能成为未来一年政策工具创新预调微调可用窗口。从9月26日之后,中国已经进入非常规政策应对阶段。 此次政治局会议有哪些新的提法或关键词? 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了“首重创新”的新提法,这是过去几年求是杂志每篇首篇领导讲话公开或较为完整披露中的首次出现。例如,“敢于说前人没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干过的新事,该改就坚定不移地改”等表述。此外,还提出“因时而变,知者随之而至”,强调改革需直面问题倒逼产生,与9月26日提出“干字当头,为担当者担当”相呼应。这些新提法显示出中央政府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时,将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力度。同时,在地方政府和金融体系方面,也将采取积极措施。例如,对四大行及六大行注资形成高安全垫,以及地方政府10万亿化债方案托底等。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正面激励与支持,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如何理解当前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主动创新”概念,以及对未来经济工作的态度? 当前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主动创新”概念,实际上鼓励的是敢说、敢干、敢创新。这一提法表明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尽管困难和挑战年年存在,但通过不懈努力,可以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这也决定了政策的力度与方向。在9月26日的会议中虽然提到了一些新的经济情况和问题,但并没有明确展示具体问题。然而,通过这些提法,可以按图索骥找到一些信息点。 在国际形势方面,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全球动荡变革期? 在G20巴西峰会归来后的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中国对外战略判断认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特别是在特朗普胜选之后,中美双方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压制对方。这一观点在2021年3月杨洁篪对布林肯讲话时也曾提出,当时中国有充足底气,因为2020年中美双方GDP比对显示中国为正2.2%,美国为负2.2%。因此,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中的提法是主动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 际。 对于未来一年,中国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大局稳定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对于未来一年,中国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大局稳定方面有显著变化。去年对于整个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表述是从结果论出发,而今年则是从状态论出发,强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同时,对未来一年工作的布置也发生了变化,从去年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为“加大保障改善民生”。这表明政府将更加积极地化解社会矛盾,并且在珠海相关批示落地后,对内极其强烈地诉求。 未来一年中国经济政策重点将有哪些调整? 未来一年中国经济政策重点将包括推动价格回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等。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有罕见且创新性的表达,例如适度宽松,这是自2008-2010年应对次贷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当时4万亿政策占当年GDP约13%。此外,还可以考虑货币政策扩表(QE),因为这种工具比降息更能持续拉动经济增长。预计未来一年LPR可能降50-100个基点,同时中央政府巨大的举债空间也提供了更多财政支持可能性。目前中央政府债务率仅56%,即使包括隐性债务总计68%-90%,仍远低于OECD国家水平。 在科技创新与区域战略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亮点? 在科技创新与区域战略方面,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新亮点。首先,昆仑区重庆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这意味着未来一年总量层面偏消费端的政策力度可能会更强。同时,需要关注消费服务业,包括餐饮、旅游院线、酒店景区等。此外,在重大风险表述中提到稳住股市和楼市,这意味着无需做任何多余解释。在区域战略中,需要关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北冰雪产业的发展,还有海南封关等细节问题,相信这些将在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中得到更详细阐述。 当前市场是否处于牛市阶段?如果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牛市的上半场,这一阶段主要受到流动性充裕的推动,尤其是小盘成长股表现突出。背后的因素包括小市值、高成长、高估值和高流通盘。这可以理解为困境反转、估值修复、估值扩张或简单的货币宽松效应。股票目前相对于居民部门存款仍然便宜,总市值约95万亿,而居民存款大约150万 亿,处于过去10年的极低位置。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回到均值,场外资金可 能有13万亿;在乐观情形下,这一数字可能达到30万亿。这些资金进入市场将对公司产生巨大影响。 对未来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有何预期? 在凯恩斯主义政策工具明确表达下,目前价格低位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实现正增长,中国GDP增速有望从4%回升至7-8%的常态水平,对应的业绩弹性也会较高。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多种展开方式。如果是相对收益账户,可以享受当前流动性带来的强贝塔行情,小盘成长股将继续占优;而绝对收益账户则可以更多关注红利价值投资,例如茅台和英伟达这类具有中长线吸引力的红利股票。 如何看待不同板块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可以考虑扩展板块,从目前的红利第一波扩展到红利消费领域,包括白酒、家电和医药龙头。此外,还可以关注资源品领域,如有色金属、煤炭和建筑等。在中国M1到P7转正之前,财政政策落地催生实物需求回暖前,股票涨幅已经足够大。 政策走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果经济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通胀回归正常区间,政策力度理应减弱,这是正常应对。但从近期政策表述来看,对经济形势判断较为客观冷静,并未使用过于积极的词汇,如“回升向好”或“开局良好”。对于旧政策效果评价也较为直白,如稳住房市和楼市。同时,新政策表达更明确积极,例如“守正创新”、“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和“增加宏观调控前瞻性”,类似2008年危机处理中的信心表达。因此,需要重视这些鲜明表达及其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