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交旅融合发展 ○杨宏浩戴斌 摘要:交通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旅游业与交通协同共生、互补共赢,交旅融合是深化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积极实践,交旅融合在政策措施、地方实践和企业创新等层面已取丰硕的成果,但在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融合的体制机制、规划、标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障碍。为进一步深化交旅融合发展,建议以融合发展、繁荣共享理念为导向,着力构建交旅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发布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联合编制旅游交通规划;以满足民众美好出游需求为中心,重点建设旅游目的地立体交通体系,推进节点城市、乡村和目的地之间的无缝连接;推进交通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综合利用等重点任务,指导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培育交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 关键词:交旅融合现代旅游业交通运输 DOI:10.19709/j.cnki.11-3199/f.2024.04.007 当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阶段,消费升级对交旅融合提出新需求,交通强国建设也对交旅融合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交旅深度融合是文旅和交通行业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交旅融合的现实价值和国际经验 交通促进旅游,旅游引领交通,两者互补共赢,不断推动旅游消费和带动投资,赋能旅游目的地发展。只有不断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推动交旅深度融合。 (一)交旅融合的现实价值 1.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旅游是以空间移动为前提条件的,交通是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6大基本要素之一, 是旅游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旅游抽样调查显示[1],2019年入境过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中交通费占比36.5%(长途34.1%,市内2.4%),城镇居民散客的花费构成中交通费占比34.3%。 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与交通紧密关联的。19世纪蒸汽式火车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旅游的开始,20世纪现代大体量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时代的到来,21世纪我国私家车的普及和高铁大规模建设所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宣告了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行器、超音速飞机,以及在超低压管道中运行的“超级高铁”等交通工具会给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说,交通的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旅游的革命[2]。 2.交通与旅游协同共生,互补共赢。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民众需要更高品质、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旅游出行,这对交通理念、交通功能、交通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交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交通催生旅游,旅游引领交通,两者相互赋能、优势互补,推动两个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交通工具逐渐丰富,在满足运输功能外,交通本身也成为旅游吸引物和体验产品,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空间和差异化的体验。 交旅融合属于需求导向型融合,旅游者需求催生交旅融合新业态和新产品。交旅融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美好出行的旅游需求[3]。交旅融合也属 于协同共生型融合,是培植交旅新业态发展、促进交通和旅游功能完善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是深化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等交通要素与旅游要素不断融合,形成了铁旅融合、路旅融合、水旅融合和航旅融合(见图1)。交旅融合逐渐由依赖共生向协同共生演进,成为国家推动产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以及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挥聚变效应的新型发展战略[4]。 酒店、旅行社、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旅游小镇、历史文化街区、民宿、购物店、餐厅、演艺企业等旅游产业 渠道商资源商 3.交旅融合赋能旅游目的地发展。便捷、高效、高品质的交通能提升旅游的舒适感和便捷度,赋能目的地旅游发展。通过交通有效串联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线路产品。交通的发展,大大便利了旅游活动的开展,节约了游客时间成本。交通的改善能极大地改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不断拓展旅游者的出游半径,重塑 飞机、火车、汽车、地铁、自行车、巴士、邮轮、游轮、游艇、游船、索道、房车、飞艇、热气球、飞行汽车等 交通工具 资源商 区域旅游的空间发展格局。交旅融合是建设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交旅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整合区域交通、文旅资源,推动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的相互促进、联动发展、转型升级。 旅游交通建设既能拉动投资,也能带动消费。一方面,交通建设拉动建筑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交通改善后,能促进旅游业特别是交通旅游和路衍经济发展。近1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逐步趋好,但全国层面仍未真正实现协调发展,总体耦合等级较低,且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分类特征[5]。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等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地域范围广,交通仍是其旅游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之一。 (二)交旅融合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上看,在行政管理体制上,部分国家的旅游主管部门附属于交通部。例如,日本的旅 游行政主管机构观光厅下设在国土运输省,韩国的旅游局1997年 前归属交通部。印度1949年是在交通部内成立旅游交通局,1982年设立民航旅游部,后改为文化旅游部,现在为旅游部。2011年印度成立旅游部际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有计划、铁路、内政、国防、外交、城市、环境、森林、财政、教育等部门,由总理办公室首席秘书任主席。有一些国家的旅游和交通部门融合在一起,如爱尔兰设有交通、旅游和体育部,下设国家旅游局。还有一些小国家政府把旅游部与民航部结合起来管理,如伯利兹旅游和民航部[6]。这既体现了交通对发展旅游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交通与旅游的互补互利、不可分割的特点。 在交旅融合上,交通工具与旅游结合的业态创新不断涌现,如欧洲东方快车、非洲之傲等世界一流的旅游专列。韩国铁道公社在打造“旅游环线列车”“峡谷列车”“海洋列车”等设置休闲娱乐业态的传统观光列车之外,近年来还创新了“自行车专列”“教育专列”等专题专列。在旅游公路方面,美国建成了1号、66号公路等大尺度、世界级品牌的旅游公路,挪威形成了国家级旅游公路体系。日本很多服务区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自然特色,配套休闲和娱乐体验等商业设施,建成休闲体验型文体商旅综合体。德国是市场化运作较强和组织合作紧密的代表,如在立体化交通体系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创新上,交通公司与柏林夜间节事联合,依托灯光巴士、传统马车、科技 旅游者/旅行者需求(国际、国内) 互促 互融 互促 互融 公共服务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 航空港、铁路、火车站、公路、汽车站、港口、码头、服务区、风景道、观景台、公路驿站、旅游集散中心、主题邮局等 交通监管部门及规制 旅游、文化、商务等监管部门 图1交旅融合各要素关系电车、游船、氢气球等多种交通 工具打造了“灯光之旅”系列旅游交通产品。欧洲的“铁路通票”价格低廉,便捷跨国旅游。鉴于对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的关注,各国对交通关注的焦点从可持续交通到生态交通,再到绿色交通,现在已转向低碳交通[7-8]。此外,一些大型旅游集团是纵向一体化发展的,例如,途易集团旗下拥有多家航空公司和邮轮业务。 二、我国交旅融合政策措施与实践效果 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交旅融合发展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交旅融合成果显著。 (一)交旅融合行业政策频频出台,效果逐渐显现 近年来,交旅融合屡获政策红利。国家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其他部门多次联合发布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9-11],相关政策既有涵盖全局性的交旅融合发展意见,也有公路、邮轮、客运安全甚至邮轮船票和游客安全等细分领域和环节的发展措施。《“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列为一项重点任务,为实施交旅融合提供了上位依据,为开创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看政策效应较为明显。2017年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交旅融合处于启动阶段,但恰逢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导致交旅融合推进短期出现断档,未能形成很好的合力。 通建设规划纲要》,特别是2023年交通和文旅联合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后[12-13],形成新一轮推动。从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两个部委网站历年新闻报道数量看,近年来,交旅融合方面的新闻明显逐年增多,效果逐渐显现。特别是2023年前7个月,新闻量明显超过往年同期,6部门进行的交旅融合典型案例遴选收到近200个案例申报。这表明交旅融合日益受重视,已形成一定气候。 但总体上看,交通部门对交旅融合的重视程度更高,相关政策出台多以交通部门牵头为主。从近年来网站相关新闻看,交通部也明显多于文旅部(见图2)。 交通部的要闻以政策、地方试点、 交通规划和建设、公共服务为主,聚焦交通出行本身。文旅部的新闻体现出以交通为工具实现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要闻内容多结合节假日安全出行、节事活动、会议论坛、仪式等提及旅游交通,多与文旅产品、产业相关,体现 出重市场、重消费的特点。 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交旅融合促进政策,例如新疆2023年出台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交通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模式,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投资运营深度融合,建立交通运输与旅游协调发展新机制,还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区旅游景区主题邮局和城市邮政支局文化专区建设实施意见》,要求2027年底前全面完成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主题邮局和城市邮政支局文化专区建设工作。 经过五六年的探索,我国已涌现出一批交旅融合创新项目、产品、线路、模式等,融合意识、理念明显增强,从上到下推动交旅深度融合的时机已成熟。 (二)地方实践积极展开,围绕问题提出试点和解决方案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颁布后,各地纷纷开展一系列交通强 此后几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立体交 图2交通运输部网站和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交旅融合新闻报道数量 数据来源:根据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网站统计。 国建设试点和分解落实工作。从省级交通强国试点方案看,多地将交旅融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要抢抓试点机遇,围绕交旅融合线路建设、服务体系构建、交旅产业培育、品牌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例如,云南大滇西、甘肃大敦煌、安徽皖南、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围绕重点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交旅融合试点。海南从沿海环岛旅游公路建设、湖南从全域旅游生态景观路建设、上海从航运与旅游融合发展、陕西从着力优化航空旅客中转服务等重点领域实施突破。 为更快更好地出效果,多地还进一步谋划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示范项目建设与升级。四川提出了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方案,围绕“大峨眉”文旅品牌总体布局,着力构建综合立体的旅游快进网和亦路亦景全域慢游网、品质卓越的运游服务体系和业态兴旺的产业生态体系。内蒙古提出加快黄河特色旅游交通风景带、呼伦贝尔-兴安盟区域旅游交通圈、环京津冀交旅融合示范区“一带一圈一区”建设[14]。贵州从“桥旅”“路旅”“航旅”等示范项目建设与升级,推动新型服务区示范建设。 1.全域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有 效推动了地方交旅融合的发展。 一是让公路吸引旅游,以交通设施体验旅游。湖南按照“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的旅游产品空间发展格局和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依托重要交通节点,推进旅游精品线路建设[15]。北京聚焦市郊铁路, 开发“坐着火车游北京”主题线路,将“行在北京”打造成为北京交通旅游消费独特场景体验。 二是解决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湖北在咸宁打造了“风景道 +路游憩+营地”发展模式,以风景环道串联全域旅游,其中的9个特色综合营地串联起沿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产业等,并与地方物流部门结合建设驿站,打造线上线下农副特色产品展示交易和体验中心[16]。 三是解决最后1公里的问题。“广西游直通车”是以旅游异地租车还车为主的智慧旅游项目,重在推动高铁站、机场、客运站与景区实现无缝对接。 2.交旅融合发展培育带动旅游目的